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五)、实践探索,推行行动和案例研 究,建构教学模式。
1、银龙小学教师充实了资源包。
2、银龙小学教师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常态化。
3 、银龙小学要求低年级教师使用“教学点资源全覆盖”中 高年级课堂教学必须使用白班或 ppt 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每学期自制(原创)教学课件8个以上。 4、银龙小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观看视频优质课例 2节次以上, 做好看课记录与评议。 5、开展“学导式目标教学法” ,学教结合、当堂训练。
六、积极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实践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1、学校建设了优质资源班班通,以便开展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比性实 验。
2、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教学实践中,研究信息技术与之有效整合的教学 模式。
3、连续组织了8届“信息技术环境下赛课活动”。 4、夯实视、听、摩示范引领,实施常态化的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活动。 银龙小学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已成为常态,使得教师,每节课都在“练 兵”,不断提高“实战”水平。
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结题鉴定阶段。
2、课题组进行了子课题分工,分发了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深入课堂看课,组织了课题开题培训及网络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及
成功经验。
(二)、课题研究活动大事记:
(1)、收集了石泉县教体局教育信息化进程文件。 (2)、收集了县局关于有效教学指导意见的会议纪要。 (3)、收集了县、协作区、学校关于资源应用赛教文件。 (4)、收集了县、协作区、学校关于资源应用培训、考核文件、图片资料 (5)、收集了互联网下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获奖统计(时间、级别、等 级)。 (6)、收集了上级莅临我校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文件、图片资料。 (7)、收集了教师资源应用文本、图片资料。 (8)、收集了十一五以来的县级与本课题相关的子课题结题资料。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 和方法的研究》 结题鉴定材料
课题负责人 :周洪新 课题组成员 :陈 诚 汪安康 何 谭家安 李 兵 涛 赵 涛
张 静 王 婷
管小明
石泉县城关镇银龙小学课题组
2015年5月9日
提纲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步骤: 六、课题研究实际进展情况 :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八、课题研究下一步工作:
九、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纲要》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 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 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 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 2、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引入教学领域已经成为“素质教育” 的必然要求。 3、课堂有效教学实际的需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 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4、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合理科学地运用, 必会带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 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同步协调发展,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念的 界定及理论基础: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学策略”主要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 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 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 节与控制的执行过程。 2、“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多媒 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工具,充分发挥 其特有智能化交互性的技术内涵,通过将各种媒 介有机结合,以达一种全新的信息传递方式。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 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4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即指将信息技术融入 到课堂教学之中,实现信息技术系统与课堂教与学各要素 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 育的工具和手段,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载体,使前者渗透, 融合到后者的教育活动中去,达到优化后者的功效,从而 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提高教学的层次和效率。 5 、“信息素养”指能够确定同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 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我校在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上给予了大量配备,但距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 还相差甚远,还不能满足课题研究及教学的需要。 2、、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教学理念,但在真 正教学中还是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转不过这个弯,“穿新鞋、走老路”。 3、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设计制作等等要 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与教师平时的满负荷工作产生了一些矛盾, 很多老师在公开课,研究课以及观摩课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还有部 分教师,在常态课中又回来老路上。 4、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 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5、不同学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不同课型的优势互补模式研究等还需要我们做 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6、课题的有关研究内容的提出尚不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如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暂 时处于一种初步探索阶段,很难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模式体系等等。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资料法; 2、观摩法; 3、对比法; 4、行动研究法: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边改进;
5、经验总结法;
6、教研促进法; 7、案例分析法。
五、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4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第三阶段深化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
级名师:孟天玲、廖祥燕,王艳妮、张思婧、吕清清;校级骨干:陈小琴、李涛、王婷、
陈诚。 4、 2011年以来,学校不定期地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和学校 参观学习、或邀请技术人员到校作讲座、指导,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参加多种类型的各级 学习、培训、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5、银龙小学教师100℅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知识, 100℅的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课件, 能通过网络交流优秀教案、论文和优秀教学软件,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利用资源开展教 学。绝大部教师已经感受到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主动使用信息技术。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加快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 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师资源应用 的文件、图片资料(见银龙学校资源库)。 2、提高了学校信息化的水平,信息技术设备得到了不断添置,网络相 继接通,同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软件逐 渐丰富,功能逐渐完善,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3、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4、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构建了整合课堂的一般教学结 构,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5、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 6、积累了可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的资料(银龙学校资源库优质资源 约10g资)。
六、积极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5、信息技术环境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各学科的不同教育教 学要求。但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教学结构),可以在学科教 学突出(破)重点、分散难点上有效地辅助教学,因为: (1)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易将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 趣。 (2)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化静为动、展示规律, 从而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3)应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4)应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5)应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促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6) “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做到的至少有:一是获取的便利和快捷,包括知 识、信息;二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三是能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局 限;四是通过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教育者和学生交流 思想、培养更为全面和富于想象力的思维;
(四)、以赛促研,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参与度。
1、课题批准立项以来,为促使广大教师对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用率、有效参与课题研 究,银龙小学连续组织了8届的教育技术资源应用说课和赛教活动,课件制作活动。 2、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掌握了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的操作技能教师的信 息技术素养确实得以提高。 3、经过这4年的努力,充实了我校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应用的新秀。如石泉县
(三)、加强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 素养。
(1)、收集了2011年以来,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人员统计。 2011年以来,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银龙小学教师100℅获 得教育部颁发的合格证书。 (2)、 收集了我校教师: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Excel、Internet(因特 网)、 PowerPoint 、 SMART B (白板)、培训、考核、资源应用(文件、图 片资料)。 (3)、收集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佐证文件、图片资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关键。为 了保证建设我校拥有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 教学的教师队伍,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了多形式、多层 次的培训活动。
二、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核心概念的 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生角色与地位转变; 2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策略的 不足的途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相对对应的教学策略;。 3 、通过课题研究:应用信息化资源,创设主动学习情景, 进行有效教学活动,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 具 ; 4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优 化教师队伍、优化教育条件、优化学习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