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敷脐疗法学习资料
敷脐疗法是把药物敷贴在脐部的一种特定的敷贴疗法。
中医
敷脐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肚脐敷药、涂药的记载,开脐疗之先河。
到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赵学敏的《串雅内外编>都有关于脐疗方法的丰富记载。
1.敷脐疗法的原理
脐是神气通行出人门户,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吸收营养,而脐中之穴是神厥。
神阙在胸腹正中,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是经气汇海,五脏六腑之本,该穴是任脉的要穴,任脉主-一身之阴,足阳明胃经、冲脉挟脐而行,督脉贯脐中央,带脉横围于腰如束带,故脐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经八脉有着天然的联系,“脐通百脉"之说是有着充足的依据的,故敷脐有治百病作用;胎儿之脐在.腹部又是最后闭合,出生后此处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皮下无脂肪,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而且脐下腹膜之中还有丰富的静脉网与静脉相吻合,并且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
因而敷脐之药,其有效成份很容易通过动静脉的血液循环、经气运行而达全身。
脐中形成凹窝,便于药物存放,也易被吸收渗透。
2.脐疗的适应范围
将药物敷置于脐部,常用于感冒头痛、咳嗽气喘、胃痛、腹痛、眩晕盗汗厌食、呕吐、便秘、泄泻、尿闭、水肿、淋证、遗精、遗尿、阳痿阴挺、痛经、闭经崩漏、带下、头而五官疾患如口腔溃疡等各科病
症。
3.脐疗给药方法
脐部给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剂型有丸、散、青、丹、饼、糊等,如丁桂散、暖脐膏等。
脐疗-般用选定的药物研成细末,或作散剂填脐用,或用各种水、酒、醋、蜜等液态调和剂,调做膏剂敷贴脐部,或用新鲜湿润药物直接捣如泥状,置于脐中,然后用胶布或纱布、塑料纸等覆盖固定,以免药物脱落。
如对胶布过敏,则可用绷带绕腰腹固定。
根据
病情或数小时撤去,或每1~2天,或3~5天换药--次。
4.脐疗的注意事项
(1)严格脐部消毒,预防感染。
-般可用75%的酒精或碘伏涂擦脐部,进行常规消毒。
(2)在冬季尤其要注意保暖,防止腹部受寒。
(3)施药之前要详细了解病史,并询问有无过敏史和孕育胎产史,避免过敏反应或引起堕胎、流产等副作用。
孕妇一般应慎用。
(4)如脐疗用于小儿,应注意加强护理.防止用手抓挠.避免敷药脱落。
同时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贴药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2小时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