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2、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3、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 * 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三、教学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四、课时安排:1.5课时(0.5为预习检测,达到认知、技能目标,本课时为1)五、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六、教学过程1.导语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
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很多人能够聚在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
那么 * 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
接下来,请大家集体背诵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学生集体背诵。
(落实背诵,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
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
“疯狂语文”,让我们一起在文言文的大地上疯狂,领略文言文这块质朴的土地带给我们的享受。
3.文本解读:(1)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
(尽量使用实例) (整体感知文本)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重点句)a.克己复礼为仁。
(什么叫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
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什么。
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c.爱人,知人(是什么。
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d.其“恕”乎?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 * 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表述)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 * 达到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4.“仁”与生活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
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
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爱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
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总结:学以致用。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
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5.总结:从生活到智慧,从智慧到著书立说,从文本再到生活,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再此,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同学们,大家心中一定有这样的疑问:选修课应该如何读,应该读什么?这边,我想说:读好选修课,要靠手脑口;时间要用足,背诵要落实;习惯须养成,知识重迁移;开启青春门,迈好人生路。
6.作业学习了本章节,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
请结合你对“仁”理解,拟一份面向全校师生的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能以“仁”为行动准则,积极投身到和谐一中的建设中来。
要求:1.字数不少于400字。
2.符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小学生刚开始学加减法可以都比较烧脑,下面是为大家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⒈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那故事里的丑小鸭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师:那只可怜的丑小鸭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今天陈老师要将这个故事带到我们的教室,请看,这里有几只可怜的丑小鸭,它们也希望自己能变成美丽的天鹅,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师:只要能解决丑小鸭身上的数学问题,他们就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谁愿意来帮助这些丑小鸭?⒉出示算式:2+2+5 1+6+3 9-5-2 7-1-4 (电子白板出示)请学生说得数,并选择两道题请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
(板书:从左到右)(学生边说老师边将丑小鸭换成白天鹅)二、情境深入探索新知(一)教学4+3-2(电子白板出示)⒈师:这四只白天鹅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帮助,它要带我们出去看看,你们愿意吗?(课件展示:湖面上停着4只天鹅)小天鹅飞到一个美丽的湖上,被周围的景色吸引住了。
(课件展示:又有3只天鹅飞过来的过程)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看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吗?(课件展示:飞走了2只天鹅的过程)师:这时天鹅的数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件展示: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两只的连续过程)2.师:你能不能将看到的连续画面完整的说一说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3 2)⒊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连续动画可以用这样的两幅图来表示(课件展示:静态的天鹅图)现在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呢?(学生回答教师点击屏幕上相应的位置)师:那么你能用一个数学算式将你看到的情景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在原来的数字间板书成:4+3-2)师:这里的4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2呢?⒋全班同学齐读算式。
教师将=5补充完整。
师:等于5,这么快就说出了答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后请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点拨::对照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自己确定的计算顺序,先算出“4+3”得数“7”,同时在屏幕上闪动“4+3”,进一步感受计算的顺序和第一步计算的得数。
再算第二步时,思考:用哪个数减去2,师:谁知道这个5又表示什么意思呢?⒌反馈练习:小天鹅要来考一考大家,老师手中的算式该怎样计算,谁来说一说。
(出示卡片6+3-4、7+2-5请学生说出运算顺序)(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图意,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态的过程,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加减的含义,在新知识的建够过程中,通过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比一比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意思弄懂算法,做到知识间的迁移。
反复让学生说出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让学生真正弄懂加减混合的含义;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想、议该怎么算,在学生懂得算法的基础之上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有效的较会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4-2+3(电子白板出示)⒈师:小天鹅继续往前飞,又来到一个更美的湖面上,(课件展示:例2的画面)仔细看图,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呢?(学生回答)⒉师:那么你能把你看的情景用双色圆片摆一摆吗?那就请你们轻轻地拿出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边摆边说。
(学生摆圆片教师巡回指导,摆完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并说出摆的过程。
)⒊师:谁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师:4-2+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⒋反馈练习:说一说8-6+3和10-7+5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设计意图: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将具体形象转化为较为抽象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概念。
在教学例2时不是对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双色圆片摆一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画面上的动态过程,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教科书做一做习题⒈师:美丽的天鹅飞离了湖面,找到了它曾经一起玩耍的鸭群,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做一做),你们看到了什么?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说完请一个学生说图的意思)师: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请学生在书上列式,并请学生说计算的过程)⒉练习十五第1题师:离开了鸭群,小天鹅继续往前飞,这次它们飞到了森林,咦,这里的小动物们怎么都不高兴呀,原来是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没有关系,让我们来帮帮它们吧!(老师把小动物找家的图贴在黑板上,学生先在书上连线,将小动物手中钥匙上的算式得数与小房子连起来,再请学生到黑板上一个一个帮动物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