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论语》选读第四课
仁就像一块磁铁, 吸引思想相近、志 同道合的,排斥其 他不同类的。如果 你想结交仁慈、慷 慨的人,自己也必 须先成为这样的人, 种什么因,收什么 果。你所有的思想, 最后都会回到你自 己的身上。
不 要 加 在 别 人 身 上 。
自 己 不 愿 承 受 的 ,
【 译 文 】
1、小组合作,疏通文字。(10分钟) 2、整合文本材料,说说孔子关于“仁”的内涵。 (什么是仁?如何施行仁?施仁后会如何?) 3、联系现实,你认为怎样践行“仁”? 4、结合材料,你是如何评价孔子的道德观的?
妞妞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 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无言的震撼:当代中国的仁者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 中老有所终,幼有所 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富人做这 等事是慈善,穷人做 这等事是圣贤,官员 做这等事是本分,农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获奖 民做这等事是伟人。 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者——林秀贞 (30年来赡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的境界很远吗?只要我 想达到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就到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道路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 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 不是很遥远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内 涵
什么是仁?
措 施
效 果
施仁后会如何?
怎样实施仁?
什么是仁?
仁的标准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 仁的核心 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
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 地体贴他人。
从自处的角 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 “仁”就是 克服一己之 私而遵循礼 法的规定。
我们身边的“仁”
全民义务教育,廉租房,最 低生活保障,公民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我们身边的不“仁”之事
乱扔垃圾,半夜唱卡拉OK,发达国家向 落后国家倾销垃圾产品,倾倒核废料, 恐怖活动,颠覆他人政府,入侵,占 领……
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 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 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 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 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 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孙叔敖埋蛇的故事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 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 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安在 ?” 曰:“恐他人又 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 报之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 国人信其仁也.
仁者
昌耀
人生困窘如在一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 前后都见血迹。 仁者之叹不独于这血的事实, 尤在无可畏避的血的义务。
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 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 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 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 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 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山茶花 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 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 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 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 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 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 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 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 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以及 仁义之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 仁德而牺牲性命。”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 也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 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即如果实行仁能给他带来好处, 他就实行)。”
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 己及人,这个人的爱心基本上就形成了。反过来,一个中国人,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我们就认为他失去了自己的仁爱 之本,没有人相信他再会去爱别人。 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很多例子的。譬如在《史记.齐太公世 家》中,齐桓公就曾经问过管仲,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人谁 可以当未来的宰相?管仲说,为了讨好君主,易牙杀了自己的孩 子,开方背叛了自己的父母,竖刁挥刀自宫,这都不是正常的人 做得出来的事情,所以他们三个人都不合适。齐桓公不听,后来 果然死于这三人之手。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于从一个人对其家人的态度 来推断他对别人态度的,要是他对自己的家人都不好,我们就不 相信他这个人会对别人好,更不可能相信他会有好的个人品质。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 这就是宽恕。 ──马克吐温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
──雨果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 容。 ──[黎巴嫩]纪伯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 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 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 也。
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 水,而能攻坚者又莫甚于水。 水,终无形状,装在盆中是圆 的,流到溪流是长的,这样柔 软的东西却是可以滴水穿石。 心胸宽广,平静柔和却坚强 有力的地方,就是生活在天堂。 心胸狭隘,快意恩仇和刚强难 调的心,就是生活在地狱。
美文欣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 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 一个音符,即便有独到的 艺术,奏出的音乐总是乏 味单调的。 ———题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 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 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 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 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能融入大众 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 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 他融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 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 得到别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 给别人一丝情。因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 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狡诈之分。是因 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 了富人与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 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有悲伤 与激情的感触。 想得到别人的喜欢,何不把自己的身 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何不把 属于自己的和别人分享一些;想得到别人 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来。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者 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富 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种境 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久困则为 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不应该做的 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滥矣”(《论 语卫灵公》),小人处在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 了。同样,没有达到仁这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 富贵安乐中,会骄淫佚乐,丧失本心。孟子所说 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是仁者,根本 是做不到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 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 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 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若“仁”仅仅局限在由“孝弟”所规定的家庭、亲族范 围之内,其意义必然极其有限,所以,以“孝弟”为“本” 的“仁”终而被推至于“爱人”的阔大境界。可以看到,此 处的人指的是所有的人,“爱人”正是“泛爱众”(《论 语· 学而》)之意。只有从“亲亲”推论至“爱人”方才完 成了对于“仁”的建构,从而具备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
(3)爱人 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 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 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东文老师,如为 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 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 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 “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 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 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想到;我们想 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 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 社会就和谐了。
2、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 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 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 子路》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补充资料
4、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 泰伯》
5、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 不去,抱梁柱死。 ——《庄子· 盗跖》 6、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xī,即醋) 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 公冶长》 7、子路救人接受感谢,子贡赎人拒绝报账。
4、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 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