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

1.0目的: 为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受控条件下的完好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特编制本程序。

2.0范围:所有用于检测、数据处理、环境监测、安全监控和抽样用的仪器、设备(包含测量软件)、量具、器具(包括固定和固定控制之外)的采购、验收、使用与维护保养、修理、降级与报废以及仪器设备的标识和档案管理。

3.0职责3.1检测部负责人:3.1.1提出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3.1.2组织仪器设备的验收;3.1.2组织对仪器设备实施维护;3.1.3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1.4提出降级报废的处理意见。

3.2检测员应:3.2.1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要求熟练地操作仪器设备;3.2.2做好仪器设备使用时的各种记录。

3.3仪器设备管理员应:3.3.1协助所设备处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3.3.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3.3.3负责仪器设备的溯源或校准;3.3.4负责粘贴仪器设备管理标识。

3.4设备部门处应:3.4.1按照采购计划的要求协助仪器设备的采购;3.5技术负责人应:3.5.1批准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检查的作业指导书;3.5.2发现仪器设备存在缺陷时负责组织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追溯。

3.6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0程序4.1仪器设备的配置与采购4.1.1各检测部负责人应协助技术负责人提出试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要求。

配置应当满足承检标准和承检能力的要求。

配置要求应当考虑以下因素:(a)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要求;(b)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准确度要求;(c)仪器设备的准确度应与被测参数的允查相适应:1.计量仪器的检定误差: U ≤(1/3 ~ 1/10)T2.不能按计量检定规程检定的检测仪器应做复现性试验,试验结果的离散性应满足: 3σ〈 T/3 ( T:含义同上,σ:试验结果的标准差)。

(d)测量仪器设备的测量稳定性要求;(e)测量仪器设备的分辨力(灵敏阈)要求;(f)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与灵敏阈应满足所执行的标准要求:1.有非线性段的仪器应避免在非线性段使用。

2. i 〈 T/10 ( i :灵敏阈 T:被检参数允查)。

(g)测量仪器设备的自动化要求;(h)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性要求;(i)测量仪器设备的价格和维护要求;(j)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k)其它要求。

4.1.2仪器设备管理员应根据各检测部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供货厂商制定出详细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经各检测部负责人确认后,由技术负责人报试验室主任批准。

4.1.3采购仪器设备时应考虑法律和法规对产品的要求。

4.1.4采购的仪器设备应由各检测部负责人组织验收。

验收时应事先编写验收细则,验收细则应包含验收的项目、技术指标的详细要求、验收方法和验收后可否投入使用的结论。

4.2仪器设备的使用4.2.1如验收达到要求后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及时制定检定/校准计划对仪器设备安排检定/校准。

检定/校准执行《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

4.2.2如经验收或检定/校准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商所设备处办理包修、包换、包退。

4.2.3经检定/校准合格后的仪器设备,应由各检测部负责人组织编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

操作规程和运行文件应包括:(a)为保证仪器设备安全、有效使用的操作规程(其中应当给出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b)使用限制条件(如环境温度和湿度等);(c)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测方法和记录;(d)仪器设备的验证(如无法溯源时);(e)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和记录;(f)仪器设备的档案;(g)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4.2.4对初次添/配置的大型贵重且操作技术复杂的仪器设备,应安排操作人员的培训。

培训应执行《员工培训与考核程序》。

4.2.5经制定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和文件应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4.3仪器设备的档案和标志管理4.3.1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对试验室配置的所有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设备的使用档案。

每台仪器设备的档案应包括以下全部内容:(a)仪器设备和软件的名称;(b)制造商名称、型号、序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c)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d)接收日期和启用日期;(e)目前放置位置;(f)接收时的状态(如:全新的,用过的,经过改装的);(g)制造商使用说明书,或借用存放地点;(h)所有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检定/校准/验证的预定日期;(i)设备的维护计划和维护细节;(l)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4.3.2对无法建立档案的量具、器具,仪器设备管理员应负责建立“量具帐目”。

量具帐目应包括:(a)量具的名称;(b)编号;(c)目前使用和存放位置;(d)详细的技术指标;(e)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检定/校准/验证的日期。

4.3.3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对所有检测配置的仪器、设备、量具实施“绿、黄、红”三色标志管理。

绿、黄、红三色标志的使用及定义如下:(a)绿色标志:经验收/检定/校准/验证后达到使用量值和功能要求的仪器设备、量具。

(b)黄色标志:某一功能或某一指标达不到仪器本身要求,但又可以限制使用的。

(c)红色标志:仪器设备损坏,经检定/校准/验证技术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的,超过检定/校准/验证周期的,怀疑仪器设备有矢准问题的,封存备用的。

4.4外部设备的使用4.4.1检测部负责人应根据检测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的可移动性决定是否使用外部设备。

4.4.2当检测部负责人决定需要使用外部设备时,应首先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提出外部设备的技术条件。

4.4.3依据外部设备持有人的情况可采取以下二种使用方案:(a)使用委托人自己的设备(b)租借第三方的设备4.4.4使用委托人自己的设备4.4.4.1当需要认可委托自己的设备时,检测部负责人应检查设备的完好性,检测使用范围之内的量值连续二次溯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合格证明。

外部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的有效性应参照《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

4.4.4.2查看近期使用设备以及设备“期间检查”的记录和相关检测结果。

向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操作情况。

4.4.4.3应尽量使用“核查标准”对仪器设备的量值安排数次核查。

在确认仪器设备已满足使用要求时,检测负责人方可安排开展检测。

4.4.4.4检测负责人向外部设备的操作员提出本次检测的详细要求,请操作人员按照检测细则中对仪器设备运行的要求执行仪器操作,或由检测负责人在设备操作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仪器。

4.4.4.5检测结束时,检测负责人应按照本程序第4.4.4.3节的方法再次对仪器设备进行量值准确度的核查,以确认本次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4.4.4.6在确认检测有效后,检测负责人应记录和保存外部设备的:(a)仪器设备名称;(b)仪器设备持有人;(c)仪器设备的制造商、出产编号、型号和规格;(d)仪器设备连续二个周期有效溯源证明文件的复制件;(e)仪器设备的操作员及操作资质证明的复制件;(f)使用量值的范围和检测对象;(g)使用前后的量值核查结果;(h)使用环境条件;(i)使用时间;(j)使用地点;(k)非正常情况(如果有的话);(l)仪器设备的最近一次的校准和检测记录;4.4.4.7外部设备使用结束后,检测负责人应在设备持有人的记录中填写符合设备持有人要求的使用记录,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

4.4.5租用第三方的设备4.4.5.1租用第三方的设备除应执行本程序第4.4.4条的全部要求外,还应请设备持有人提供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要求和使用警示。

请设备持有人向检测负责人演示设备的操作。

4.4.5.2在设备持有人坚持下,检测负责人应同意安排由设备持有人派员与设备同行,指导或协助设备的使用。

4.5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故障的处理4.5.1试验室应安排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提出详细计划,以保持在用仪器设备的性能。

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1)仪器设备安全使用条件;2)仪器设备正常操作的文件;3)周期校准/检定的结果;4)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查”结果;5)配用零件和部件;6)自动测量用的程序文件(如果有的话);7)必要的清扫和除尘;8)其他必要维护的项目。

4.5.2当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验证后或在维护中确认达不到使用要求时,检测部负责人应向技术负责人提出书面申明。

如有可能,经技术负责人和检测部负责人共同确认后可作降级限用处置。

降级限用处置的仪器设备,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和检测部负责人分别张贴黄色标识和编制限制使用“警示”。

4.5.3当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及时向检测部负责人报告。

检测部负责人应及时核查故障原因,并提出修理意见报技术负责人。

此时检测部负责人应通知仪器设备管理员对故障设备粘贴红色标识防止误用,如由可能的话应将故障仪器实施隔离存放。

4.5.4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对4.5.2和4.5.3二种情况下可能造成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追溯核查。

当核查发现由于设备问题已经给检测结果造成了影响时,技术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尽量通知到所有保存检测报告和使用检测结果的客户。

追溯应执行《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和《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

4.5.5在确认仪器设备无法修复后,技术负责人应批准其报废,退出质量体系。

5.0 附表或相关程序文件: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和记录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单用料计划表仪器设备履历表《员工培训与考核程序》《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附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和记录仪器设备名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编号:ABCD-65-1编制:审核:批准:说明: 1. 各项维护保养达到要求后在对应栏中打勾, 维护人员应在签名栏中签名;2. 如发现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或需要修理或更换配件,则应在备注栏中详细注明。

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单用料计划表仪器设备履历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