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产规划专题)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产规划专题)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题市、县矿山环境现状及保护与治理对策(编制参考提纲)目录一、前言 (1)(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 (1)(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 (1)二、报告编写依据 (2)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标 (3)(一)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 (3)(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原则 (4)(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指标 (4)四、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4)(一)XXX市(县)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整体现状 (4)(二)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5)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六、减缓措施与推荐方案 (6)(一)减缓措施 (6)(二)推荐的方案 (6)七、新建矿山 (6)(一)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6)(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措施 (7)八、生产矿山与闭坑矿山 (8)(一)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8)(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8)一、前言(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目前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难题。

地方政府和企业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一些地方政府在宏观决策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重项目审批,轻环境监管,对环境管理、环保执法行政干预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矿山企业不知道要履行环保手续,要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的相关规定。

矿山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矿山环境保护统一监管体系,没有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的责任制度。

有关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及办理相关证照时,未将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作为前臵条件,使矿山环境监管在很多地方出现“空白点”。

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执法能力薄弱:矿山多处于偏远地区,污染物排放在初期往往不易被发现,这给矿山环境保护执法带来了更多困难。

环保部门普遍存在人力、经费、监管装备严重不足、执法手段无法保障等问题,矿山环保执法能力薄弱。

矿山环境环境历史欠账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矿山未预留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地方政府也未能有效履行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责,造成许多矿山环境被破坏后,很难恢复治理。

(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据介绍,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总局下一步将采取三大措施,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是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

其次是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矿山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矿山环境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法制的轨道。

同时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

第三是建立矿区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秉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财政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明确地方政府是当地矿山环境治理保护、监督的责任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尽快落实实施治理的主体。

同时建立矿山、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多渠道融资开展矿山环境恢复和治理工作。

二、报告编写依据由于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这一命题的调研工程量较大,尤其是治理对策涉及到很多深层次问题,显得更加困难,因此,报告立足于现有资料和工作基础,对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进行概略性描述,选取典型矿区进行保护与治理对策研究。

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列入其中,第二章指出:市级以上及有关部门的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写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环评“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上报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四章规定了违反的法律责任。

一改建设项目中的环评总是处于决策链末端的情形,从法律层面上要求从源头上解决保护环境问题。

目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还没有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配套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内容也只是引导和启发性的。

因此,本报告依据如下:1、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定义(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所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环境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评价结论。

”2、省(自治区)级对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评价和划分矿山环境影响区域,确定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建立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和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动态监测体系”。

3、xxx市(县)“十二五”规划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至2015年,全市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环境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2)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和资源化为核心,鼓励和支持企业合理利用原材料,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大力发展综合利用,提高尾矿等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重点探索、推广提高尾矿回收率和利用率的技术方法。

对不能综合利用而必须填埋或暂时贮存的工业固体废物,选择好填埋或贮存地址,必须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在环保部门监控下进行,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加强尾矿坝安全的监督管理,杜绝尾矿坝垮塌事件。

(3)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努力遏制环境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自然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提高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启动环境市创建工作。

全市(县)森林覆盖率高于75%。

(4)政策与监管措施:加强重点资源开发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针对矿山、取土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地质灾害毁弃地和塌陷地、大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环境恢复。

重点实施地质灾害专项整治工程。

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分片治理,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矿山资源,控制矿山数量和规模,做好土地复垦工作,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

矿山开发应选取有利于环境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

提高矿山业主的环境风险意识,矿山开发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治理设施,如建造拦渣坝、挡土墙、挖鱼鳞坑等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特别加强尾矿库的安全监管。

抓好对矿产资源开采和区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的查处。

对xxx市(县)的xxxx等脆弱的环境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力度对xxx 市(县)xxx等水土保持试验基地进行综合治理。

按照“污染者负担、破坏者恢复”原则,强化环保监督,促使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结合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增加环保投入。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标(一)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协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部署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在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保障能力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矿产资源规划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原则1、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环境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整体性原则:一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把与该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应的项目联系起来,做整体性考虑。

3、公众参与原则: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和主张。

4、一致性原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深度应当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

5、可操作性原则: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指标根据以上原则,本次报告选取了尾矿废渣排放量、土壤侵蚀量、废水排放量、占用农田面积、覆盖农田面积、污染农田面积、水土流失及沙化土地面积、经济损失、矿山环境治理率、土地复垦率、植被恢复率、尾矿废矿综合利用率、废水处理率等13个评价指标。

四、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描述(一)xxx市(县)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整体现状“十一五”期间,xxx市(县)重点进行了地质灾害整治、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等工作。

xxx市(县)政府通过了《xxx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整治。

继续在全市区域内进行不同规模的小流域治理工程。

严格控制矿山开发秩序。

关闭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低技术含量的加工区,搬迁了xx多家加工企业,建立了符合要求的交易、批发市场,并制定了矿山污染及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将xxx亩废弃的矿山开采场治理改造成林地,对已毁山体治理要达到70%。

存在问题:1、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群众的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少数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对环境保护和恢复建设工作不够理解、不太支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2、随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威胁加剧。

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使饮用水安全日益受到影响。

既要解决遗留的环境污染和恢复建设历史欠帐,又要紧跟经济快速增长步伐,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较重。

3、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任务繁重。

我市缺乏与目前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统一环保监管机制,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不强。

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科研、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矿山环境现状描述xxx市(县)存在三类对环境有消极影响的矿山,第一类是对地质环境大规模破坏难以修复的,如露天采石、采砂岩矿、采花岗岩矿等采矿场;第二类是对地质环境大规模破坏可以修复的,如露天开采的钛铁砂矿、高岭土矿、砖瓦用页岩矿等此类采矿场;第三类是造成地表塌陷,地灾发生概率较高的,如采用地下开采方式的矿山。

各类矿山分述如下:第一类,xxx,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作用形式是对地面和边坡形成开挖,废渣排放量多,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第二类,xxx,其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作用形式是尾矿排放量大,对地面和边坡形成开挖,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侵占土地、土壤污染、水土流失。

第三类,xxx,其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的作用形式是地下采空、废渣和尾矿排放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采空区地面沉陷、山体开裂、尾矿库溃坝、水质污染。

本市(县)开采矿山共计***个,其中属露天开采的矿山为***个,到2015年,这一数量有增无减,旧的矿山环境尚未治理,新的破坏还在发生,矿山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矿业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破坏的种类很多,触动了生物圈内所有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