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如何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如何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
本报记者蔡怀光
从牛奶到婴幼儿奶粉,从大米到馒头面包,从矿泉水到功能饮料。

近年来,这些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食品,接连曝出被掺入非法添加剂或过量使用添加剂的消息。

而随着近期关于染色馒头惹起的又一股风波,食品添加剂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在人人谈添加剂色变的今天,又该如何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呢?
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离开添加剂,现代食品工业也就不存在了。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理事长齐庆中教授说。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由国家卫生部审批的。

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则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或者加工工艺的需要。

食品添加剂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化学合成,另一种则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

齐庆中强调,“只有经过批准之后才叫食品添加剂。

同时,国家也对不同产品的添加剂使用,有特别的规定。


比如最近曝出的染色馒头,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防腐剂山梨酸钾与甜蜜素,是不允许添加在发酵面制品的食物中的。

但是不法生产商使用了这些物质,往往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齐教授认为非法添加的行为,是造成群众谈添加剂色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也在专家的指导下,一起看看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色素和香料——恢复食品本色或香气
在一些饮料、烘焙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加热的环节。

但是,由于加热会导致食品本来具有的颜色和香气被损失掉,因此需要在这些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色素和香料,以此来恢复食品的本色或者香气。

另外,小苏打作为一种常见的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被广泛的运用。

膨松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热以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把食物膨松开。

平时能在超市里买到的面包、速冻馒头等面市,都有膨松剂的成分。

这样的食品,入口后会变得更加松软。

抗氧化剂——防止油类食物酸败
许多人,会把抗氧化剂和防腐剂混为一谈。

其实,这两种添加剂的功效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烹调用油还是菜籽油、豆油等居家必备的油类,里面大多含有抗氧化剂。

因为油脂类食物很容易受氧化反应变质。

在我国,卫生部对此类食物都制定专门的标准,大体分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人造奶油卫生标准、食用氢化油卫生标准。

不过,根据此类产品的品质、价格不同,生产商会选择档次不一的抗氧化剂进行添加。

但只要是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的产品,消费者就无需对抗氧化剂过于感冒。

防腐剂——防止食物变质
防腐剂的问题,在消费者人群中也是一个关注的焦点。

甚至还有一则笑话:一个消费者拿着一袋各式各样含有防腐剂的食品去找专家,消费者问,“我们天天在吃防腐剂,是不是离世以后,连身体都不会腐烂了呢。

”消费者的担忧,可见一斑。

其实,防腐剂是为了防止食品在储藏过程中主要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变质,提高保存性,
延长食用价值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比如我们能在酱油的添加标注中,看到防腐剂山梨酸钾。

因为酱油并不是无菌食品,即便在瓶中,酱油本身还是会因细菌大量繁殖而变质。

但是,山梨酸钾进入人体后,会通过消化反应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极少的沉淀物,也能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但是,由于这些常识并未得到普及,消费者一直处在对防腐剂恐慌的状态。

之前,杭州曾有两名80后的消费者,发现可口可乐外包装上标注着苯甲酸钠,但并未说明苯甲酸钠就是防腐剂,而以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为由,将生产方中萃公司告上法庭。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企业为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尽力避免明确标注防腐剂的行为。

消费者的担忧与企业的隐瞒,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大家对防腐剂的误解。

添加剂会沉淀在人体内部吗?
目前,许多食品的标注栏内,都会出现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的添加剂名称。

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这些添加剂一旦沉淀在人体内部,将对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

但是,我国在规定添加剂最大使用量的时候,还是非常保守的。

比如面包,也许有人三天吃不上一次,但也有人天天吃,所以制定规定时,就会把食用最多的人的安全性考虑进去。

在国际上,有一个公认的、每人每天每种食品添加剂的允许安全摄入量。

比如苯甲酸,酱油里面经常要用到。

一个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允许的苯甲酸安全摄入量,是每千克5毫克。

也就是说,一个体重120斤的人,每天摄入小于300毫克的苯甲酸钠,就不会对人体有影响。

而在我国,一公斤酱油只允许含1克苯甲酸钠。

按1000毫克等于1克的剂量换算,一个人一天要吃下3斤多酱油,才会超量食用苯甲酸钠。

齐教授表示:“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世界上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对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规定了其使用范围与使用限量。

所以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用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非常安全的,大可不必担心。


常见不法添加剂的识别方法
漂白剂:氧化漂白剂可使食品的营养成分遭到氧化破坏。

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认清“原色”食品再购买。

食品的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可能会有问题。

着色剂: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通常包括食用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等。

消费者遇到颜色过分浓艳的食品,可能存在滥用着色剂的现象。

防腐剂: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个别作坊为节省成本,通常选择甲醛和福尔马林等非食品级的工业原料,来强行杀菌。

但是,这样的食物带有刺鼻的化学气味,如果遇到,一定要多长一个心眼。

香精香料:香精是含有两种以上香料的混合物,而相关标准中没有对食用香精在产品中的使用上限作规定,只对食用香料的使用上限进行了规定。

个别企业私自生产、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食品香料,或使用低质、违规原料,以牟取暴利。

甜味剂: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果脯糖浆、
糖精钠等。

成本较低的糖精钠,使用有一定上限。

过量使用糖精钠的现象不少,特别是在某些劣质饮料、蜜饯和果脯中。

甲醛或双氧水:常见的有水发蹄筋、水发海参、水发酸鱼等,不法分子常利用甲醛或双氧水来加工水发食品。

我国严禁以甲醛作为食品防腐剂食用。

鉴别时,一是看,如果食品非常白,体积肥大,应避免购买和食用;二是闻,甲醛泡发的食品会留有一些刺激性异味;三是摸,用甲醛泡发的食品手一握就很容易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