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中心、中教部的工作意见及工作计划,依据《教学大纲》《课标》中高考《说明》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根据我县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特制定《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检验和考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正导向作用。

1.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诊断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更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方法及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教师在反思和创新中成长。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诊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反思在学习策略、学习习惯、思维方法上的长处与不足。

知识与技能评价以量化为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定性为主。

3.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学科评价理念。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2)评价方法多样化(口试;笔试;考查;观察记录;活动记录;书面总结等)。

4.简约易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依据初中阶段目标(一)阅读1 .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

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 .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

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 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 部)。

8 .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

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9 .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

10 .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 .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 .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 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l 万字。

45 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15 .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 .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 .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 .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19 .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 .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21 .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22 .了解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五)综合性学习1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高中阶段目标(一)阅读1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

默读注重效率。

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 .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5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见附录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6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7 .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8 .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 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二)写作9 .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10 .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11 .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12 .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13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4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15 .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16 .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 次。

45 分钟能写600 字左右的文章。

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 万字。

17 .如有条件,可学习使用计算机写作。

(三)口语交际18 .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9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

20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21 .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

22 .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综合性学习23 .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学科领域,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

24 .能自主选择恰当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并展示和交流。

25.自主组织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各种社团活动。

三、评价项目与标准(见附表)四、实施建议学生学业的评价,不同年级在内容、方式、试卷结构、分数上各有不同:初一初二依据教材的内容范围和初中毕业会考的形式命制期中期末试卷;初三依据中考形式命制试卷。

高一高二依据教材的内容范围和高中毕业会考的形式命制期中期末试卷;高三依据高考形式命制试卷。

期中、期末考试具体要求,见附表。

学生学业的评价,由三部分构成:一为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平时、期中、期末考查考试成绩为定量的评价;二为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为定性评价;第三部分为特长加分,听、说、读、写、口语交际等项目考核成绩和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成绩。

学生每学期都将得到以上内容的一份语文学习综合评价报告单(附后)注:学生期中成绩=期中考试成绩X 60% +平时成绩+特长加分学生期末成绩=期末考试成绩X 60% +平时成绩+特长加分学生学期成绩100 分=期中成绩40%+期末成绩60%学生学年成绩100分=上学期40%下学期60%附:评价项目及标准附:________________ 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报告单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 _________________ 学年度第___________ 学期附:期中、期末考试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期中、期末考试以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以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以所学的教材及与之水平相等同的阅读材料为考试范围,重点考查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语文能力要求。

二、考试方式及分数笔试闭卷考试方式;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满分100分,初三120分、高三150分,时间150 分钟。

期末考试采用全县统一命题。

三、考试内容(一)语文基础1. 语音根据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字。

2. 汉字重点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常用字。

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识简单的形似字。

理解常见的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

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

3. 词语理解、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常用词语。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4. 句子能够借助单句和复句的相关知识理解语句。

能够正确运用句子表情达意。

能够借助语感、语法知识和修辞常识修改语句。

5. 修辞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6. 文学积累识记本册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背诵并默写本册教材要求背诵的篇和段。

(二)阅读1.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简要分析常用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文言文阅读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能够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初中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

思想感情真实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高中能写复杂的记叙文、一般的议论文、散文。

四、试卷结构(参照中高考)(一)考试内容及分配比例语文基础约占20%现代文阅读约占30%文言文阅读约占10%作文占40%)试题难度及分配比例较易试题约占50%中等试题约占30%较难试题约占20%)试题题型及分配比例选择题约占20%填空题、简答题约占40%写作占40%注:初三试卷的试题题型及分配比例,按中考要求执行教科研中心中教部语文组2005-5-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