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

最新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

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人是不能久坐的,偶尔也会忍不住活动活动筋骨。

更何况坐不住的孩子。

孩子喜欢游戏,喜欢趣味化的课堂,喜欢爱笑的老师。

音乐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来讲很重要。

而,学好音乐,首先要有兴趣,将课堂游戏化正好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兴趣。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第一篇】:音乐教学随笔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小学基础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通过11年来在小学音乐教学道路上的摸索、探讨,我认为要上好音乐课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要有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教师,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是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技能、采取什么方法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欣赏等几方面灵活、巧妙地让学生弄懂、学会,在加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将一些枯燥、抽象、难记、易忘的理论形象化。

一、好的“范唱”是提高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的关键音乐教师的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

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音响器材如何先进,这些电声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正确范唱。

因为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的演唱他们最爱听,通过范唱,师生间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共鸣。

要完成好的“范唱”,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能够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歌曲的结构、感情与速度的关系。

要表现好这首歌曲,应用什么情绪、速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

能运用正确感人的声乐技巧,要具有弹跳、强弱、渐强、渐弱,音色变换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乐感。

感情表达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它发挥的好,可以弥补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乐感,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听多实践,欣赏多类艺术品种的表演,扩大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情,绘声绘色地完成范唱这一环节,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音乐知识音乐知识是一种枯燥、难记、易忘的知识,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

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文化知识比较单一,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烈,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的年龄特点,在加深感情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一步:将枯燥、抽象、难记、易忘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根据各种音乐知识的不同特点,编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顺口流,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四分音符(5)时:在奇妙的音乐王国里,一个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听,大家都夸她,于是她骄傲了,也瞧不起小伙伴,后来大家因为她的骄傲都不理她了,于是她一个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单调的音。

小伙伴给她编了一段顺口流:“四分音符太骄傲,伙伴朋友全不要,光杆司令一个音,唱完一拍哈哈笑。

”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和顺口流能容易的记住四分音符的形状是光杆司令,时值是一拍。

再如:顿音记号可编顺口流:“头戴三角帽,活泼又灵巧,唱得快而轻,短促又跳跃。

”学生就可以记住顿音记号是在一个音符头上顶着一个三角,演唱时短而又跳跃。

渐强: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

渐弱:渐弱喇叭倒着拿,声音越来越小了。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讲述,加上老师在黑板上简单的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准确的音乐术语,学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从而加强了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三、在游戏中加强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技能技巧的训练包括:唱歌技巧、视听技巧、视唱练耳、节奏训练。

这要求教师把这相互联系的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和增强节奏感及记忆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1.唱歌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声和清晰的咬字、吐字。

唱歌技巧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也要有机结合,并且做到有目的地进行。

2.视唱听音。

在音乐教材中一般都比较系统地编写了一部分,在每节课上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多练常做,这是训练学生音准、识谱能力的基础。

3.节奏训练。

节奏是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支干,如果节奏掌握不好,那将无法组成优美的旋律,表达不出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低年级简单的节奏训练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

如:“走与跑”的对比,。

当学生学会了四分音符的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即可通过游戏来巩固这两种节奏。

当教师弹出四分音符的节奏时(X),学生摆动双臂原地踏步,当教师弹出八分音符的节奏(XX)时,学生原地跑步,教师时常交换节奏,学生在走和跑的游戏中愉快的学到了知识。

四、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优美动听的音乐,会令人产生美感和愉悦感。

然而,对于尚未完全具备听辨音律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安静地坐着欣赏没有歌词的器乐曲,是很难办到的。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多方面的诱导启发,使他们逐渐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求知欲高,只教师教法得当,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欣赏《彼得与狼》这首管乐曲时,我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先让学生分析记住少先队员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猫和凶恶的狼的音乐主题,他们各自用什么乐器表现的音色特点,然后老师把故事的概况讲讲,再分别找出他们的表演者,并告诉学生听到自己扮演音乐时才能表演,这样让他们随着音乐情绪变化来发挥,来尽情地表演。

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气氛中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表演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师在掌握好唱歌、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欣赏四方面教学技能后,并不等于就能上好一节音乐课,还需要教师做到:一要掌握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状况;二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对愉悦感形成客观机制(如时间、地点、场合等)掌握恰当;四要注意愉悦形成的其它因素,如教法的灵活性,教具的新颖性,教态的亲切感,语音的诱发力等等。

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第二篇】:奥尔夫音乐游戏教学有感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最突出,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

我觉得即兴不是无序和无内容的表现,它是最自然的表现形式,他们不但能表达心灵中最深刻的情感,还流露着外在的形式美。

奥尔夫教学法正是以即兴为手段来实施回归自然的理念。

因此,即兴是其最有魅力的组成部分。

小班的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往往是直观,形象,并没有很多事先的准备和教导。

通过老师的一些启发,用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所以奥尔夫音乐及教学法契和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在平日的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我即从这点入手,让幼儿在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强音与弱音。

我把强音与弱音用闹闹和静静来表示,让幼儿直接就感受到了重音与弱音的音乐形象。

然后,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和熟悉的动物来表示强音弱音,(比如:强音用跺脚拍手,或用大象走来表示;弱音用踮起脚轻轻走,或小鱼游来表示。

)孩子们很快就感受到了音乐里的强与弱。

最后,通过音乐和教师出示的符号(fp),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到强音与弱音的变化。

幼儿既轻松愉快,又感受到音乐的强弱。

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第三篇】:音乐欣赏教学随笔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

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

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

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2.游戏形式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

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

如:听赏《跳绳》中,我让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节奏跳绳,感受乐曲快乐、活泼的气氛。

听赏《捉迷藏》前,先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3.故事形式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编了一个动物们过新年的故事,并结合图片和音乐边听边讲,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例: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在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兵们可爱、顽皮的形象。

而在音乐结尾部分,描绘小主人苏醒过来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凌乱的“定格”动作来表现玩具兵们来不及回玩具箱、东倒西歪的尴尬形象。

再如:在欣赏《钟表店里》,让孩子们用不同乐器:三角铁、小铃、沙球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有关音乐表演区游戏的教育随笔【第四篇】:让音乐课”趣”起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一种可激发学生某种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有关的知识中去,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我们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设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