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最终稿)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日期:二OO六年七月目录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1.1自然条件 (1)1.1.1地理位置 (1)1.1.2地形地貌 (1)1.1.3气候特征 (2)1.1.4水文特征 (2)1.1.5自然资源 (3)1.2 社会经济发展 (4)1.2.1 社会发展概况 (4)1.2.2 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构成 (5)1.2.3经济基础 (5)1.3生态环境 (6)1.3.1空气质量 (6)1.3.2水环境质量 (6)1.3.3声环境质量 (8)1.3.4固体废物 (9)2.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意义和有利条件 (10)2.1优势和有利条件 (10)2.1.1政策优势 (10)2.1.2区位优势 (10)2.1.3空间优势 (11)2.1.4产业优势 (11)2.2 制约因素 (12)2.2.1区域竞争激烈,核心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12)2.2.2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12)2.2.3资源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13)2.2.4处于南水北调上游,限制产业发展 (13)2.3重要意义 (13)3. 总体设计 (16)3.1总体思路 (16)3.1.1 定位 (16)3.1.2 建设总体框架 (19)3.1.4 污染控制方案 (22)3.1.5 基础设施建设 (23)3.1.6 政策保障系统 (23)3.2 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 (24)3.2.1规划期限与分期 (24)3.2.2规划目标与具体指标 (24)3.2.3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26)3.3规划范围和依据 (30)3.3.1规划范围 (30)3.3.2规划依据 (34)3.4规划基本原则 (35)3.4.1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35)3.4.2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原则 (35)3.4.3 “3R”原则 (36)3.4.4 “四个结合”原则 (37)4行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40)4.1纺织服装行业 (40)4.1.1现状分析 (40)4.1.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43)4.1.3生态工业系统设计 (44)4.2皮革加工行业 (46)4.2.1现状分析 (46)4.2.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近期、中期) (47)4.2.3清洁生产措施 (48)4.3集装箱制造行业 (49)4.3.1现状分析 (49)4.3.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51)4.3.3生态工业设计 (52)4.4热电能源行业 (52)4.4.1现状分析 (52)4.4.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53)4.4.3清洁生产措施 (55)4.4.4生态工业设计 (56)4.5电子加工行业 (58)4.5.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59)4.5.3生态工业系统设计 (61)4.6现代物流业 (62)4.6.1现状分析 (62)4.6.2发展目标和思路 (63)4.6.3发展措施 (64)4.7 造纸行业 (65)4.7.1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65)4.7.2 发展目标和指标 (66)4.7.3 清洁生产措施 (67)5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 (74)5.1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 (74)5.1.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74)5.1.2发展目标和指标 (77)5.1.3控制方案 (78)5.2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案 (82)5.2.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82)5.2.2发展目标和指标 (83)5.2.3控制方案 (84)5.3固废循环控制方案 (85)5.3.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85)5.3.2发展目标和指标 (87)5.3.3控制方案 (87)6重大项目及其投资与效益分析 (90)6.1入园条件 (90)6.2重点支撑项目 (91)6.3资金筹措渠道 (92)6.4重点项目介绍 (93)6.2效益分析 (95)6.2.1经济效益 (95)6.2.2生态环境效益 (95)6.2.3社会效益 (96)7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保障体系 (97)7.1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保障体系 (97)7.1.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97)7.1.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98)7.2经济政策 (98)7.2.1改善投资环境 (98)7.2.2积极落实国家优惠政策 (99)7.2.3增加融资渠道 (100)7.3政策保障 (101)7.3.1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102)7.3.2加强执法力度 (102)7.4环境管理工具 (102)7.4.1废物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102)7.4.2清洁生产审核 (104)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下游北岸,东靠京杭运河,北靠邵伯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9°26',北纬32°24'。
宁通高等级公路、淮江高速公路交叉贯穿扬州,距离沪宁调整公路30km。
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以目前港口工业园的行政区划为基础:西起古运河,东至京杭运河以东夹江,南临长江,北界邗江河,总面积23km2。
具体位置见图1-1。
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图1-1 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位置图1.1.2地形地貌扬州市地貌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
蜀岗一线以南为长江的河漫滩地,标高5-10m。
扬州市境内分布的地层属第四纪地层。
市区内多为瓦砾土层,少部分地区有淤泥。
基岩深度南浅北深。
在河漫滩地区为56-64m,在一级阶地约为75m,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具有地形平坦开阔,地基稳定的优点。
扬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地台和地层的过渡带-扬子准地台中部。
扬州市附近断裂构造发育。
在地震的划分上属于扬州-铜陵地震中段,地震烈度为七级。
1.1.3气候特征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mm。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mm。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新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1.1.4水文特征扬州市位于江淮两大水系的交汇处,长江通过古运河、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的邵伯湖、高邮湖等水体相通。
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区范围内主要水体为长江、邗江河、古运河、京杭运河。
长江扬州段园区紧邻长江北岸,长江扬州段南岸为镇江市。
该江段距长江入海口约300km,多年平均径流量约8910亿m3,最大年径流量为13590亿m3(1954年),最小径流量为6760亿m3(1978年)。
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m3/s,最小流量为4620 m3/s,平均流量28700 m3/s。
长江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为:7-9月为一年中最大季节,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40%;12月-2月是最小季节,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10%。
扬州江段受潮汐的影响较明显,落潮历时长,涨潮历时短,有回流。
长江扬州段江岸弯曲,主流摆动,滩涂发育。
瓜洲镇附近上游有世业洲,瓜洲镇对面为征润州,六圩下游有江心洲。
河道宽窄不一,从1.5km到4.0km。
六圩口附近江面宽约4.0km。
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为凹岸带,北岸为深槽,水深流急,近岸带水文情势复杂。
京杭运河入江口(六圩口)上游约10km为瓜洲镇,古运河在此入江。
六圩口上游约1km为扬州港。
六圩口下游约30km处的三江营,为南水北调的取水口,江水经江都三江营抽水站进入京杭运河,供给苏北以至山东等。
洪水期江都抽水站用于排泄里下河地区的洪水。
⏹京杭运河扬州段及主要船闸京杭运河上游与邵伯湖相通,流经扬州市东郊,通过施桥船闸与长江相连。
从湾头扬州闸至入江口长约15.5km,其中湾头至施桥船闸段长约9km,施桥船闸至入江口长约6.5km,河面宽约185m,河底高程约0.5m。
⏹古运河及主要水利工程工业园区西以古运河为界。
古运河北经位于湾头附近的扬州闸与京杭运河相通,流经老城区东、南两侧,然后向西南经瓜洲闸入长江。
从扬州闸至瓜洲闸长约27.7km。
市区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宽50m左右,水深2.0-2.4m。
扬州闸和瓜洲闸分别控制古运河上下游水位,以保证航运和上游蓄水灌溉。
除航运和灌溉外,古运河还具有提供工业辅助用水和排泄市区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多项功能。
扬州市区地下水分为四个含水层:潜水含水层、浅层(潜水承压)含水层、深层(承压)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
浅层含水层为上更新统(Q3)冲积层,岩性上段灰色粉矿,厚度一般为30m,下段为灰、灰黄色细砂、中砂、粗砂,局部含砾,松散饱水,顶板埋深40m,厚度15-20m。
在上段和下段之间夹有一层厚约5-12m左右分布稳定的亚砂土或亚粘土,隔水性不强。
1.1.5自然资源扬州市地处长江下游、江淮平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扬州市域地势较平坦,一般高程在2.4-4.5m之间,全部为长江新淤,土质肥活,均为圩田,土壤为淤泥中的江淤土、黄夹沙漏沙土等,水利、土质好,利于农业耕作和开发。
2)水资源:年均降水量为1030mm,市域水系发达,有长江、京杭运河、古运河等河流,还有高邮湖、邵伯湖等湖泊。
长江过境客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910亿m3,是扬州工农业生产重要的自然资源。
3)生物资源:根据《扬州市沿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资料,沿江区域内有藻类165种、浮游动物共91种、底栖动物共有75种、水生高等植物有81种。
乔木主要有柳、杨、槐、榆、桑、楝、枫、枫杨、水杉、构树、枸骨等。
人工栽培经济作物有水稻、麦、蚕豌豆、玉米、大豆、薯类、油菜、茶叶、棉花、甘蔗及瓜果、蔬菜等。
4)渔业资源:长江扬州段气候条件优越,一年中适宜鱼类生长的时间有八个多月,为各种鱼类资源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
此外,扬州段长江水受潮汐作用明显,水体交换量大,溶解氧丰富,并带来众多的有机物和饵料资源,吸引了鱼类索饵、洄游。
长江共有鱼类270余种,扬州段108余种,占总数46%。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江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胭脂鱼等。
1.2 社会经济发展1.2.1 社会发展概况扬州市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隋唐、明清曾两度繁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市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扩大投入、调整结构所形成的积极效应得到释放,全市国民经济继续沿着“十五”以来逐年提升的增长轨道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