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形象美

教师形象美

教师形象美对学生的影响刘见丁洁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旁引博证的口才等内在美的素质,以此来吸引学生;作为现今社会中的一员,教师还应首先是个艺术教育家,以自己外在的形象美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启迪学生对美的向往、对美的追求。

教师的外在形象,包括教师的神态、表情、服饰等。

教师的形象美,也相应地包括神态、表情美和服饰美。

教师面对的是一些涉世不深,思想和情感方面都很单纯的孩子,我们的教育手段或工具,除了必要的一些教科书和教学工具外,主要是我们教师的个性品质,即教师的情感、思想、性格、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教师的表情、言谈举止是最现实、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手段。

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力求抓住每一节课,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行为上的言谈举止、神态上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神态得到启迪、得到升华。

当一个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出一个问题时,老师喜形于色的一句称赞,不仅是对回答问题学生本人的鼓励,同时,老师的神态、表情也是对每一位在座的学生的感染和鼓舞。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师的服饰问题日趋重要,被提到了日程上来。

据报载:某小学在调查“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时,教师的着装与师德联系在了一起,被排在了首位,可见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着装的重视程度。

那么,什么样的服饰才符合教师的着装要求,才能对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呢?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第一,从美学角度来看教师服饰美的意义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现代美学认为,服饰的美在于它能够充分地显示出人的个性。

以此推理,教师的服饰应该展示出教师的个性。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个性呢?我认为,教师的个性是与他的职业密切相关的。

教师,一方面面对的是知识文化,一方面面对的是涉世不深、心地纯洁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服饰有一定的规范性,要对学生有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服装的款式,不应过分追求时髦。

教师的服饰美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他们面对的是一些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他们生活经验少,判断力差,模仿力却极强,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着装和服饰上切忌薄、露、透,避免太妖冶、太花哨,像舞台上的时装模特那样,但少年儿童的活泼天性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在着装方面不应过于古板,因为这样,容易在儿童心理上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压抑感。

可在清淡素雅的基调上,适当增加一些与其相匹配的活泼花色与图案,甚至一些适当的款式,给学生一种美的环境,以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

但不应过分,以免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第二,从礼仪角度看教师的服饰美及对学生的影响。

从礼仪上说,教师的服饰美,应使教师的社会性和私人性能够达到最佳搭配。

所谓社会性就是要考虑到时代、职业、身份、价值取向、文化观念等,使别人看上去适时、合体、庄重、美观。

所谓私人性就是要根据每个人本身的气质、个性、爱好、身体条件等选用和搭配服饰,使自己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教师的服饰,必须做到与教师的个性及职业角色相一致。

综上所述,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在美体现出来的服饰才是美的服饰;能够增加教师的风度、气质的服饰必须是与自己的风度、气质相一致,并能充分显示自己的风度、气质的,即所谓“视其装而知其人”。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报海南记者站、北京六郎庄小学)读了《形象美一点》这篇文章,略谈我的一点认识:首先,这里的“形象美”是指代“教师的形象”。

教师形象也可以理解为“教师职业形象”。

在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她曾遭受凌辱,也曾倍受世人尊敬,她有过“臭老九”的抵诲,也有着“太阳下最光辉职业”的美誉。

但是,把此职业作为“形象”而加以建树,无暇考证。

形象一词是“能够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在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教师形象”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其形象之美,我觉得首要谈的是教师个体所具有人格的美。

什么是人格美?人格美,又叫心灵美,主要是指道德情操美和知识能力美。

道德情操美表现为公正、平等、诚恳、忠实、光明磊落、同情、友爱、谦逊、和善、宽宏大度、团结合作等等。

对于教师来说,集中体现在爱学生上。

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师的服务对象。

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与学生平等交流和探讨问题,了解他们的心态,理解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才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教师的知识能力美表现为不仅自身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智慧,更要具有清晰地表达知识、传授技能并且满足学生需要的能力。

在教师能力中,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能力不可忽视。

教学气氛是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心理学指出,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育情境,学生就会产生愉快、轻松、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反之,学生则会产生焦躁、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主动地创设一种平等、民主、互动、和谐、友爱、理解、信任、轻松、愉快、喜悦的情境,使学生在美好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和技能,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为此,教师必须首先自己保持热情活跃的情绪和情感;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再次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里,幽默的审美价值应引起注意。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教学幽默的审美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二是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是能优化学生的个性。

据调查,幽默感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心理品质之一。

幽默能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尊重、平等、和谐与温馨。

教学幽默是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教师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教学风格。

它能使教学锦上添花,教师不仅“教得懂”,而且“教得美”,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爽”,从而使课堂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告尔基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

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课堂犹如一个大舞台,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则是教育领域中的艺术家。

教师的个体形象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梳装打扮、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授知识、陶冶情操、思想教育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重视给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整体形象。

人的整体形象美包括内在美与外在美两个方面。

内在美即人的精神美,指人的知识、修养、性格等内在素质;外在美指人的形貌、服饰、言谈、举止等外观表现。

精神作为人物的生动气韵贯穿在形貌、服饰、言谈、举止中。

它们融汇为人物的整体形象美。

在课堂中,教师的整体形象美,是直接对学生起作用,也是被学生所欣赏的。

因此,教师在创造自己的整体形象美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整体形象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哲学家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楷模、崇拜的偶像,也是文明美德的化身、秀外慧中的典范。

儿童的美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所感兴趣的是电影绘画以及现......形象是教师魅力的关键发布:马剑平时间:2009-5-15 18:55:40 来源:吴忠教育信息网点击:3164 讨论:3 形象是教师魅力的关键(转载)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

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师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无论是师范院校招收学生,还是学校招聘教师,都要经过面试。

其原因不言自明,就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其基本形象如何,是他能否走上“杏坛”的第一要素。

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意中在展示她的“美”。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

当然“美”有“外在美”和“内在美”,但学生在接受一个新教师时,总是从对他的外在美的审视开始的。

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

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

一、教师的仪表在师生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

有一本叫《接触的最初4分钟》的书,它的作者提出,人们在彼此决定是否成为朋友时,接触的最初4分钟起着重要作用。

若要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使人喜欢你,必须讲究仪表和风度。

周总理就读过的南开大学里曾有一面立镜,镜子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教师的服饰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多年来,教师的穿戴总是和“艰苦朴素”四个字分不开,教师走在街上,或是参加社交活动,常常被人一眼看出。

久而久之,“艰苦朴素”和“不修边幅”等同了起来,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不得穿牛仔裤,不得穿滑雪衫,不得戴墨镜;女教师不得烫发,不得戴首饰,不得涂口红等等。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又有谁会为教师穿一条牛仔裤,戴一根项链而奇怪呢?可见,关键不在于教师的穿戴,而在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

衣着讲究应该理解为风度翩翩,一位学者不应该把他的知识摆在口上,一个学者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不事炫耀。

教师的穿戴应当端庄、得体,既体现职业特点和个人气质,又不失亲和力。

21世纪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学校也逐渐走向了市场,学生出学费上学,实际上购买了教师的授课服务。

商品要包装,难道教师就不要包装吗?男教师擦亮皮鞋,刮干净胡子;女教师略施淡妆,佩戴合适的首饰;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或其它重要场合,更是以正式的礼服盛装出席,这些都是现代社交、现代礼仪所提倡和必须的。

有时,服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和应负责任的标志,因此,人们的行为模式应与这一标志的要求相匹配。

正象人们从未见过穿西装、打着领带的人在打高尔夫球一样,我们的教职员工也不应当穿沙滩裤或超短裙上班。

时代在前进,过去的观念也应该有些改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教师的穿着应当跟上时代,应当体现出“职业美”和“现代美”,穿着是一门学问,也是美的教育的一部分。

教师不能不修边幅,不能让学生觉得他/她太过时,太土,太随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