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的辨识应依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0)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又称格雷厄姆法),对公司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方法如下: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应根据D=L*E*CD--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LEC法相关参数分数值风险等级风险性质控制策划>320 5 特高级不考虑成本问题紧急行动降低风险160-320 4 高级70-160 3 中级努力降低,考虑成本—有效性20-70 2 低级保持现有管理并定期检查<20 1 轻微级无须关注,不需记录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10 6 3 1 0.5 0.2完全可能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可以设想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释义:分数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判断标准10 完全可能预料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或采取防护措施后依然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其他企业多次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明显违反国家有关安全操作、设备设施安全性能要求等强制性标准;设备设施未按国家规定定期检验校准,存在明显隐患,且未得到整改。
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3倍以上的环中作业,且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或者已经发生过职业危害,但作业条件仍无改善;依靠人员的常识可以预见到的,例如噪声危害、粉尘危害、烫伤等;没有相应能力的人员去操作有危险性的设备;设备设施或人员严重超负荷工作;对明显的安全隐患没有采取控制措施(如没有防护罩、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6 相当可能已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虽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隐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控制的危险设备设施操作;多次出现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但没有发生事故;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3倍的环境中作业,且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但此前未发生职业危害;设备设施或人员超负荷工作;设备设施的定期监测结果不符合国家的安全要求,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进行整改;设备设施没有经过专业检查;使用长期没有经过检查的设备;凭人员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目前没有发生。
3 可能,但不经常其它企业发生过类似事件,本企业也存在导致类似事故发生的条件;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环境中作业,且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但此前未发生职业危害;凭个人常识,认为该事件可能会发生;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但没有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人为操作因素明显;一年内可能发生一次。
1 可能性小,可以设想有预警系统,危险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备有应急措施;已有严格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人员在有害物质浓度未超过国家标准的环境中作业,且采取了个人防护措施;过去偶尔发生过此类事故或事件;凭人员的经验,认为该事件可能发生,但可能性小;三年内可能发生一次;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有充分、有效的控制措施;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想象到。
(如人在路上走,被天上的陨石砸中)0.2 极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6 3 2 1 0.5 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释义:分数值作业活动的频繁程判断标准10 每日工作连续作业每日作业超过4小时6 在工作时连续作业每日连续作业时间少于4小时或间断作业次数在10次以上3 每日短时间作业每日间断作业10次或更少2 每周短时间作业每周几次间断工作,或每月几次连续几小时作业1 每月间断作业每月间断作业几次,或每年几次连续几小时作业0.5 极少地作业每年几次或更少作业。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 40 15 7 3 1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1人死亡严重,重伤重大,致残引人关注,需要救护释义:分数值人身事故财产损失100 造成人员死亡人员重伤(永久失能)3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共计20万及以上煤气、氧气、氮气、蒸汽、燃油等有毒有害气(液)体中毒、着火、爆炸导致的群死群伤,钢水、铁水、液态钢渣罐漏或倾洒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40 人员重伤(永久失能)2人10人以上集体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共计20万以下,12万元以上(含)对公司的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爆炸、火灾)造成重大政治影响15 人员重伤(永久失能)1人职业病(监测超过国家标准)人员中毒。
人员重伤(永久失能)1人职业病(监测超过国家标准)人员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2万以下,7万元以上(含);造成火灾或爆炸,虽未造成上诉损失,但清洁严重者。
或对公司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部分工作场所工作暂停造成较大政治影响7 事故造成人员重伤(失能10日以上)职业健康伤害(监测未超标,但达80%标准值)直接经济损失共计7万以下,2万元以上(含)造成一般政治影响对公司形象造成不利影响3 有记录的轻微伤(失能1日以上)或健康受损。
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下,0.1万元以上(含)因主观原因延误飞机放行30分钟(含)以上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包扎,但不计入损失工时;感官不舒服。
低于0.1万元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 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 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⑤评价实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气。
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气容易扩散的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则有:D=LEC=3×6×15 =270评价结论:270分处于160~320之间。
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永诚铸业有限责任公司危险源辨识序号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等级D=LEC 风险等级涉及单位控制措施L E C D1 6 3 4725234567891011例如:序号作业场所作业活动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等级D=LEC涉及单位控制措施1 3#高炉煤气布袋除尘带压焊煤气补偿器压力控制失误、焊口孔洞增大、违章操作等爆炸、中毒、人员伤/亡5参与补焊人员“煤气设备动火许可证’等专项措施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发生事故的可能性10 6 3 1 0.5 0.2 0.1完全可能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可以设想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可能导致事故: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1类。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用(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20)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21)对于以上20项均不符合的,有人身伤/亡的填人身伤/亡。
附件二:厂、部室安全评价、评估总结通过对部室/车间/科室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价和评估,现将评估结果汇总如下:1、人的不安全行为本部室/车间/科室共计人,通过对部室/车间/科室全员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同时严格执行每班班前讲安全、班中用安全、班后总结安全的规定(对于有班组的单位),本部室/车间/科室没有安全素质较低人员。
2、物的不安全状态根据《重大危险源识别》(GB18218—2009)对本部室/车间/科室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辨识,辨识结果如下:例如:油库汽油吨,最大贮存量达到吨(每天),大/小于吨的临界量,故属/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根据作业现场评价方法(见危险源辨识方法),本部室/车间/科室评价出的中级以上风险为:对于评价出的中级以上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