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小抄笔记复习重点

大学《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小抄笔记复习重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

前言

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

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

2. 学习其意义

1. 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

2. 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

3. 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 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5. 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

3. 学科基础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

4.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

关于人性的假设

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

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

的关系

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

工作

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

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

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

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

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

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

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

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

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

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

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1. 知觉的概念及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

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2. 知觉从感觉开始,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

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3. 人们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的,对于

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

2. 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3.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1.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与爱好、需要和动机

2. 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情

景因素;对象的组合

4. 知觉的分类

1.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2. 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3. 管理心理学中将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

5. 社会知觉的内容

1. 概念: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

体,群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人及个人间、群体间的知觉

2. 分类

!)对人的知觉:以貌取人

2)人际知觉:人与人间关系的知觉,有明显感情因素

3)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

考虑

4)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

六.知觉错误(错觉)

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对物的错觉及对人的错觉(社会知

觉偏见P109)

1.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2.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某人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地

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3. 近因效应: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即最近印象

4. 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较固定、概

括而笼统的看法5. 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把自身情感、意志等强加到别人身上

6. 要学会自我暴露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

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审查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来达到预期目的

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 性格与管理

1. 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

2. 向性说 3。独立—顺从说 4。性质分析说 5。价值顺向说

6.人格的“大五因素” 7。MBTI人格理论{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方

式、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我们的决策方式、我们做事方式,根据

这几个方面分为外向-内向;感觉-直觉;思考-情感;判断-知觉共

16种人格特质}

二.气质与管理

1.概念:气质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类型,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类型往往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工作效率

1) 气质无好坏之分,它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2) 气质和工作性质相匹配,可提高职工的劳动和工作效率

3) 气质可以影响人的感情和行为

三.能力与管理

1.能力作用: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影响组织成

员行为绩效水平的关键因素,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要完成一项工作仅

靠一种能力是不够的

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素质(自然基础);知识和技能(体现和源泉);教育(途径和方

法);社会实践(体验、丰富和提高);勤奋(动力);兴趣(催化

剂)

3.能力差异

1)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两头小,中间大。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

-天才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少年早慧;大器晚成

4.管理者的能力(按能力高低)

上层: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技术能力

中层:技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管理能力相等

下层:技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管理能力

注意:能力水平要与工作要求相适应;能力类型要与工作性质相适应;善于用人之长;注重知识、机能和潜能的结合

5. 能力与职业

 人适其职,人尽其长

 以岗位考核能力,是否具备岗位所需基本能力

 注意一般与特殊能力的培训

 招聘考虑潜在能力

6. 个体差异与管理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

2. 个性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

3. 个性影响员工的人际关系

1) 根据个性特质合理安排工作

2) 根据个性的相辅和互补性来进行人员配置

3) 管理者要设计和维持一种使个性不断成长的氛围

态度

每个人除了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态度的不同

一. 态度的概述

人们对于事物所持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回避、支持或反对的心理

行为

二.态度的构成要素

1.认知成分: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与评价

2.情感成分: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

3.行为成分: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和意动效应

三.态度的特点

1.习得性:不是天生的,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事发生关系过程中形

成的

2.对象性:总有一定的对象,笼统的讲态度是不确切的

3.稳定性:形成后会持续一段时间,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4.可变性: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5.间接性(内隐性):内在的心理状态,不能直接观察,可从行为间

接推知

四.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转变的两种方式

1)一致性的转变(强度的改变):只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比如从极

端反对改为稍微反对

2)不一致性的转变(方向的改变):改变了态度者的方向2.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1)态度本身的特性:原有态度所依赖的事物越多,越繁杂,就越顽固

2)个体的个性特征:智慧较高的人态度改变是主动的,性格固执、自

我意识较强的人不易改变

五.与工作有关的态度

一)

1.工作满意度:员工对本职工作所持有的一般性态度

2.工作投入

3.组织承诺

二)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适宜的工作条件;融洽的人际关系;

个性与工作的匹配

三)工作满意度和员工行为

1.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间的关系

60年代满意度的提高并不是提高工作绩效的可靠途径,是工作绩效导

致了满意感而不是满意感导致了生产率;90年代,满意度可能不是高

工作效率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其必要条件。

2.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流动;和员工缺勤

3.当工作不满意时员工的行为:建议、忠诚、忽略、退出。前两个积

极,后两个消极行为

四)工作满意度和管理

1.管理者应认识到工作满意度的提高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可靠途径,

工作绩效导致了工作满意,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各个

因素,提高员工工作的认可程度

2.管理者应重视工作满意对员工缺勤、旷工、离职等其他行为的影

响,不满意的员工更可能辞职、旷工,甚至采取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会

打乱组织的正常运作,离职会带走组织的秘密、客户。作为领导者应尽

量减少员工的不满意,特别是骨干人员的不满意,进而减少出于离职而

给组织造成的损失

五)组织承诺P213

1.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心

理特征

2.组织承诺的类型: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

3.组织承诺对工作管理的意义

情绪与管理

一. 认识情绪1) 概念: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

验,情绪和体验具有肯定和否定的性质

2) 分类

1. 原始的基本情绪,往往具有高度的紧张性

2. 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

3.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4. 与别人有关的情绪

5. 与欣赏有关的情绪

6. 根据所处状态来划分的情绪,如心境、激情

3)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情绪好坏会直接影响人的活动,能力和工

作效率

管理人员需注意:

1重视认识对情绪和情感的导向作用

2创造具有积极情绪和情感的组织气氛

3. 以情绪和情感为线索,明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4. 重视情感投入,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

二.情绪劳动

1 劳动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情绪劳动

2情绪劳动:员工要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状态

3 情绪管理包括六个方面的意义:

1)产品:情绪本身是产品的一部分,例如对顾客笑脸相迎

2)规则:工作者在工作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状态

3)努力 4)压力 5)能力 6)表现

4.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P174

三.情绪智力

一)“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

情商是情绪智力的一个方面

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 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自我察觉)

2. 妥善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自我管理)

3. 自我激励

4. 认识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即同心理)

5. 人际关系的管理(社交技能)

二)自我管理

情绪的调适与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