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一、巧设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可见这“一见”是多么的重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室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很容易吸引住学生,特别是一些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更容易让学生兴奋不已。
于是我巧妙设计实验:向收集满co2的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naoh溶液,立即塞上一玻璃管上小气球的橡皮塞,振荡,学生观察到烧瓶内的小气球胀大。
然后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气球为什么会胀大?从小气球胀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由于实验现象绕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使学生充分认识naoh与co2的反应,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演示木炭、硫、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步骤烧。
首先让学生观察收集好的一瓶氧气,使学生认识通常情况下氧气的颜色状态,通过放置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然后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炭、硫、铁丝并伸入到氧气中燃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对比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有何差异?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现象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铁丝为何要绕在
火柴梗上且成螺旋状?硫和铁丝在o2中燃烧时盛o2的集气瓶底部预先要留少量的水,留水的目的是否相同?在演示过程中老师应注意操作规范,照顾每一个学生,力求实验现象明显。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归纳,从而理解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根据需要我对有些实验还做了改进以增强演示效果。
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的演示实验时,我补充用导气管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
演示结束后,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最后我补充了红磷燃烧的实验,
通过分析,学生充分认识了燃烧的条件,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实验并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学习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
绪言课结束,我向学生布置了家庭小实验:1.将鸡蛋放入食醋中观察有何现象?2.认真观察食盐、味精、面碱、面粉有何不同?将它们分别加水搅拌有什么现象?由于刚接触到化学,学生感到非常新奇,而且所需的都是身边的物质,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第二天的反馈,同学们确定认真仔细的做了实验,对学生学习起了很大帮助。
在学习空气一节
课前,我补充了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盆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是这个实验有的同学做的不成功。
第二天来到课堂相互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经过老师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成功之后的兴奋就不必说了。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药品的选用,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些反应过程中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适合或不适合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共找到了十多种生成co2的反应:如:
①c +o2==点燃===co2
②蜡烛+o2点燃co2+h2o
③2cuo+c=高温===2cu+co2
④2fe2o3+3c==高温==4fe +3co2
⑤na2co3 +2hcl =2nacl+h2o+co2
⑥caco3+2hcl=cacl2 +h2o +co2
⑦caco3+ h2so4=caso4+h2o+co2
⑧caco3==高温===cao+co2
⑨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⑩人和动植物的呼吸释放出co2……等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最后归纳出实验制取co2最适宜的原料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然后重点实验观察,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反应过程,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一会自行停止,收集不到co2气体;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的co2气体不纯,所以不适宜在实验室作原料制取co2,使学生认识到选择药品要考虑到:原料来源、价格、反应速率适中、对空气无污染、反应条件等多种因素。
根据药品和反应条件学生自行设计了一套实验制取和收集co2的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co2气体,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选择制取装置的依据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方法得到了巩固。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小组经常举办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专题讲座,化学趣味小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亲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质量也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