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生暑假读书心得体会(10篇)
1.
在这个暑假里,我刚读了一本书,叫做《一百条裙子》。
书中讲的是一个叫旺达的女孩,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衣服,每天只能穿同一条又皱又褪色发白的蓝裙子,就因为这样,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
有一天,旺达突然说自己家里有一百条裙子,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没有人相信她,而且大家都拿这件事来讥讽她,旺达并没有说什么,她默默地忍受着,直到有一天,她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画在纸上的“裙子”。
读完了这本书,我很同情旺达。
旺达是一个坚强,善良,有梦想的女孩子。
同学们捉弄她,她没有伤心;同学们嘲笑她,她也没有一丝怨恨。
旺达的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一百条裙子,但拥有一百条裙子是她的梦想,于是,她用画笔画出了她的梦想,并留给了捉弄她的女生们。
我要向旺达学习,做一个坚强,善良,有梦想的女孩,做一个勇敢追寻自己梦想的人。
2.
《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一个男孩经历了父母离异和生活变化的故
事让我深有感触。
鲍雷伊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鲍雷伊的心情十分沉重,但是,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书,他非常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鲍雷伊便写信与他联系。
在信中,他说出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通过书信,他也渐渐理解父母无法生活在一起的原因,也渐渐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怀。
鲍雷伊的午餐常常不翼而飞,但随着成长,他也从一开始的愤怒渐渐转为理解。
因为他到底还是要跟那个小偷在同一个学校上学的……
由于经常写书信,鲍雷伊还练出了一手好文笔。
在一次征文比赛中,他写了一篇他与爸爸乘卡车游玩的文章,并获得了小作家荣誉入围奖,这更加强了他当作家的决心。
读完了这本书,鲍雷伊的家庭生活的困难,父母的离异并没有让他敌视自己的家人,并没有让他自暴自弃,相反,他通过与汉修先生的书信,他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并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
我也应该要学习鲍雷伊,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也要向他学习,从小就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3.
钱钟书先生的名作《围城》早在两个多月前就买下了,但在学校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总是不能酣畅淋漓地看完,觉得断断续续、不连贯的阅读实在是不舒服,索性留在了暑假一口气读完。
《围城》主要是写一群现代青年人的,写这群青年人的学业,事业,婚姻,家庭。
书中有恋爱的甜蜜,失恋的痛苦,礼教的约束,朋友的珍贵,生活的艰辛,婚姻的不如意,人性的难以捉摸······人生百味,他们已品尝到了大半。
方鸿渐无疑是本书的一个主要人物。
作者从法国游轮上写起,到他离家出走止。
全书下来,我总是觉得方鸿渐软绵绵的,干事缺乏一股子向上冲的劲儿,提不起气来。
每次到紧要关头我都得替他捏一把汗,“别啊,再等等”,他果不其然放弃了。
譬如,在那个与唐晓芙诀别的雨天。
再多等两分钟,唐晓芙就会不顾自己的面子冲进雨中携他上楼,他们俩也许就会在一起了,然后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他却“狗抖毛似的”落魄离开。
也许,他认为自己和鲍小姐之间以及和苏文纨之间的故事的确配不上唐小姐的娇艳欲滴与真实。
但,那么热烈而真挚的爱随之付诸东流,实在是可惜。
这样“软”的一个人物是十分善良的。
好像“软”的人都是有善良的特性的。
善良固然会给自己加分,但有时是会误事的。
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他提议为孙柔嘉孙小姐向高松年要旅费;孙小姐生病不
舒服时照顾了她;在孙小姐摆不平那班学生时替她代课;外表不错,家世还行,再加一点点的怜悯,博得了孙小姐的欢心。
从此,她便“千方百计”。
这善良是误了事的,二人结了婚以后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
倘若不是他那么“多情”,冷酷一点,孙小姐大概是不会爱上他的,他也就不用总是哄孩子一般哄着孙小姐,不用精疲力尽。
同样的“善良”也体现在与苏文纨的交往上。
这样“软”的一个人物却又是十分看中自己的尊严的,充满矛盾。
拒绝接收姑母的帮助,却几次三番地听从赵辛楣的建议,接受他的帮助,甚至是船票,车票。
但从这也可以看出他的的确确把孙柔嘉看待成了自己的妻子,不愿妻子的娘家人觉得女婿“毫无用处”甚至可怜地认为自己竟不如Bobby讨人爱,故不愿接受。
孙柔嘉是大学毕业生,有自己的新式思想。
她前后的性格变化之巨大着实吓了我一大跳。
旅途中那个弱不禁风,善解人意,温顺可爱的纯真女孩怎么突然变成了尖酸刻薄,爱争强好胜,口齿伶俐,爱慕虚荣的女人?“赵叔叔,他说的是真的吗?”多么无邪;路途上想家了,默默流泪,多么惹人怜爱。
婚后却截然不同。
对方家人的不尊重,对方鸿渐的限制,对赵辛楣的诋毁,对其它女人的嫉妒,性格的突然变化好像经历了一个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