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流水地貌

第四章流水地貌


4.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因素: 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因素: 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因素 ①水文因素:丰水年侵蚀降低,平水年淤积加高, 水文因素:丰水年侵蚀降低,平水年淤积加高, 构造运动:局部侵蚀基准面变化,上升侵蚀,下降沉积; ②构造运动:局部侵蚀基准面变化,上升侵蚀,下降沉积; 岩石性质:抗蚀能力强的岩石分布区形成岩坎; ③岩石性质:抗蚀能力强的岩石分布区形成岩坎; 气候变迁: ④气候变迁:
2.冲积性河床: 冲积性河床: 冲积性河床
河流中下游,河床中有大量的沉积物, 河流中下游,河床中有大量的沉积物,河漫滩发 在河流中游一般发育有河流阶地。 育,在河流中游一般发育有河流阶地。
依据平面形态和演化规律常分为: 依据平面形态和演化规律常分为:
①顺直微弯型 顺直微弯型: 顺直微弯型 平水期,深槽与浅滩交替出现; 洪水期,水流淹没边滩,河水顺直奔流。 ②弯曲型河床 弯曲型河床:河床凹岸不断后退,凸岸断淤长,深槽与浅滩 弯曲型河床 交替出现,间距 一般为河宽的5~7倍。 成 因:横向环流;两岸差别侵蚀;河床堆积物; 侧蚀+向下游移动 曲流带:弯曲型河床以曲流为特征的河段地域. 自由曲流:冲积平原区,河谷宽阔,河床不受约束的自由摆 自由曲流 动;侧蚀作用使河曲不断加大,最后河流截弯取 直,形成牛轭湖(月牙湖) 深切曲流:地壳上升使曲流切入到地壳表层,分为嵌入式 深切曲流 曲流和内生曲流 。侧蚀作用加强形成离堆山和废 弃河曲 ③ 分汊与散乱型河床
河流侵蚀图片集
黄河壶口瀑布
向源侵蚀
丹霞山侧蚀河岸

贵 州 黄 果 树 大 瀑 布 流 水 的 向 源 侵 蚀 结 果
流 瀑 布
黑龙江的河蚀三角面
长白山深切河谷
2.搬运作用:水流使泥沙沿水流运动方向发生位 搬运作用
移 的作用。 的作用。 悬移 按物质运动方式分: 按物质运动方式分: 跃移 推移 挟沙力:在一定条件下水流能够搬运泥沙的最大量。 挟沙力:在一定条件下水流能够搬运泥沙的最大量。 水体泥沙含量>挟沙力→ 水体泥沙含量 挟沙力→沉积 挟沙力 水体泥沙含量=挟沙力→ 水体泥沙含量 挟沙力→平衡 挟沙力 水体泥沙含量<挟沙力→ 水体泥沙含量 挟沙力→侵蚀 挟沙力
二、沟谷流水地貌
(一)侵蚀沟的发育 切沟-冲沟- 切沟-冲沟-坳沟 (二)地貌组合 集水盆、沟谷主干, 集水盆、沟谷主干,洪积扇 洪积扇是干旱与半干旱气侯区洪流的沉积作用所形成 洪积扇是干旱与半干旱气侯区洪流的沉积作用所形成 的一种堆积地貌形态, 的一种堆积地貌形态, 多为暴雨工或久旱后的大雨,水流速度大,流量大, 多为暴雨工或久旱后的大雨,水流速度大,流量大, 加之山区沟谷坡度大, 加之山区沟谷坡度大,洪流能挟带大量的碎屑物质到山 前谷口地带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的堆积体。 前谷口地带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的堆积体。 结构:平面上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向边缘逐渐 结构:平面上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 变细。从剖面上看,底部主要是粘土和亚粘土, 变细。从剖面上看,底部主要是粘土和亚粘土,向上物 质变粗。 质变粗。
迎水坡缓,背水坡陡,具有斜层理。 迎水坡缓,背水坡陡,具有斜层理。 成因: 成因: ①泥沙颗粒的不均匀 某一流速下特定粒级的泥沙被掀起 形成凸凹不平的河床-- --进一步增长 ②水流流速的不稳定 形成凸凹不平的河床--进一步增长 分类:顺行沙波、 分类:顺行沙波、逆行沙波
4.壶穴 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壶穴:基岩河床中被水流冲磨的深穴。 壶穴 5.岩坎 基岩河床中由较坚硬的岩石形成的横亘于 岩坎: 岩坎
River head:发源地,溪、泉、冰川、沼泽、湖泊等; Upstream:特征是落差大、水流急、下切力强,“V”形河
Midstream:特征是落较小、流速较缓、下切力减弱,河床
稳定、河道弯曲、侵蚀与沉积大致平衡,侧蚀展宽、河漫滩与河流 阶地发育,相当于河流发育的成熟(壮年)期。
Downstream:特征是河床纵比降小、流速低、流量大, Debouch:河流汇入湖泊、海洋或其它河流的河段,发育有
河 流
B A
D H1

C
H2
(一)阶地的成因
1.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2.构造运动 3.气候变迁
(二)阶地的类型
1.侵蚀阶地 2.堆积阶地 3.基座阶地 4.埋藏阶地 上叠阶地 内叠阶地
阶地类型示意图
4 3 2 1
河漫滩
河床
1.为一级内叠阶地,2.为二级内叠阶地, 3.为三级基坐阶地,4.为四级侵蚀阶地。
松花江河漫滩与阶地
汾河的河流阶地与河漫滩
五、河谷的不对称
河谷的谷坡往往是不对称的,一坡陡而短,一坡缓 而长,阶地的高度和宽度也有差别。造成这种原 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偏转力的影响。 2.地形总倾斜方向的影响。 3.岩性和地质构造的影响。 4.地壳的不等量升降的影响。 5.小气侯的影响。
3.堆积作用: 堆积作用
被水流搬运的泥沙, 被水流搬运的泥沙,因流速降低等因素而产生的固 体物质沉积。 体物质沉积。 流水堆积作用下在河谷中形成的沉积物-冲积物。 流水堆积作用下在河谷中形成的沉积物-冲积物。
冲积物特征:① 磨圆好,一般为圆或极圆状; 磨圆好,一般为圆或极圆状; 冲积物特征
有分选,上游粗、下游细、各层均匀; ② 有分选,上游粗、下游细、各层均匀; 具有层理, ③ 具有层理,由水流条件变化形成了粗 细有别的层状构造
第三节: 第三节:暂时性流水地貌
降雨和融雪时,水流对坡面或沟谷的作用,时间短暂, 降雨和融雪时,水流对坡面或沟谷的作用,时间短暂,并有重 力参与,称为暂时性流水作用。 力参与,称为暂时性流水作用。其形成的侵蚀地貌有各种大小 的侵蚀沟;堆积地貌有坡积裙,洪积扇等。 的侵蚀沟;堆积地貌有坡积裙,洪积扇等。
2.紊 紊
3.横向环流: 单向横向环流:弯曲河道底部汇合型横环 横向环流: 横向环流 流:平水期、平直河道、两侧流速慢 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洪水期、水量大、中 部上凸形成 复合型横向环流: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或汊河 横向环流形成的动力: 横向环流形成的动力:
v2 ①弯道惯性离心力:F= m-r ②地转偏向力: 4.旋 涡 流:旋涡轴垂直于河床 旋 旋涡轴平行于河床
冰 期:上游水量减少,物理风化加强,产生加积; 上游水量减少,物理风化加强,产生加积; 下游海面降低,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产生侵蚀; 下游海面降低,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产生侵蚀; 间冰期:上游水量增加,产生侵蚀; 间冰期:上游水量增加,产生侵蚀; 下游海面上升使侵蚀基准面抬高,产生沉积。 下游海面上升使侵蚀基准面抬高,产生沉积。
(2)河漫滩结构 ) 河漫滩的下部是先形成的河床相的粗粒冲积 物,主要是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相的冲积物, 主要是粗砂和砾石,上部是河漫相的冲积物, 主要为细砂和粘土组成,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 主要为细砂和粘土组成,这样就组成了河漫滩的 二元结构 (3)河漫滩的类型 ) 河曲型:滨河床沙坝、 河曲型:滨河床沙坝、迂回扇 汊道河型: 汊道河型:心滩与边滩 堰堤型: 堰堤型:天然堤
苍山冲积扇沉积
大石河河流上游砾石沉积
潘桃峪河蚀崖与河床沉积 大石河中游
第二节: 第二节:河床与河床地貌
一、河床纵剖面
1.河床纵剖面 从河源到河口,河谷横剖面中最低点的连线。 河床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 河谷横剖面中最低点的连线。 河床纵剖面 从河源到河口, 2.侵蚀基准面 在区域地质构造长期稳定的情况下控制河流下 侵蚀基准面:在区域地质构造长期稳定的情况下控制河流下 侵蚀基准面 切深度的基面。一般为海平面。 切深度的基面。一般为海平面。 终极侵蚀基准面 局部侵蚀基准面 3.均衡剖面 河床纵剖面上的各个点均处于侵蚀与堆积平衡时 均衡剖面:河床纵剖面上的各个点均处于侵蚀与堆积平衡时 均衡剖面 的河床纵剖面。 的河床纵剖面。 理论上:上游较陡、下游和缓的平滑曲线; ①理论上:上游较陡、下游和缓的平滑曲线; 实际上:受构造、岩性及水文等因素影响成波状或阶梯状。 ②实际上:受构造、岩性及水文等因素影响成波状或阶梯状。
曲流与牛轭湖
四、河流阶地
原来的河谷底与河漫滩,因河流下切而高出于 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 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CD)、阶地坡坎、 阶地的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CD)、阶地坡坎、 阶地前缘(C)、阶地后缘(D)以及阶地高度(H 阶地前缘(C)、阶地后缘(D)以及阶地高度(H1,H2
一、坡面流水地貌
(一)坡面流水形式 1.片流:由细小股流组成,无固定线路流动。对坡面进行 片流: 片流 由细小股流组成,无固定线路流动。 均匀侵蚀。 均匀侵蚀。 2.线流:片流集中形成线状流水,受坡面倾斜的影响形成 线流: 线流 片流集中形成线状流水, 大致平行的条条细沟-侵蚀沟,一经耕犁即消失。 大致平行的条条细沟-侵蚀沟,一经耕犁即消失。这种侵蚀作 用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相当剧烈。 用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相当剧烈。
深槽与浅滩
滨河床沙坝
心滩
大石河中河漫的二元结构
低位河漫滩与高位河漫滩(丁村) 低位河漫滩与高位河漫滩(丁村)
三、河床类型
按流水作用分类 1.侵蚀性河床: 侵蚀性河床: 侵蚀性河床
高山峡谷,河床顺直,横剖面呈“ 型 高山峡谷,河床顺直,横剖面呈“V”型,河漫 滩与河流阶地不发育, 滩与河流阶地不发育,一般发育在河流上游或山 区性河流。 区性河流。
二、河床中的地貌
1.浅滩 河床底部规模不等的冲积物堆积体,按部位分边滩与心滩。 浅滩:河床底部规模不等的冲积物堆积体,按部位分边滩与心滩。 浅滩 2.深槽 河床底部边滩之间较深的河段。 深槽: 深槽 河床底部边滩之间较深的河段。 3.沙波 河床底部由冲积物形成的波状堆积体,一般沿水流运动方向 沙波: 沙波 河床底部由冲积物形成的波状堆积体,
(二)坡积物(坡积裙) 坡积物(坡积裙)
山坡上的风化物受坡面流水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 山坡上的风化物受坡面流水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 在坡脚下堆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围绕山脚或山麓连 续分布的一种地貌形态。纵剖面呈下凹的曲线, 续分布的一种地貌形态。纵剖面呈下凹的曲线,坡 积裙的上部常覆盖在坡地斜坡上,倾角7-10度, 积裙的上部常覆盖在坡地斜坡上,倾角 - 度 成分与与坡上的母岩成分一致, 成分与与坡上的母岩成分一致,与下伏的基岩是突 变的关系。成分一般为亚砂土或亚粘土。并夹有岩 变的关系。成分一般为亚砂土或亚粘土。 块或岩屑。自山坡至前缘粒度由粗变细。 块或岩屑。自山坡至前缘粒度由粗变细。有时具有 不明显的层理。 不明显的层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