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 课件
于水利、工程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
本建设、河运航道等均有重要意义。
详解教材:流水地貌
三峡
崇明岛
外力作用
1、定义:外力作用又叫外营
•
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 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 作用,包括物理和化学风化作 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 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 2、表现形式: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
• 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 大多呈 V 字形。流水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往往形成深邃的峡谷。
流水侵蚀地貌——V 字形河谷
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 断面大多呈 V 字形。流水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往往形成深邃 的峡谷。
流水侵蚀形式
•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含 3种类型:下蚀(向下侵 蚀)、侧蚀(向两侧侵蚀) 和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
详解教材:流水作用
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 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 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 定义:流水是地表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流 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 类型: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 研究意义: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对
流水侵蚀地貌——河流阶地
流水侵蚀地貌——河流阶地
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 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
提示: (1)河流阶地地势平坦,方 便修建活动及交通设施。 (2)土层深厚,适合耕作。 (3)临近河流,水源丰富, 方便取水。 (4)河流是天然的防御设施 。
详解教材:流水侵蚀地貌——峡谷
峡谷是指谷坡陡峻、深 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它通常 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 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当 地面抬升速度与下切作用协 调时,最易形成峡谷。
流水侵蚀地貌——长பைடு நூலகம்三峡
• 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 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 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 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 为冲积扇。 •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 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 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 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区别
1、主体不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 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 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滑坡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 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 现象。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 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 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的形成机制
1、物质条件:地表有大量的 松散物质;
2、范围不同。冲积扇范围较大,有时可达数万平方千米,而洪积扇 范围较小。
3、形成气候不同。冲积扇多发生在降雨多的地区,常有弯曲的河流 出现,有时改道较多,出现错综的河网;而洪积扇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上游河流较少。
流水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 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江心洲
河流堆积地貌
作用 作用表 因素 现
作用结果
地势变
流水 沉积
缓或河 道弯曲, 河流流
速减慢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洪)积扇 河谷和谷坡之间——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地区:沙洲,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三角洲
三、滑坡和泥石流
• 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 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 急流,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 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流水地貌
目标引学
1、认识主要的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类型及景 观特征;
2、理解主要的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和危害; 4、通过对流水地貌的掌握,了解与流水相关的自然 灾害,学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和地理实践能力。
•实例分析:位于四川南充
嘉陵江边的青居镇,镇的南北 各建有一个码头,北边的叫上 码头,南边的叫下码头。青居 人家到曲水赶场、走亲戚,去 时从上码头乘船是顺水,回来 乘船在下码头上岸也是顺水, 形成了可能是我国河道里唯一 的“来也顺水,去也顺水”的 奇特航程。旧时,纤夫早上从 下码头出发,傍晚投宿上码头, 依然住进头天晚上的客栈,素 有“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 之说。
1. 嘉陵江在这一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形状 呢?
• 提示:嘉陵江在此处形成这种特殊的河流形态,主 要受地形的制约。当然河流流经此处时,对两岸的 地貌形态也起着雕塑作用,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凸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2. 想一想,流水能塑造出哪些地表形态?试 举例说明。
提示:流水侵蚀地貌,如峡谷、瀑布等;流水堆积 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等。
冲积平原的形成条件主要有3个: (1)上游的水流速度快,且含有大量泥沙,为冲积平原的形成提供 物质条件和动力基础; (2)地势平缓,有利于泥沙的沉积,这为冲积平原提供有利地理条 件; (3)然后下游河道变宽时,泥沙没有了阻挡,在河水的力量下冲至 下游沉积。大大小小的冲积扇在泥沙的不断补充之下,就形成了成片的冲 积平原。
冲积平原: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东 北 平 原
尼罗河三角洲
流水堆积地貌——三角洲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 成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 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 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 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 三角形的“底边”。“三角洲”翻译自英文delta,即希腊文Δ 的转写,而希腊文含义源自三角洲的形状像三角形,有人认为这 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 河谷的发育过程,在河流的 上、中、下游也同样适用。 河流的上游主要是下蚀、溯 源侵蚀;中游则以侧蚀为主, 下游侵蚀作用较弱,堆积作 用增强。
流水侵蚀地貌——河漫滩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在河谷两侧 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 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