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科物理课件

文科物理课件


的迹象。
坚信电磁间有联系,并发展电是
否能产生磁的研究。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在讲述奥斯特 的发现时,说过一句名言:
“在观察领域的一切机遇只偏爱有那些 准备的头脑。”
讨论:这句名言已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
安培演示电流相互作用的装置(复制品)
安培对电流磁效应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安培从磁 体与磁体、电流与磁体相互作用,联想并发现了 通电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发现了通电 螺线管与条形磁铁的等效性。
What Orsted saw...
一次演讲中,偶然发现导线通电时,在它 的下方的小磁针有一微小晃动。他抓住了这 个现象,经过3个月的反复实验,发现了电流 磁效应。揭开了研究电与磁内在联系的序幕。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基于
(1)自然哲学思想——自然

各种基本力可以相互转化。
斯 特
(2)已发现一些电可能会发生磁
战国时司南和地盘复原模型
最早总结前人对电磁研究的大量经验, 讨论电磁体性质的英国医生吉尔伯特, 他断言:电与磁是两种不同的现象。
吉尔伯特
北宋初年,曾公亮主编的《武 经总要》(约成书1044年)中 验复原
元 浮代 针磁 瓷州 碗窑

元 代 指 南 龟 复 原 剖 面
库仑的扭秤实验
1785年,库仑设计了精巧的扭秤实验,直接测 定了两个静止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 离二次方成反比,与它们的电量乘积成正比。库仑 的实验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F 1 q1q2
4 0 r 2
库仑(CharlesAugustindeCoulomb,1736~ 1806)法国物理学、军事工程师。1736年6月14 日生于昂古莱姆。1761年毕业于军事工程学校, 并作为军事工程师服役多年。后因健康原因,被迫 回家,因此有闲暇从事科学研究。由于他写的一篇 题为《简单机械论》的报告而获得法国科学院的奖 励,并由此于1781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法 国大革命时期,他辞去公职,在布卢瓦附近乡村过 隐居生活,拿破仑执政后,他返回巴黎,继续进行 研究工作。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这二个成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给出了一种 新的测量极小力的方法。同年他设计出一种新型 测力仪器──扭秤。利用扭秤,他在1785年根据实 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1788年, 他把同样的结果推广到两个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成果意义重大,它标志着电学和磁学研究从 定性进入了定量研究。
库仑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在结构力学、梁 的断裂、材料力学、扭力、摩擦理论等方面 都取得过成就。1773年法国科学院悬赏征求 改进船用指南针的方案。库仑在研究静磁力 中,把磁针的支托改为用头发丝或蚕丝悬挂, 以消除摩擦引起的误差,从而获得1777年法 国科学院的头等奖。他进而研究了金属丝的 扭力,于1784年提出了金属丝的扭力定律。
早在1781年他还提出过关于摩擦及滑动 定律。他在多种实验基础上研究了许多实际 静摩擦现象及其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滑动摩 擦力。
库仑著有《库仑论文集》(1884年)为纪 念他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电量单位便以库 仑命名。
物理学家伏打
1799年伏打制造了第一个能产生持续电流 的化学电池。
伏打(Alessandro Volta,1745~1827)意 大利物理学家。1745年2月18日生于意大利科 莫。学生时代就会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 1774~1779年任科莫大学预科物理学教授。 1779~1815年任帕多瓦大学哲学系主任。 1819年退休后回到故乡科莫。1827年3月5日 在该地逝世。
安培
载流直导线相 载流螺线管与条形
互作用
磁铁等效
安培(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 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按照卢梭 的教育思想,鼓励他走自学成才之路。12岁时就 自学了微分运算和各种数学书籍,显示出较高的数 学天赋。为了能到里昂图书馆去直看接阅读欧勒、 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还花了几星期时间掌 握了拉丁文。14岁时就钻研了当时狄德罗和达兰 贝尔编的《百科全书》。
他的其他研究成果还有:1776年发现甲烷, 测定了空气的膨胀系数。
为了纪念他在电学上的贡献,根据他的 姓氏把电动势、电势差、电压的单位命名为 伏特(volt)。
Hans Christian Orsted
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Born: 14 August 1777 Died: 9 March 1851 Dane( 丹麦人)
伏打自1765年开始从事静电实验研究, 1769年发表静电学著作《论电的吸引》。 1775年发明树脂起电盘,1781年发明灵敏的 麦秸验电器。1782年建立了导体电容C、电 荷Q及其电势V之间的关系式。
伏打主要贡献是发明伏打电堆(伏打电池 )。 当他得悉伽伐尼“动物电”的实验消息后, 于1791年着手研究这一现象。经过大量实验, 他否定了“动物电”学说,提出了电的“接 触”学说,指出伽伐尼电产生于两种不同金 属的接触。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他提出了 著名的“伏打序列”。他称金属为第一类导 体,湿物体为第二类导体,如果回路中同时 存在两类导体,就能够产生电流。
第二章 电磁学与电磁波
§2.1电磁学发展简史 §2.2 静电学与静磁学 §2.3 电磁感应定律 §2.4 电磁波应用
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和电磁相互作 用及其规律和应用的物理学分支。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磁曾被认为是 与电独立无关的现象。
第二章 电磁学与电磁波
§2.1 电磁学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的贡献:最早文字记载“雷”、 “电”,发明指南针等。
1800年初,他发现了能够十分明显地增强该 效应的方法,从而发明了“伏打电堆”。 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了这项发明,引起极大 轰动。这是第一个可以产生稳定、持续电流 的装置(伏打电池) ,为电学研究开创了新局 面。1801年拿破仑一世召他到巴黎表演电堆 实验,授予他金质奖章和伯爵称号;1803年 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国院士。
()
明代航海水罗盘复原
航 海 木 帆 船 沿 用 “
明 嘉 靖 年 间 15 22
(
旱~
罗 15
盘 66
)

富兰克林著名风筝实验
美国的富兰克林的最著名的实验是风筝实验。早在 1749年他就注意到雷闪与放电有许多相同之处。1752 年他通过在雷雨天气将风筝放入云层,来进行雷击实 验,证明了雷闪就是放电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