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例题
2.所有的三星级饭店都搜查过了,没有发现犯罪 嫌疑人的踪迹。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在下面四个断定中: Ⅰ.没有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Ⅱ.有的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Ⅲ.有的三星级饭店没有被搜查过。 Ⅳ.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星级饭店已被搜查过。 可以确定为假的是: A.仅Ⅰ和Ⅱ B.仅Ⅰ和Ⅲ C.仅Ⅱ和Ⅲ D.仅Ⅰ、Ⅲ和Ⅳ 答案是B。
直言命题的负命题推理
直言命题的负命题实质上即为对当关系中的 相应矛盾命题。 SAP的负命题是SOP;SOP的负命题是SAP; SEP的负命题是SIP;SIP的负命题是SEP;
6 典型例题
在某次税务检查之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由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有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没有纳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的断定属实,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甲断定属实,陈老板没有纳税。 B.丙断定属实,陈 老板纳税了 C.丙断定属实,但陈老板没有纳税。 D.丁断定属实,陈 老板未纳税。 答案是B。
命题周延性列表
4 直言命题的各种推理
A、对当关系推理 矛盾关系推理 具体推理形式如下(“←→”表示在两个命题之间可以 互推;“¬”表示对一个命题的否定或该命题是假的): SAP←→¬(SOP) SEP←→¬(SIP) SIP←→¬(SEP) SOP←→¬(SAP) SaP←→¬(SeP) SeP←→¬(SaP) (待续)
3 直言命题的周延性
直言命题中的词项是指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 项。在直言命题中,如果断定了一个词项 的全部外延,则称它是周延的,否则就是 不周延的。 关于词项的周延性,有如下结论: (To be continued)
周延性
(1)全称命题的主项都是周延的。 (2)特称命题的主项都是不周延的。 (3)肯定命题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 (4)否定命题的谓项都是周延的。
B.变形推理
包括换质推理、换位推理以及二者的综合应用 。 换质推理 即将直言命题中的“是”改为“不是”或 相反而推出结论的推理。进行这种推理时需要注 意的是,除了改变联项外,还需要结论中的谓项 变为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具体推理情况如下: “所有S是P”可以换质为“所有S不是非P”, “所有S不是P”可以换质为“所有S是非P”, “有些S是P”可以换质为“有些S不是非P”, “有些S不是P”可以换质为“有些S是非P”。
全真题解析
哈尔滨人都是北方人,有些哈尔滨人不是工人. 以上命题为真,则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 有些北方人是工人.
B. 有些北方人不是工人
C. 有些工人是北方人 D. 有些工人不是北方人 答案是B。
全真题解析
某架直升机上有9名乘客,其中有1名科学家,2名企 业家,2名律师,3名美国人,4名中国人. 补充以下哪一项,能够解释题干中提到的总人数和 不同身份的人数之间的不一致? A. 那位科学家和其中的1名美国人是夫妻. B. 其中1名企业家的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 C. 2名企业家都是中国人,另有1名美国人是律师. D. 其中1名律师是其中1名企业家的法律顾问 答案是C。
全真题解析
散文家:智慧与聪明是令人渴望的品质。但是,一 个聪明并不意味着他很有智慧,而一个人有智慧 也不意味着他很聪明。在我所遇到的人中,有的 人聪明,有的人有智慧,但是,却没有人同时具 备这两种品质。 散文家的话的意思是: A.没有人聪明但没有智慧,也没有人有智慧却不 聪明。 B.大部分人既聪明,又有智慧。 C.没有人即聪明,又有智慧。 D.大部分人既不聪明,也没有智慧。 答案是C。
换位推理
通过改变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 推出结论的推理。注意事项是在前提中不 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具体到推理情况如下: “所有S是P”可以换位为“有些P是S”, “所有S不是P”可以换位为“所有P不是S”, “有些S是P”可以换位为“有些P是S”, “有些S不是P”不能换位为“有些P不是S”。
例题解说
题干是(SIP),断定Ⅰ是(SAP),断定Ⅱ是SOP), 断定Ⅲ是(SEP)。根据直言判断的真假对当关系, SIP和SAP构成从属关系,此时特称判断真,全 称判断真假不定。所以,断定Ⅰ真假不定。SIP 和SOP构成下反对关系,此时,它们可以同真但 不能同假,也就是说当两者有一假时,另一判断 必真,但其中一判断为真时,另一判断真假不定。 故判断Ⅱ真假不定。SIP和SEP构成矛盾关系,两 者不能同真,不能同假,故在题干真的情况下, 判断Ⅲ必假。因此,这个题目的答案是A。当然, 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凭我们的知觉的常识做出判 断,但是,如果你掌握住真假对当关系及其推理, 就可以马上找到答案。
1 直言命题的结构分析
直言命题在结构上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 主项是表示直言命题中事物对象的概念。如例子中的“育龄 职工”,通常用大写的“S”表示。谓项是表示直言命题中 事物性质的概念。如例子中的“违纪超生”,通常用大写 的“P”表示。联项是表示直言命题中联结主项和谓项的概 念,包括肯定联项和否定联项。前者为“是”,后者为 “不是”。量项是表示直言命题中主项的数量范围的概念, 包括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和单称量项。全称量项通常用 “所有”、“一切”、“凡”等表示;特称量项通常用 “有些”、“某些”、“有的”等表示;单称量项通常用 “某个”、“这个”、“那个”等表示。 To be continued
性质命题及推理
直言命题的真假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周延性 直言命题的推理公式 直言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价命题
开篇例题
直言命题也叫性质命题,它是断定事物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 命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个例子,来看看直言命题的结构和种类。 例:这个单位已发现有育龄职工违纪超生。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在下述三个断定中: Ⅰ.这个单位没有育龄职工不违纪超生。 Ⅱ.这个单位有的育龄职工没违纪超生。 Ⅲ.这个单位所有的育龄职工都未违纪超生。 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只有Ⅰ和Ⅱ B.Ⅰ、Ⅱ和Ⅲ C.只有Ⅰ和Ⅲ D.只有Ⅱ 这个例子中,题干部分表达了一个特称肯定命题。题目的意思就 是让我们以这个特称肯定命题为前提,看看能推导出什么样的 结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直言命题的种类、各种 直言命题之间的真假对当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推理。
从属关系 的推理
有效的推理公式有: SAP→SIP SEP→SOP ¬(SIP)→¬(SAP) ¬(SOP)→¬(SEP) SAP→SaP SaP→SIP
反对关系推理
具体推理公式如下: SAP→¬(SEP) SEP→¬(SAP) SAP→¬(SeP) SEP→¬(SaP)
下反对关系 推理
有效的推理公式有: ¬(SIP)→SOP ¬(SOP)→SIP
对当关系逻辑方阵
为了便于记忆,逻辑学中把SAP、SEP、 SIP、SOP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用下列“逻 辑方阵”来表示:
扩充的逻辑方阵
例题
1.学院路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理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Ⅰ.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理暂住证。 Ⅱ.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办理了暂住证。 Ⅲ.学院路街道有保姆办理了暂住证。 Ⅳ.学院路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理了暂住证。 A.Ⅰ、Ⅱ、Ⅲ和Ⅳ B.仅Ⅰ、Ⅲ和Ⅳ C.仅Ⅰ和Ⅲ D.仅Ⅰ和Ⅳ 答案是B。
2 直言命题的真假对当关系
直言命题的真假关系,主要是看该命题所断 定的情况是否与实际相符合。若相符合则 真,反之则假。这种真假关系主要由其主 项和谓项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主项和谓项的外延之间的关系这是SAP和SOP、SEP和SIP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必有一 假)、不能同假(必有一真)的关系。例如: SAP: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SOP: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SOP:有些工商干部不是大学毕业生(真) SAP:所有的工商干部都是大 学毕业生(假) SIP:有些物体是固体(真) SEP:所有物体都不是固体(假) SEP:语言都不是上层建筑(真) SIP:有些语言是上层建筑(假) (2)差等关系(又称从属关系)。这是SAP和SIP、SEP和SOP之间的关系。如 果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 判断假,则特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例如: 已知SAP: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则SIP: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 已知SIP:有的单位参加了义务献血 (假),则SAP:所有的单位都参加了 义务献血(假)。 已知SAP: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则SIP: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 假不定)。 已知SIP: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则SAP: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真 假不定)。 类似地,可举例说明SEP和SOP判断之间的差等关系。
直言命题的结构分析 (续)
根据直言命题的量项和联项的组合,可以把 直言命题分为六种: 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用SAP表示。 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用SEP表示。 特称肯定命题:有些S是P。用SIP表示。 特称否定命题:有些S不是P。用SOP表示。 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用SaP表示。 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用SeP表示。
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的综合应用
其推理过程是通过换质推理得出的结论再换 位,或者通过换位推理得出的结论再换质。 例如:“既然证人都必须是精神上没有缺陷 的人,所以,精神上有缺陷的人都不能做 证人。”这就是先通过换质,得到“证人 都不是精神上有缺陷的人”,再进行换位 得到的。
5 直言命题的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设原命 题是p,则该负命题是“并非p”。用逻辑符号表示 为:¬p。关于负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关系是: 若原命题为真,则负命题为假;若原命题为假,则负 命题为真。 p 真 假 ¬p 假 真
直言命题的结构分析(续)
值得注意的是,特称量项“有些”与日常用语中 的“有些”,在含义上有所不同。日常用语中的 “有些”,大多指“仅仅有些”,因而当讲“有 些是什么”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有些不是什 么”。特称量项的“有些”,则是指“至少有 些”,“至少有一个”,究竟有多少不确定。也 许有“一个”,也许是“几个”,也许“所有”。 日常语言中的“大多数”、“绝大多数”、“少 数”等都属于“有些”情形。特称量项“有些” 只表示一类事物中有对象被断定具有或不具有某 种性质,而这类对象的具体数量,则没有作出断 定。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