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范文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范文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时间:2013-11-25 14:36来源:未知作者:教科室点击: 209 次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灵宝市第三小学王佩林语言是心灵的花朵,文字是思想的结晶。

童书最美妙的空气,我们要让孩子们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两年来,我立足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灵宝市第三小学王佩林语言是心灵的花朵,文字是思想的结晶。

童书——最美妙的空气,我们要让孩子们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两年来,我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开展“课内增量阅读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缔造完美教室,营造读书氛围。

我努力为学生缔造一个完美的教室,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走进我班的教室,你可以看到教室墙壁上,展示着同学们的读书心得、图书推介、美文欣赏等。

黑板报上,出示着导读提示以及每月“读书之星”的风采展示。

视觉触摸到的地方,到处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吸引着孩子们看书、谈书、赏书。

二、拓展阅读渠道,提高阅读效率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必须减轻学生的负担,使他们轻轻松松的“悦读”。

我从以下几方面改革语文课堂,拓展阅读渠道,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阅读,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一)、瘦身课堂,开启阅读我在课堂上采用教研室提出“三段教学模式”(自主读识——合作读议——提升读练),抓住一个中心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同时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展示,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节约课堂时间,使课堂更高效。

继而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进行课堂增量阅读。

课堂上的增量分为两个部分: 1、课内增量。

在一节课讲完后推荐相关的一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阅读时给出相应的温馨提示,让学生的阅读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多种方式,单元集中增量。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教学中,我们要找准课内教材和课外教材的连接点、切入点,采用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精读带博读的方式。

我是这样做的:(1)、由“点”到“面”。

例如教完“岁寒三友”一单元后,让学生延伸阅读《同步阅读》中《梅花魂》《竹思》《松树的风格》几篇文章,梅竹松不畏严寒,洁身自好,耿直廉洁,不向世俗献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学生。

课下,他们有的搜集松竹梅的相关知识和具有松竹梅精神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有的朗诵赞颂松竹梅的诗文,有的用毛笔书写赞美松竹梅的诗文、对联,还有的通过绘画表达对岁寒三友喜爱之情。

我们年级组还在一楼走廊举行了岁寒三友书画展,作品丰富多彩,有铅笔画,有囯画,有书法作品,还有水彩画;有学生独立完成的作品,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作品,还有家长作品。

这一活动带动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体验,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一致好评。

(2)、从“作家的作品”到“作家的作品集”。

在教学《迟到》后,向学生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书进行阅读。

我尊重学生阅读兴趣,不但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而且更倾向于推荐一个系列的书,如杨红樱系列、曹文轩系列等。

我在教学完“水”单元后,向学生推荐曹文轩的水精灵系列小说。

学生由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由一个作家认识一类书籍,由一类书籍品读一种生活,认识一个世界,收获一种思想,使学生的阅读不仅有了广度,更有了深度。

(3)、从“故事的主人公”到“主人公的故事”。

如在学完《一夜的工作》,老师向学生推荐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危急时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了对总理高尚品格的感悟,提升了人生境界。

(二)活动课堂,助推阅读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推荐四本共读书目,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读好整本书,我积极进行了共读书目阅读指导课的课型研究。

1、好书推荐课。

例如本学期开学初,我校六年级的语文老师经过商量,为学生推荐了《狼王梦》、《草房子》、《探索大自然的四季》、《青铜葵花》四本书。

推荐课上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这几本书的封面、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方法指导课。

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指导阅读《狼王梦》时,我提前阅读,拟定了导读提示,定期发给学生,让学生读有目的,读有收获。

3、幸福分享课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别人分享是一种幸福。

每本书读完,我们总要上一节幸福分享课,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片断背诵等方式表达出来;可以通过读书交流卡展示自己的阅读积累;可以通过人物评价来交流自己阅读感悟……通过幸福分享课这个平台,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激励孩子在阅读这条路上走的更好、更远。

(三)、读写课堂,延伸阅读1、撰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中,让孩子做好积累也尤为重要,所以我们提倡“不懂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课上,教师鼓励他们随时把自己不懂的词句,喜欢的词语摘录下来,写写读后的感受。

然后利用早读或是晚自习的时间,让他们拿出读书笔记,或自己阅读,或交换阅读,让积累得以延续。

2、读中得法,以写促读。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能读千赋则善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析文本,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学其法,读中得法,以写促读。

如:教学完《东施效颦》一文后,一位老师抓住“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让学生抓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

让学生运用侧面描写写一个人或事物。

一位女同学写到“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少女见之,自惭形愧;少年见之,目不转睛;小孩见之,争相围观。

”我让她把写的片段在班里朗读,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趁机引导:“看了你仿写的,老师想起《陌上桑》中名句——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多积累,才能妙笔生花。

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去搜集《陌上桑》阅读。

”老师通过点评再次把学生实现一道课外阅读上,让他们在最富有记忆力的时候诵读经典诗句和名家美文,为幸福的书香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习作练笔。

每节课都给学生留足够的练笔时间。

可以抓住文章的空白点进行补写,可以续写结尾,可以扩写古文,可以仿写……例如教学“往事”单元,我们组教师经过研讨,设计了以下读写训练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习课文现提出问题,中间用具体事例解答,结尾总结、点明中心的方法写《我的老师》;《花脸》——学习作者描写花脸样子的方法写一位同学的外貌;《荷塘旧事》——学习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方法写打雪仗。

我们还鼓励学生把积累的内容在习作练笔中进行尝试运用。

一篇文章写完后,请学生拿出红笔把自己用到的优美词句画出来,最好能在旁边标注这些内容是运用用哪篇文章中词句,教师就会在班级中郑重表扬。

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尝试运用积累的内容。

三、开展读书活动,点燃阅读热情我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

1、谈天说地每节课前抽三分钟开展“谈天说地”活动,学生轮流上台展示,内容丰富多彩,小故事、国内外新闻、校内外见闻、精彩句段赏析、生活小常识、科学小知识……不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连环“话”本当前写微博风靡一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微博交流自己的见闻感受。

受此启发,我们班的连环“话”本诞生了。

学生可以利用课间时间,在连环“话”本上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学习收获,烦心事……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后面的人可以跟帖,也可以另建话题。

连环“话”本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喜爱。

3、图书漂流为了鼓励孩子读书,我们班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

我精心挑选了几本图书,在封面上写下:“我是图书精灵,如果哪个小朋友读了我的故事,我们就会成为最好的朋友。

”于是一场图书漂流活动就开始了。

孩子们纷纷传阅这几本书,并在老师的话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

阅读课上,教师及时表扬阅读这几本书的学生。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孩子的笑脸更灿烂了。

4、评选“读书之星”通过“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卡”、“名著便览”、“作家卡片的制作”、“手抄报展”、“剪贴报展评”等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评选“读书之星”。

我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手抄报编辑成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阅读。

5、黎明中晨诵早上,老师和孩子们用精彩的诵读开启一个个新的黎明。

诵读内容为优美的儿童诗、经典的古诗词。

孩子们在霞光中美美的诵读,领略着诗歌所传达的语言美、音律美,品味着诗歌表达的情感。

孩子们在诵读中灵魂得到了舒展,与黎明共舞。

6、亲子共读建密码童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

同时共同阅读也成就了师生及家长之间共同的密码。

所以,我要求家长将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畅谈书中的感受,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写博文。

“亲子共读”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共同进步。

这一系列活动加深了孩子们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学生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推动孩子们走上幸福的阅读之路。

让我们埋一粒读书的种子,在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田中,为我们美丽的灵宝再添一抹人文的绿色。

让我们以阅读为经,以童书为纬,共同为孩子们编织童年的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