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安全生产事故定义和分析.pptx
安全生产事故定义和分析.pptx
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 能量、为害物质的存在是危险、危害因素 产生的根源,是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也是不能完全消除的(能量、为害物质)。
• 失控(故障——生产、控制、安全装置、 辅助设施等;人员失误;管理缺陷;客观 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物理性危险、危害 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 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 参照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6类,(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 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 害(指包括挤、压、撞、倾覆等);(3)机械伤害(包括绞、辗、碰、割、戳等)等: (4)起重伤害(指起重设备有缺陷或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伤害);(5)触电(包括电 击);(6)淹溺;(7)灼烫(包括化学灼伤);(8)火灾;(9)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上、屋 顶上以及平地坠入坑内等);(10)坍塌(包括建筑物倒塌、土石、堆置物倒塌); (11)放炮;(12)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13)化学性爆 炸(14)物理性爆炸; (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冒顶片帮、透水、扭伤、跌 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 识
• 检验应考人员对生产领域中危害因素类别 和辨识方法的掌握程度;
• 检验应考人员对事故预案的制定、预案的 演练以及国家和部门的有关规定的掌握程 度;
• 检验应考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事故预防方法 及技术措施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危险、危害、事故隐患
•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 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应急预案运作5中心
• 指挥协调中心 • 现场处理中心(事故初始评估、危险物质
的现场探察、事故控制区域的建立、实施 应急行动、事故现场的净化和恢复) • 支持保障中心 • 媒体中心 • 信息管理中心
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 一级文件——总预案 • 二级文件——程序5W1H • 三级文件——说明书 • 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 工艺设计技术资料-工艺流程图、化学反 应、最大储存量、参数安全操作规程
• 机械设求(预防——包括生产过程中及装 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排除、处理和降低、发生意外事故时的人 员自救条件)
• 预防对策原则(1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 矛盾,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2事故预防 对策等级顺序——消除、预防、减弱、隔 离、连锁、警告)
• 针对性、可操作性、经济合理性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 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生产
• 设置安全装置 • 机械强度试验 • 电气安全对策 • 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 • 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 • 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预案的级别
• Ⅰ(企业) • Ⅱ(县、市/社区级) • Ⅲ(地区/市级) • Ⅳ(省级) • Ⅴ(区域级) • Ⅵ (国家级)
安全生产事故定义和分析
事故定义、基本特性
• 事故: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愿, 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中止,造成人员伤亡或 (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简单来说即凡是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 产中断或国家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为事故。
• 事故特性: • 因果性 • 偶然性与必然性 • 潜伏性
危害因素的辨识主要内容
• 厂址 • 厂区平面布局(总图、运输线路及码头) • 建(构)筑物 • 生产工艺过程 • 生产设备、装置 •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名 词解释(1)
• 危险化学品:1、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装 机、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暴晒、遇水受潮、与性能相抵触物 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 故发生的化学品。2、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 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腐蚀品的化学品。
应急预案的类型(1)
• 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 • 应急响应预案 • 互助应急预案 • 应急管理预案(4逻辑步骤——预防、预备、
响应、恢复)
应急预案的类型(2)
• 特定应急预案 • 行动应急预案 • 综合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 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 应急设备与设施 • 能力与资源 • 保护措施程序 • 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 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 培训与演练 • 应急预案的维护
• 直观经验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 方法)
•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事故树) • 规范反馈法-法律、法规、标准对照分析 • 案例分析法-根据发生事故案例 • 系统分类法-按物理、化学特性;危害程
序、形式进行系统分析
危险因素辨识主要资料
• 化学物质资料-MSDS、毒性资料、允 许暴露浓度、物化性质
• 危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 危险、危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
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 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 事故隐患:泛指现存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
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应急培训与演习
• 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加强重点、突出重点、逐步提高 • 应急培训与演习任务: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
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和撤离、有效消除危 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 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 应急预案培训的范围: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培训;企业全 员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 • 营救培训内容: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 (初级意识水平、初级操作水平、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危险物质专家 水平、事故指挥者水平) • 训练和演习类型: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自选课目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