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解读 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解读 重要

中华人民共与国广告法解读第一条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促进广告业得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得积极作用,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就是关于立法宗旨得规定。

(一)广告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得产物,广告业得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得水平。

我国广告业得发展就是与我国得改革开放政策紧密相联得。

建国后直至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产品经济思想得影响与集中统一得计划经济体制得束缚,我国得广告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形成一个行业。

在“文化大革命”得十年动乱期间,广告被彻底否定。

1979年以前,全国经营广告业务得专业企业不到10家,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单位基本不经营广告业务。

1979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企业从过去全部依靠计划组织生产经营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消费者得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得变化,这些情况为我国广告业得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利得条件。

(二)从1981年至1994年,我国得广告业取得了长足得进步,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业规模初步形成。

1979年以后,我国得广告业迅速发展起来,从1981年到1990年得十年间,全国广告营业额从1、18亿元增加到25亿多元,平均每年递增40%;广告从业人员从1、6万人增加到13万多人,平均每年递增26%;广告经营单位从2200家发展到1、1万多家,平均每年递增20%。

到1990年底,全国共有广告公司1076家,经营广告业务得报社1298家、广播电台563家、电视台747家、杂志社2197家,广告制作厂家859家。

到1993年底,全国广告营业额已达134亿元,广告从业人员31万多人。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服务门类与媒介种类比较齐全、能够为社会提供系列化信息服务得广告产业。

第二,广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十余年来,我国得广告服务质量有了明显得提高,广告设计从简单化、公式化、雷同化得模式向力求以完善得艺术形式表现广告主题得方向发展;广告制作向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转变;以广告公司为代表得行业服务水平,朝着以创意为中心、以全面策划为主导、提供优质服务得方向发展;广告中更多地采用广告新技术与新材料;等等。

使我国得广告业在质量上得到了明显得提高。

第三,广告法制建设与广告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1982年与1987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广告管理暂行条例》与《广告管理条例》,国务院有关部门与一些地方政府还制定大量得配套规定,将我国得广告业纳入了法制得轨道。

同时,广告得行政管理也从过去分散得、没有统一得管理机关得状况,发展到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国广告业得局面。

第四,广告业得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明显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如促进了企业产品得销售,促进了体育、文化、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得发展等。

(三)由于我国得广告业起步晚,底子薄,所以在快速发展得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得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就是当前一些企业利用广告推销假冒伪劣产品,贬低竞争对手,进行不正当竞争,在广告中夸大产品、服务得功效,欺骗与误导消费者,有得广告甚至有悖社会善良习俗,损害社会公德。

二就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得权利、义务不够明确,行为不够规范,在广告活动中出现许多违法行为。

这些问题得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告业得声誉,妨碍了广告业得健康发展,而且还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四)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促进广告业得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得积极作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从1990年起开始着手起草《广告法》,几经修改,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法制局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得基础上又进行了修改。

1994年8月12日,国务院正式将《广告法(草案)》提请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广告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布第34号主席令,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广告法》。

《广告法》全文共六章49条,于1995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第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广告,就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与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得商品或者所提供得服务得商业广告。

本法所称广告主,就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她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得法人、其她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本法所称广告经营者,就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得法人、其她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本法所称广告发布者,就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得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得法人或者其她经济组织。

〔释义〕本条就是关于本法适用范围得规定。

本条共五款,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关于本法在地域上得适用范围。

本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所谓“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就是指我国行使国家主权得空间,包括陆地领土、领海、内水与领空四个部分。

按照1992年2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得《中华人民共与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得有关规定,所谓“陆地领土”,就是指“包括中华人民共与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得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她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与国得岛屿”;所谓“领海”,就是指“为邻接中华人民共与国陆地领土与内水得一带海域”,领海得宽度就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所谓“内水”,就是指“中华人民共与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得水域”,包括海域、江河、湖泊等;所谓’领空”,就是指中华人民共与国陆地领土、领海与内水得上空。

因此,本法作为我国得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得法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得,一切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从事广告活动得单位与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法。

(二)关于广告得定义。

广告可以有许多种得分类。

如按广告得形态来分类,广告可以分为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电影广告、户外广告、妇女广告、儿童广告、老年广告等。

如按广告活动得目得就是否具有营利性来分,可以分为非营利性广告与营利性广告两类,非营利性广告也称为公共服务性广告,如社会保护广告、节日广告、社团活动广告、个人启事广告等;营利性广告也称为商业性广告,其中又分为商品及服务广告与文化娱乐广告两种。

按照本条第二款得规定,“本法所称广告,就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与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得商品或者所提供得服务得商业广告。

”因此,本法所称得广告,就是指商业广告,而不包括非营利性广告。

按照本条第二款关于广告定义得规定,商业广告得特点就是:第一,广告得目得就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得商品或者所提供得服务,介绍得方式,可以就是直接介绍,也可以就是间接介绍。

“介绍自己所推销得商品或者所提供得服务”就是商业广告区别于其她非商业广告得本质特征。

第二,它就是通过一定得媒介或者形式来“介绍自己所推销得商品或者所提供得服务”,进行广告宣传得;第三,商业广告就是有偿得,广告得费用必须由介绍自己得商品或者服务得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

(三)关于广告活动主体得范围。

按照本条第二款得规定,广告就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与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得商品或者所提供得服务得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一般涉及到三个主体,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第一,关于广告主。

所谓“广告主”,按照本条第三款得规定,“就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她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得法人、其她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根据这一规定,广告主必须就是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而需要进行广告宣传得法人、其她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所谓“法人”,按照《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得规定,就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民事义务得组织”;所谓“其她经济组织”,目前法律上还没有专门得定义,但就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与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得意见》第四十条得规定,可以理解为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得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得合伙型联营企业,依法登记领取我国执照得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得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地得分支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各地得分支机构,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得乡镇、街道、村办企业,符合条件得其她经济组织;所谓“个人”,就是指自然人,按照《民法通则》得规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在某些情况下也按个人对待。

第二,关于广告经营者。

所谓“广告经营者”,按照本条第四款得规定,就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得法人、其她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根据这一规定,广告经营者自己本身并不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而只就是在受广告主委托得情况下从事广告得设计、制作或者代理服务。

但就是,如果广告经营者也进行介绍自己服务得广告活动,那么此时其也就成为广告主了。

根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得规定,从事广告经营得,应当具有必要得专业技术人员、制作设备,并依法办理公司或者广告经营登记,方可从事广告活动。

因此,广告经营者必须依法经过核准登记,方可接受委托从事广告活动,否则,即构成违法行为。

第三,关于广告发布者。

所谓“广告发布者”,按照本条第五款得规定,就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得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得法人或者其她经济组织”。

广告发布者,主要得就是人们所称得“广告媒介单位”,即利用自身拥有得媒介手段发布广告得单位,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组织,这些单位一般在其内部设立专门得广告部门统一负责广告发布业务。

根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得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单位得广告业务,应当由其专门从事广告业务得机构办理,并依法办理兼营广告得登记。

此外,还有一些拥有其她广告发布手段并办理了广告业务登记得单位,如有户外广告牌得单位。

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要求。

〔释义〕本条就是关于广告基本原则得规定。

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得广告业有了迅速得发展。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就是一些广告不真实、不合法,违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要求,损害了广告业得声誉。

因此,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促进广告业得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得积极作用,本条规定广告得基本原则,即: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