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交接箱2010 年06月1、环境描述1.1 使用环境条件1.1.l 工作温度:-40℃~+60℃。
1.1.2 相对湿度:≤95%(+40℃)。
1.1.3 运输包装后的产品,可用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运输,在运输中应避免碰撞、跌落、雨雪的直接淋袭和日光暴晒。
1.1.4 贮存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中,其周围不应有腐蚀性气体存在,贮存温度为-40℃~+60℃。
1.2 检验环境条件试验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标准大气条件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75%。
2、总体要求2.1 外观与结构2.1.1 箱体结构形式(1)不锈钢箱体采用三明治式双层结构。
本标准给出的箱体尺寸为参考尺寸。
门通过铰链结构连接,门可自由开合5000次不损坏。
门锁为防盗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破坏性,门和箱身均加有带泡沫的内衬板具有保温隔热、防水气凝结、经久耐用等特点.内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 73-94 机械防盗锁规定。
(2)光缆从箱体的底座进缆孔进出。
箱体留有相对独立的进出线孔,孔洞数量应满足满配时的需求。
(3)容量在432芯以下(含432芯)的光缆交接箱采用单面右开门操作结构;576芯光缆交接箱采用双面单开门操作结构。
(4)光缆交接箱配有密封腻子,以便于线缆引入孔处的密封,防止水和啮齿类动物进入机箱。
密封腻子应高温不流淌,低温不凝固,遇到潮气会膨胀,切实达到密封要求。
(5)箱体应保证电气导通,并有完善的接地系统。
(6)箱体外形尺寸及容量配置如表一所示。
表一:GPXF(05)光缆交接箱配置表注:(1)432芯光缆交接箱尺寸与结构同576芯光缆交接箱。
(2)分路器托盘按用户需求配置,1/2×16分路器终端托盘占用1个12芯一体化托盘空间,1/2×32分路器终端托盘占用2个12芯一体化托盘空间。
2.1.2 机械活动部分机械活动部分应转动灵活、插拔适度、锁定可靠、施工安装和维护方便。
门的开启角不小于120°,间隙不大于3mm。
结构应牢固,装配具有一致性和互换性,紧固件无松动。
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锐边应倒圆角。
2.1.3 引入光缆弯曲半径引入光缆进入箱体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直径的15倍。
2.1.4 箱体结构箱体结构采用全正面或正反两面操作,布放、盘绕光纤跳线的装置要设计合理,光纤跳线设定为侧走线方式,光缆引入后有护套管保护,有足够大的跳纤面积。
整个内部箱体保证电气导通,并有完善的接地系统。
箱体满足满容量布放、盘绕光纤跳线要求,满配置时不影响维护操作。
机箱内在合适的位置预留直熔单元,以便于光缆的直通。
光纤终接装置、尾纤配线装置、适配器卡座、安装板、尾纤及适配器,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能方便地成套配置。
开剥后的散纤加护套管(壁厚0.9mm,材料硬度为邵氏硬度Shore70)。
标识从左到右,从下到上。
2.1.5 保护套、衬垫及纤芯和尾纤弯曲半径光纤光缆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装保护套及衬垫。
纤芯、尾纤无论处于何处弯曲,其弯曲半径都不小于30mm。
2.1.6 箱体表面金属箱体表面涂覆层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锈蚀。
2.1.7 结构装置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和标志结构装置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和标志应清晰、完整、无误。
2.2 产品规格2.2.1 颜色金属箱体主体采用原色或PANTONE 413C(细砂), 各种金属件的喷塑为PANTONE 413C(细砂)。
2.2.2 标记及标识(1)LOGO位于箱体前门左上部,同比例按商标缩放。
(2)厂家铭牌应使用防水材料,规格按行标制作。
落地式箱体铭牌安装于箱体底座上部,无底座箱体铭牌安装于箱体左侧中部。
(3)每个箱体应在门内侧上有对应的示名板,每个示名板上应放有一张空白示名条,便于维护人员记录信息。
(4)示名条从左到右标识,序号由小到大(如:1,2,。
,12)。
2.2.3 箱体示意图不锈钢144芯箱体不锈钢288芯箱体不锈钢576芯箱体(双面)图2 箱体示意图2.3.2.4 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结构示意图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为左、右出纤可调节设计,满足外缆的熔接、尾纤的存贮、跳纤终端等功能。
本系列机架采用左出纤模式。
托盘熔接盘、终端盘材料采用阻燃ABS、盖板材料采用阻燃ABS.图3 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2.2.5 光分路器托盘结构示意图分路器(1/2×16)托盘结构示意图:每个托盘可安装18个适配器,最大满足2×16分纤模式。
托盘高度25mm,为1个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的高度。
分路器托盘盒体材料采用阻燃ABS、盖板材料采用阻燃ABS.图4 1/2×16分路器托盘分路器(满足1/2×32)托盘结构示意图:托盘可安装34个适配器,最大满足2×32分纤模式。
托盘高度50mm,为2个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的高度。
分路器托盘盒体材料采用阻燃ABS、盖板材料采用阻燃ABS.图5 1/2×32分路器托盘2.2.6 过路熔接盘结构示意图过路直熔盘为选配单元。
一个过路熔接盘可安装至少12块熔接盘,每个熔接盘满足束状光缆或带状光缆12芯直熔。
过路熔接盘盒体材料采用阻燃ABS.图6 过路熔接盘3、外观结构要求3.1 总体描述(1)内部箱体主要横梁(上)、横梁(下)、立架(左)、立架(右)、立柱(左下)组件、立柱(右下)组件、过路板、盘纤板、安装板I、安装板II、安装板III、固定脚、分光器托盘、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过路直熔盘、走线单元等组成。
(2)箱体内配结构分为跳纤区,过路直熔区和外缆进线区,中间主体部分为熔配一体化托盘及分路器托盘安装区,材料为金属板材的内配机架和立柱壁厚不小于1.5mm,承重部件材料厚度不少于2mm。
(3)托盘模块可方便更换适配器,考虑到防尘和运输等因素,托盘的盖板应能覆盖到适配器及熔纤区。
(4)光纤存储使用圆形绕纤轮,绕纤轮的安装位置应统一,外径不小于Φ60mm。
局内使用的设备绕纤轮采用工程PVC材料,以有效降低成本并能满足使用要求;局外使用的设备绕纤轮采用铝型材。
3.2 内配机架总体结构机架内所有(零)部件结构和尺寸详细见相应的制造图纸。
总体结构示意图如下:144芯箱体总体结构示意图288芯箱体总体结构示意图 576芯双面箱体总体结构示意图图 7 箱体总体结构示意图3.3 示名条:图8 示名条说明:底色白色,印刷蓝色,字体为楷体,字母汉字高8mm,数字字高6mm,位置居中于每个方格。
表面不覆膜,可书写文字。
材料:白卡纸t=0.2mm3.4 箱体底座图 9 底座结构示意图说明:前后面应开有百叶窗。
底部应开有进缆孔。
应有M12螺母和垫圈,供底座固定用。
3.5光缆固定板图 10 光缆固定板示意图说明:光缆固定板通过塑料垫圈与机架整体绝缘。
防护接地线与整个固定板相连,光缆中金属加强芯与固定板相连,连接线的截面积应大于6mm2。
光缆固定位应满足下表:表二:光交光缆固定位带状光缆单缆芯数进缆根数>192芯4根≤192芯8根束状光缆\≥10根4、技术要求4.1 环境按照YD/T 988-2007中5.1节要求。
4.2 外观与结构按照YD/T 988-2007中5.2节要求。
4.3 材料按照YD/T 988-2007中5.2节要求。
4.4 光电性能按照YD/T 988-2007中5.5节要求。
4.5 机械性能按照YD/T 988-2007中5.6节要求。
4.6 功能要求按照YD/T 988-2007中5.3节要求。
4.7 接地装置(1)箱体接地整个架体应保证电气导通,并有完善的接地系统。
(2)高压防护接地装置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金属护套相连,连接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6mm2。
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地相连的连接端子的截面积应不小于35mm2。
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箱体间绝缘,绝缘电阻不小于2×104MΩ/500V(直流)。
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箱体及箱体间耐电压不小于3000V(DC),1min不击穿、无飞弧。
箱体高压防护接地装置可靠接地,接地处有明显的接地标志。
5、材料要求5.1 箱体材料不锈钢光缆交接箱中使用的钢板采用201牌号不锈钢,内配机架钢板采用冷轧钢板材料。
箱体双层结构中与外界空气接触的外层部分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箱体内层采用冷轧钢板或不锈钢喷塑的材质。
内配金属结构件可采用冷轧钢板或不锈钢板。
5.2 塑料材料在光缆交接箱中使用的塑料结构件,其材料采用阻燃ABS,零件的燃烧性能按YD/T694-2004中6.16.1~6.16.5条规定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符合YD/T694-2004中6.16.6要求。
6、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质量判定按照通信行业标准YD/T 988-200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检验分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对于已在上使用过的光缆交接箱型号,每批次必须按照表三项目进行交收检验,厂家须提供相关检验报告;对于未在中国电信网上使用过的新产品,则应进行型式检验。
表一检验项目、检验类别表一(续)检验项目、检验类别7、出厂包装要求光缆交接箱应包装出厂,包装要求及包装箱面标志应符合GB/T 3873-1983中的规定。
包装箱内除产品外,还应装入以下物品和有关文件,文件可用塑料袋或纸袋封装:a)备附件及专用工具;b)产品使用说明书;c)产品合格证;d)装箱清单。
8、本次招标光缆交接箱基准报价须含:不锈钢箱体、光纤终接装置、尾纤配线装置、熔纤盘240芯、光分路器托盘×5、12芯束状尾纤×20、FC/APC适配器×240、纤芯保护导管、热缩管等。
同时提供其它芯数光交接箱调整价格、光缆.7.6.1、光缆材料要求:①光纤要求使用抗疲劳较好的单模光纤(注明产地、品牌、型);②光纤油膏、光缆阻水油膏、松套管材料、外护套均要求注明产地、品牌型号、并要求提供材料的特性、指标及测试方法;③加强芯、阻水包带、膨胀纱、双面凃塑复合钢带要求使用着名企业产品(注明产地、品牌、规格),并要求提供材料的特性、指标及测试方法;④光缆中所有光纤产地、品牌、型号一致,每盘光缆内光纤不应有接头;提供纤芯生产企业原产地证明。
⑤除满足本技术规范外,产品其他结束质量要求不抵于ITU-T及GY/T130-1998有关的质量条款。
7.6.2、工作条件:①本光缆传输线路应能适用于架空和管道线路铺设要求,光纤能适用于2.5G/S及以上数字传输;②工作环境温度:-20℃-+60℃;③振动条件:应能适应架杆铺设的振动要求;④光纤在缆中的余长每公里要求0.2%-0.5%,并保证在使用地的气候条件下光纤应变为零。
7.6.3、光缆结构:GYXTA;①中心束管式:缆芯+绕包钢丝+阻水带+PE内护层+双面凃塑皱纹(或波纹)钢带+PE外护层;②护层要求: 聚乙外烯护套厚度:标称值 2.0 mm;平均值>=1.9mm;最小值1.0mm;③聚乙内烯护套厚度:标称值:1.0mm, 钢带厚度:不小于0.15mm, 凃塑层厚度:0.05mm(单面);④钢带搭接的宽度大于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