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 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考试真题—医教园 一、A型题:1-90题,每小题1.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机体环境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是指细胞液理化性质基本恒定 B.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C.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D. 稳态调节中都有一个调节点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5)“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环境”(P5)“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P5)“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围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简言之,是一种动态平衡”(B对)。(P5)“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对)。(P5)“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P5)“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D对)。 【答案解析】稳态为机体环境即细胞外液(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理化性质的基本恒定。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C对),稳态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在一定围保持动态平衡(B对)。维持稳态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都有一个调定点(D对)。 2.在引起和维持细胞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是 A. 通道 B. 载体 C. 离子泵 D. 膜受体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15-P16)“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逆浓度差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其直接效应是维持细胞膜两侧Na+和K+的浓度差,使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达到胞质的10倍左右,细胞的K+浓度达到细胞外液的30倍左右”(C对)。 【答案解析】维持细胞外Na+、K+不对等分布中起作用的膜蛋白为钠泵,钠泵是哺乳动物细胞膜中普遍存在的离子泵(C对)。 3.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70mv,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是+60mv,钠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为多少 A. -130mv B. -10mv C. +10mv D. +130mv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31)“如图2-14所示,当细胞(以神经细胞为例)处于安静状态时,根据静息膜电位(Em = -70mV)以及Na+平衡电位(ENa= +60mV)和K+平衡电位(Ek= -90mV)的数值,可分别求得 Na+和K+受到的电-化学驱动力,即Na+的电-化学驱动力=Em-ENa= -70mV-(+60mV)= -130mV(向)”(A对)。 【答案解析】钠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静息电位-钠离子的平衡电位=-70mV-(+60mV)= -130mV(A对)。 4.风湿热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原因是 A. 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含量增高 B. 红细胞本身发生病变 C. 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增大 页脚
D. 血浆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高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61-P62)“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A对)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率;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D错)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 【答案解析】风湿热时,红细胞能彼此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红细胞叠连),使沉降率加快。决定红细胞沉降率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B错),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A对)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沉降率;而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D错)的含量增多时则可减慢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与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有关(表面积/体积比增大时可塑变形性增大),而与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无关(C错)。 5.阿司匹林通过减少TXA2合成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环节是 A. 抑制COX B. 抑制TXA2合成酶 C. 抑制PGI2合成酶 D. 抑制PLA2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69)“阿司匹林可抑制环加氧酶(A对)而减少TXA2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答案解析】阿司匹林可抑制COX(环加氧酶)(A对)而减少TXA2(血栓烷A2)的生成。 6.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 0期去极化速度快 B. 动作电位时程短 C. 兴奋传导速度快 D. 0期去极化幅度大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06)“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A错)和幅度(D错)都低于正常,故兴奋传导速度也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B对)和不应期都较短”。 【答案解析】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由于膜电位水平低于静息电位水平,而此时钠通道开放的速率和数量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时,故新生的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A错)和幅度(D错)都低于正常,故兴奋传导速度较慢(C错),动作电位的时程较短(B对)。 7.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 A. 后微动脉 B. 通血毛细血管 C. 微静脉 D. 微动脉 【正确答案】B 【考点还原】(P127-P128)“迂回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A错)流经后微动脉(D错)、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进入真毛细血管网,最后汇入微静脉(C错)的微循环通路。该通路因真毛细血管数量多且迂回曲折而得名,加上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缓慢,因而是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又称营养通路”。(P128)“直捷通路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B对)进入微静脉的通路。通血毛细血管即为后微动脉的移行部分,其管壁平滑肌逐渐减少至消失。直捷通路多见于骨骼肌中,相对短而直,血流阻力较小,流速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其主要功能是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答案解析】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依次流经微动脉(A错)、后微动脉(D错)、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和微静脉(C错),此为微循环的营养通路。通血毛细血管(B对)为微循环直接通 页脚
路的一部分,直接通路多位于骨骼肌中,其主要功能为使一部分血液经此通路快速进入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 8.下列呼吸系统疾病中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是 A. 肺炎 B. 肺水肿 C. 肺气肿 D. 肺纤维化 【正确答案】C 【考点还原】(P159)“而在肺气肿(C对)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患者表现为呼气困难”。 【答案解析】而在肺气肿(C对)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增大,弹性阻力减小,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肺纤维化(D错)、肺水肿(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B错)时,肺的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肺炎(A错)时吸气和呼气均困难,呼吸的频率快而表浅,为混合性呼吸困难。 9.下列关于CO影响血氧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CO中毒时血O2分压下降 B.CO妨碍O2与Hb的结合 C.C0妨碍O2与Hb的解离 D.CO中毒时血O2含量下降 【正确答案】A 【考点还原】(P174)“所以CO中毒既可妨碍Hb与O2的结合(B对),又能妨碍Hb与O2的解离(C对),危害极大”。(P174)“此外,CO中毒时,血液PO2可能是正常的”(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是正常的(动脉血氧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动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而动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肺换气过程中的肺泡气的直接供氧,故CO中毒时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但动脉血氧含量是下降的(动脉血氧含量的O2仅1.5%是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的,其余98.5%是以与Hb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的,CO中毒时妨碍O2与Hb的结合,故动脉血氧含量下降)(D对)。在组织耗氧量无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静脉血氧含量也是相应下降的(D对),最终导致静脉血O2分压下降(静脉血分压是指物理溶解于静脉血中的O2产生的压力,但是静脉血物理溶解的O2来自化学结合的HbO2的解离,静脉血氧含量下降,即HbO2的含量下降,物理溶解的O2相应减少)。简而言之:动脉血O2分压和静脉血O2分压的来源是不同的,动脉血O2分压来自肺泡气,静脉血O2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来自肺泡气,所以只要外呼吸肺换气过程不出问题,动脉血氧分压总是正常的,跟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无关。由于静脉血氧分压来自氧合血红蛋白,只要血红蛋白的数量和功能状态出现问题(如CO中毒),静脉血氧分压就会下降。 故CO中毒时动脉血O2分压是正常的,而静脉血O2分压是下降的,因此严格来说A选项并不完全错误。但历年西医综合真题似乎将血O2分压默认为动脉血O2分压,若如此,则此题答案无争议。 10.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流入流出血液中的Pa02差接近零,通常处于动脉血环境中 B.Pa02降低、PaC02和H+浓度升高对其刺激有协同作用 C.感受器细胞上存在对02、C02、H+敏感的不同受体 D.血供非常丰富,单位时间血流量为全身之冠 【正确答案】D 【考点还原】(P179)“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每分钟血流量约为其重量的20倍,100g该组织的血流量约为2000ml/min(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约为55ml/min)。一般情况下,其动、静脉PO2差几乎为零,即它们始终处于动脉血液的环境之中(A对)”。(P179-P180)“对颈动脉体的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