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金属型铸造

第二章 金属型铸造

(1)热应力的叠加
金属型常用铸铁来制造,在铸造毛坯时,一般有内应 力产生。如果该应力没有及时消除而残留在加工后的金属型 内,当开始使用时,受到液体金属的热作用,若两种应力符 号相同,叠加起来,当应力大于金属型某一部位的强度极限 时就出现开裂。
制造时残余应力 + 使用时应力 > 材料强度极限。→ 开裂
件的冷却速度愈强
常用金属材料导热系数λ(w/m. ℃ )
铸铁
铸钢 铸铝 铸铜
39.5
46.4
373.6 390.9
可见,铜铸型比铁铸型冷却速度要大, 所以连铸结晶器用铜结晶器。
1.2.2 型壁厚度 x3 的影响
如果型壁 x3愈大,其热阻愈大,按公式 q愈小,这不符
合实际情况。这是因为在热交换过程中,除了导热外,还兼 有蓄热作用,而公式中却未反应型壁的蓄热能力。
假定金属型壁与铸件接触面为F(m2),密度
比热容c3(单位J/kg.℃) 型壁温度场平均升高温度t均℃,
则金属型蓄热量Q可表示为
Q=F× x 3 × ×c3×t均(J)
可见 x 3 愈大,Q愈大
由于金属型蓄热和导热能 力是相互依赖的
x λ3很大, 的3 增加为其蓄热
量的增加创造了条件,这样型 铸
(2)穿越金属液时,受到初晶或凝固层的阻碍,便留在金属 中成为气孔。
(3)在金属某些局部(拐角、凹坑)处,气体的通路被金属 液阻碍、包围,易产生气阻、浇不足。
图2-1 金属型浇注时,型腔内气体压 力变化示意图
V一型腔内气体的体积 p一型腔内气 体的压力 Σp外压一液体全属、大气 等对型腔内气体的压力
第二章 金属型铸造
第一节 概述
1. 概念—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是将熔融的液体金属浇注到金属模具 中,而获得铸件的铸造方法,也叫铁模铸造或永久 型铸造(使用几百到上万次)。
2. 金属型铸造特点(与砂型比)
优点:
(1)不需造型 节省了型砂制备、输送及造型、落砂、砂处理 等工序。劳动环境改善。
(2)金属型导热性、蓄热性好 铸件组织致密、机械性能高(结晶组织细密、偏 析较少,但气体不易析出),抗拉强度一般可提高 25%)。由于组织致密,形成铸造硬壳,铸件抗蚀性、 硬度也显著提高。
第二节 金属型铸件的成型特点
1.由金属型材料的导热性能所引起的铸件成型特点
金属液浇入型腔,就把热量传递给金属型壁。
型壁有两方面变化 (1)蓄热:把热量积蓄起来,温度升高,发生膨胀 (2)传热:把热量散发到周围介质中去
系统发生的变化 (1)液体金属通过型壁散失热量, 凝固、收缩 (2)铸型获得热量,升高温度产生膨胀
1.2 根据铸造合金种类大小不同,需要预热(工 作)温度不同
铸件
金属型的预热温度参考值
铝合金 镁合金
铸铁
铸铜
温度(℃) 200~300 200~250 250~350 150~300
小薄件取上限,大厚件取下限,最下限150 ℃
1.3 预热方法
(1)喷灯或者煤气火焰预热: 简单方便,但温度不均匀 (2)电阻加热器预热: 大型金属型背面设加热器 (3)加热炉预热:温度均匀,适用于小件
结果在铸件与型壁之间,形成了间隙。 形成了铸件——间隙——金属型散热系统
1.1 金属型传热模型
为使热交换问题讨论简化起见,现 对板型铸件进行分析。
t℃ 4 3 2 1
t0 t1
假定: (1)系统是稳定传热 (2)系统中各组元温度均呈直线分布 (3)在热交换过程中,通过系统中各 组元的比热流(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通过的热量)q都相同
交换分析看,涂料对铸件的冷却十分
重要。其导热性和厚度都可用来调节
t2 t3
x1 x2 x3
铸件的冷却速度。
图2-4 铸件-间隙-金属 型系统的温度分布
(2)保护金属型
1-金属型 2-间隙 3-铸件 4-铸件中心
可保护铸型免受浇注时的热冲击、冲刷和磨损。
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硅藻土涂料,涂层厚度为0.58mm
q 3
x3
t2 t3
w2 m
(3)
图2-4 铸件-间隙-金属 型系统的温度分布
1-金属型 2-间隙 3-铸件 4-铸件中心
λ1、λ2、λ3 分别为铸件、间隙和金属型的导热系数。单位w/m ℃
x1、x2、x3 分别为铸件、间隙和金属型的厚度 。单位m
(1)+(2)+(3) 得:
t0 t1 t1 t2 t2 t3 t0 t3
2.1热裂 铸件温度在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以上,合金处于塑性
状态。于是金属型阻碍铸件收缩而使铸件产生塑性变 形。
ε= a1(T缩-T1)
其中a1——在(T 缩-T1)范围内的线收缩率; T缩——铸件合金开始线收缩的温度; T1——凝固到某一时刻铸件的温度
若ε大于铸件本身在该温度下的塑性变形极 限,就出现热裂——有热节时,就在热节处集中 出现裂纹。
(3)铸造质量稳定、废品率低 简化了生产过程,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较少,容 易控制。废品率降低50%
(4)高精度、高光洁度 减少了机加工余量。金属型铸件表面一般无粘砂
层,切削加工效率可进一步提高
(5)劳动生产率高 便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6)金属利用率高 加工余量、浇冒口尺寸可以减少,相应提高了金 属利用率,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一般可节约 15~30%。
过涂料的蓄气通气能力,将气体排出。
图2-16 涂料层的蓄气和排气示意图 1-金属型 2-型腔 3-金属液流 4-涂料层 5-被阻的气体
4.2 涂料的组成
耐火粉料、粘结剂、悬浮剂、载体 (与砂型涂料类似,只是喷涂、黏度有差别)
第四节 金属型的破坏原因及防止措施
1 破坏原因
金属型的制造费用昂贵,因此,应尽量延长其寿命。分 析其破坏原因。以便采取有力措施。
壁能迅速从间隙吸收大量热量,件凝
从而提高了铸件的冷却速度。
固 时
但当超过一定值时,铸件的冷
间 ,
却速度变化不大,这主要由于 秒
铸型的热传导性能决定了型壁
中离工作表面较远的地方温度
不能升得太高,该处的金属型
壁也就起不到蓄热作用。
金属型厚壁,毫米 1-平板铸件 2-圆柱形铸件
1.3 t3 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t3很小的时候,对冷却速度
2.3防止收缩裂纹的措施
综上所述,由于金属型无退让性,为防止 铸件产生裂纹,并顺利取出型芯和铸件需采用 一些专门的措施:
(1)设计专门抽芯,顶出机构;
(2)尽早拔取铸件,取出型芯;
(3)严重阻碍收缩的孔采用砂 芯;
(4)增大金属型拔模斜度,涂层厚度增大,据 各件不同而定。
3.由金属型无透气性引起的铸件成型特点
3.1 气体来源:
(1)型内气体; (2)铁锈产生; (3)芯和涂料未干
金属型充填时,型腔中原存气体以及涂料等受热 散发 的气体,如果排不出去,就对铸件质量造成不良 影响。
3.2造成缺陷
(1)如果气体压力过高,高过总外压之和,气体就有可能冲 破金属液流束表层,通过内浇口向外逸出,不仅破坏了金属的 继续流动,还会造成强烈氧化。
1300~1370
小薄件取上限;大厚件取下限
铸铜 900~950
2.3浇注速度:(1)先慢,防止飞溅 (2)后快,快充型 (3)再慢,防止金属溢出型外
3、铸件出型和抽芯时间
3.1抽芯晚的危害
(1)铸件在金属型内停留时间愈长,其收缩量就愈大, 由于型腔的阻碍,包紧力愈大,取出铸件愈困难。
(2)铸件在金属型中停留时间过长,型壁温度升高,需 要更多的冷却时间,降低生产率,降低模寿命。
2、 金属型的浇注
金属型浇注,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必须适当。
2.1浇注原则
由于金属型的特点, 金属型的浇注温度比砂型的高; 金属型的浇注速度比砂型的快 如果浇注温度低,速度慢就会产生浇注不足,冷隔等。
2.2浇注温度:
浇注温度有经验数据
铸件
铝合金
镁合金
铸铁
温度(℃) 680~740
715~740
t2 t3
x1 x2 x3
图2-4 铸件-间隙-金属 型系统的温度分布 1-金属型 2-间隙 3-铸件 4-铸件中心
根据付立叶定律,q值可用下述三式表示:
q

1
x1
t0

t1
w
2
m
t℃ 4 3 2 1
(1) t0 t1
q 2
x2
t1 t2
w2 m
(2)
t2 t3
x1 x2 x3
图2-2 型腔里的“气阻”阻碍铸件成型 1一气阻 2一金属型 3一液体金属 4金属型芯
第三节 金属型铸造工艺
为保证获得优质铸件和延长金属型的使用寿 命,须有严格的铸造工艺。金属型铸造的工艺规 范包括:预热、浇注、出型、涂料等。
1、 金属型的预热 金属型浇注前须经预热
1.1 预热作用: (1)避免浇不足,冷隔缺陷 (2)避 免金属型强烈热冲击,影响金属型寿命
成反比
1 2 3
(2)比热流愈大,铸件冷却强度愈大
(3)铸件材质、尺寸一经确定,其热阻
x1
1
、t0 即为定
值。此时比热流 q的大小就取决于 x2、 x3和t3的大小,
下面分析它们对 的影响。
2 3
1.2金属型对传热的影响
x3
1.2.1关于型壁热阻 3 的影响 金属型壁导热系数λ3愈大,则其热阻愈小,铸
图2-7 铸件和金属型在K1《1,
图2-6 铸件和金属型在K1》1,K2》1
K2《1时的温度分布
时的温度分布
1-全属型 2-间隙 3-铸件 4-铸件中心 1-全属型 2-间隙 3-铸件 4-铸件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