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综合实践课题报告
篇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题报告
注:1、开题后,修改的正式开题报告连同此表一式2份一并上交。
2、无开题报告及此表中未填注各项意见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
篇二:综合实践活动课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调研报告
彭阳县城阳中学李步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要求必须开设的国家课程,也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
有时,为了充分
体现学校特色,学校也可把班团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来加以开发和实施。
目前,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在活动实施、内容开发、活动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部分学校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展这门学科
通过调研,大部分学校根本不知道如何开设这门学科,所以也就没有安排这门课程。
课表上呈现出了这门课而上的却是几门所谓的“主课”。
第二、教师的配备不合理
当前,农村初级中学根本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
学生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指导。
通常情况下,学校领导总是安排学校部分非专职教师来参与指导,而且这些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其他任务。
所以实际过程中,学校往往出现学生活动过程无人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与评价的状况。
第三、课程内容的开发缺乏广泛性和科学性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自然、社会、自我三个领域,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中,多数农村初中将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活动学科化、简单化、单一化。
比如说有些学校干脆将传统的班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代替综合实践活动。
大家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有责任感、有创意、
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
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
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
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
一定的研究基础。
而且,初中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都已形成了初步认识。
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
所以学
校有必要科学、广泛地拓展初中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
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
第四、活动课程缺乏合理、完善的制度
合理而完善的制度是一项活动得以完美有效实施的关
键和有力保障。
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保障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很难真正地实施。
具体地说,许多学校没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管理制度、评价制度、课程实施制度等,无法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设,教师缺乏工作的热情与动力,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课程开发责任,不能深入地研究课程实施的规律。
因此、学校应该就如何计算这些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工作量、如何评估这些教师工作、如何实施奖惩等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关的制度,来指导和规范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
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窄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家长的不支持态度也会导致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带来困难。
主要原因是,家长觉得这不属于统考科目,担心活动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针对在活动实践课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解决。
(一)合理配备和利用指导教师
学校不应指定少数几个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教师,而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
我认为可从这样配备指导教师。
1、师资较弱,还急需培训和提高。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
主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能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常规教学、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其成为帮助学生引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
究竟谁去做?怎么做?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本身对教师极富挑战性,它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我提高才能胜任该课程的指导工作,因为这个科目可以说没有任何专业学科背景经验可言,所以对所有的学校综合实践教师都可以说是一个挑战,也常常令授课教师很困惑。
教育部门调整对学校的考核思路,应削减对成绩方面的,强调实践、综合研究类的奖励。
目前各学校关于各类考试、特别是绝不能把每年升学考试成绩作为学校的宣传工具,不
能以成绩排名来定学校的等次,不能大肆宣扬奖励前十名或状元生,这样的后果势必导致更多的学校以学校的升学成绩为荣,一切以升学考试为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抛之脑外,只顾面子工程,违背教育的初衷。
3、可以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政府机构官员等方面的人士,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
(二)充分挖掘并整合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多元而又丰富的,在其实施过程中,要有效的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挖掘资源的多方面的课程价值,开发出符合中学生兴趣和价值取向的课程资源。
1、发挥学校地域性优势,开发利用地区课程资源
地区课程资源,也就是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经济、文化、机构等方面的情况。
学校或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要重视地域性课程资源的挖掘。
2、立足城镇或社区特色,开发利用城镇或社区课程特色。
城镇或社区广泛的时空环境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城镇或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内容。
如,有的学校,根据社区的健身环境的状况,设计了《居民健身状况的调查》,有的教师根据所在乡镇的经济情况,开发了《10年后的小镇》的探究活动。
3、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目标,统筹课程资源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根据自己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