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思考与练习作业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思考与练习作业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思考与练习作业(一至七章)第一章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概述1.科学研究与经验总结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答:科学研究,是人们为了探索人类对学科尚未掌握的规律,并对已发现的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

它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的。

区别:①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②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③科学研究是一种揭示规律的活动④科学研究是一种对已有规律不断进行检验的活动⑤科学研究是一种连续性的活动2、小学教育科研与一般科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答:小学教育科研是以小学教育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一种社会活动,从广义上来说,它是研究怎样才能有效地增进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

从狭义上说,它是研究怎样在学校教育中,使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小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它是一般科研的一种,但又是特殊的。

3、运用小学教育科研方法应符合哪些基本的原理?答:(1)和谐性原理;(2)简单性原理;(3)互补性原理4、既然哲学方法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那它又有哪些作用呢?答:①启迪从整体上洞察世界的智慧②把握科学研究游刃有余的规律③规避在局部里精雕细刻的错误5、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有哪些常用的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答:①观察方法;②调查方法;③测验方法;④实验方法;⑤个案研究法。

6、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什么?它们分别包含什么内容?答:①选择课题:一项科学研究总是从现发现问题开始②文献综述:这是对既往文献的复习、整理、综合,从而系统地认识某一个专题的历史现状、成就和展望,确定课题后,它有助于我们评价课题和发展课题③形成假设:包括两个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关系④选择方法:必须考虑下面问题:a.这项教育科研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b. 这项教育科研的条件能不能控制和操纵;c.这项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有多大。

⑤变量分析:首先,应当根据假设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考虑是否或如何加以操纵以及测量,同时,还应辨明涉及这项研究的无关变量,并且考虑能否或如何加以控制⑥选择被试:从单位中抽取部分单位,使这部分单位代表全部单位⑦制定方案:包括研究的设计、抽取研究单位的数量、仪器材料的使用⑧资料整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⑨得出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便可以得出结论了。

⑩撰写科研报告:它概括科研工作的进程,反映科研的成果,体现科研的水平和价值,以及研究者的严谨科学态度,同时也便于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7、在选择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时,必须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答:①这项教育科研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②这项教育科研的条件能不能控制和操纵③这项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有多大8、我们在进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时,为什么必须遵守六条规则?答:(1)尊重研究对象:因为儿童是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儿童都比成人脆弱,都比成人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必须对儿童权利的保护(2)尊重客观事实(3)尊重科学规程:因为对十分有限的素材进行认真观察而得到的发现,其意义要超过将统计学应用于大量素材而得到的发现(4)尊重合作伙伴:由于课题组内洋溢着互助的气氛,所以在群体活动时就会发生一种类似共生的作用,就好像火时必须有好几根火柴才能兴旺一样(5)尊重知识产权(6尊重自身价值: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因为与儿童的直接接触和融洽亲和,在教育科研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条件第二章科学思维1.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及类比,分别反映了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怎样的联系?答:思维中的分析和综合是客观世界中部分和整体的联系的反映。

一切事物都存在于同其他事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之中,它们的本质和规律也就会在这些联系中表现出来。

要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认识事物,就必须对事物进行比较,然后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在客观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中除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同一与差异的联系之外,还有个别与一般的联系。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是演绎,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方法是类比。

2.举例说明分析有哪种基本的类型。

答:分析有以下几种基本的类型:(1)定性分析(2)定量分析(3)因果分析(4)可逆分析(5)系统分析3.举例说明比较和分类的规则。

答:比较的规则:(1)比较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2)比较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3)必须具备比较的背景知识分类的规则:(1)必须按同一标准分类(2)各子项之和等于母项(3)必须按层次逐行4.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应用哪五种因果联系归纳法?分别举例说明在哪一种情况下该用哪一种因果联系归纳法。

答:五种因果联系归纳法:(1)求同法(2)求异法(3)求同求异法(4)共变法(5)剩余法求同法:在不同场合下考察相同的对象,如果这些不同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条件,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这种现象的原因。

求异法:如果某种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且这两个场合中只有某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这种现象的原因。

求同求异法:如果在所研究的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条件,而在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条件中,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这种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如果某种条件发生变化,所研究的现象也发生变化,那么,这种条件就是所研究的现象的原因。

剩余法:如果以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的现象是由另一复杂原因引起的,那么,把其中确认是因果关系的部分减去,5.充分条件假说演绎、必要条件假说演绎充分条件假设演绎的推理规则有什么不同?答:推理类型推理公式推理规则充分条件如果A,那么B。

如果A,那么B。

有A则有B,假说演绎A/所以B 和非B/所以非A。

有B则无A。

必要条件只有A,才B。

只有A,才B。

无A则无B,假说演绎非A/所以非B 和B/所以A。

有B则有A充要条件只有A,才B。

只有A,才B 有A则有B假说演绎A/所以B 和非B/所以非A 无A则无B6. 信息方法有哪些特点?怎样理解以反馈来谋求控制?系统的思维方法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答: 信息方法的特点: (1) 信息以物质为载体(2)信息可作定量描述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的特点是仅仅根据受控量的实际情况与我们的要求之间的偏差来实施控。

它所用的是关于扰动对被控量影响的信息,它只要测量扰动对被控量所造成的偏差的信息,而不去追求引起偏差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这一特点,使得反馈控制方法比起别的方法来显得特别简单、经济而有效。

系统的思维方法对我们提出如下要求:(1)把系统作为认识的出发点(2)从整体着眼对部分作分析(3)构成的各部分要齐全、优良(4)从系统功能反视它的结构(5)从系统结构优化系统功能(6)将具体系统置于更大系统中考察(7)动态中实现系统结构优化(8)改善关键部分以控制系统第三章课题选择(略)第四章文献检索(略)第五章数据的处理1、试比较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的适用范围答:算术平均数是所有单位值除以总单位所得得商,适用于离散程度不高得一组原始数据。

而加权平均数是几个作用比重不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均数,其作用是衡量几个算术平均数的集中情况,适用于平均速度为正的场合。

几何平均数,常用于计算平均进步率(或增加率)。

调和平均数是彝族数据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

适用于平均速率等数据可能表现为正逆两种指标的场合,在教育方面,主要用来求学习速度,如阅读速度、解题速度,识字速度等一般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来表示。

2、试比较标准差和差异系数的适用范围答:标准差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也可以说,就是方差的方根,与原观察值有相同的单位名数。

方差和标准差称为绝对差异量,只适用于一种单位且平均数相差不大的数据资料。

而差异系数,是没有单位的相对数,是标准差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百分比,适用于比较两种单位不同或单位相同而平均数相差较大的数据资料。

3怎样比较同科不同次考试成绩?怎样比较同次不同科考试成绩?怎样比较不同科不同次考试成绩?怎样比较不同基础或个人的发展水平?怎样把等级评定转换为数据?答:比较同科不同次考试成绩,首先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z标准分或再转化为t标准分,再按比例计算出总评分。

比较同次不同科考试成绩,先把不同科的成绩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然后再将两门学科相加的总分来平定某人的得分。

比较不同科不同次考试成绩,先把不同科不同次的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然后算出每科不同次的平均分,来比较同科下不同人的水平,或者算出某人不同科的总分,比较同次不同人的水平,可以将不同人的不同科的平均分相加,或者总分相加来比较不同人不同次不同科的总体水平。

比较不同基础班级或个人的发展水平,首先把各班的前后的平均分看作班级的原始分数,然后算出其同次的标准分(Z、T),然后各班和各人以后次的标准分减去前次的标准分,得到不同次的标准分之差比较发展水平。

把等级评定转化为数据,首先制作等级评定的次数分布表,根椐次数的分布率转成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求出对应的Z标准分,最后,等级评定由标准分代替。

怎样比较不同基础班级或个人的发展水平?怎样把等级评定转换为数据?第六章样本抽取(略)第七章观察的方法及行动研究1.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在观察中应如何贯彻客观性、目的性的原则。

答:观察是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取得的信息,并把它变为经验的过程。

观察作为一种科学的实践,是一切科学认识的起点。

观察的作用就在于捕捉能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

这些信息,必须是被观察对象的客观状态的可靠反映,必须是我们的感官最终可以接受到的。

所谓“捕捉”,是说这些信息一旦进入观察的视野,我们就要善于及时将它们捉住,并且还要把所需要的信息从同时进入观察视野的大量其他信息中准确得分辨、提取出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观察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必须遵守如下几条观察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使观察所获得的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要保证观察的客观性,我们必须作到:(1)观察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应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涉的情况下进行观察,使观察对象像往常一样十分自然,不拘谨、不紧张、不故作姿态,这样才能得到自然状况下的真实情况。

(2)观察要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进行;(3)要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和观察条件;(4)贯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5)要全面的贯彻事物;(6)要防止主观性:a、要克服先入之见,让我们的愿望符合事实,而不是试图让事实与我们的愿望调和。

一旦观察开始,就应把我们的假设忘记。

b、避免无意过失,我们必须注意:只有当经验事实已经十分丰富,这些事实足以把它们之间的联系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建立这种联系,切不可用过去的经验和以往的知识去填补观察事物的空白。

否则,就不可避免的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c、不受假象迷惑,假象是事物本身所表现出来而又歪曲了事物本质的一种客观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