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上课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他们认识了新老师、结交了新同学,但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将进一步帮助一年级学生全面的认识校园,体验学校的生活,适应并逐步喜欢上学,帮助一年级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
第8课《上课了》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课堂的学习乐趣。
本课主题共四个话题,第一课时将完成前两个话题的交流学习,话题一“课前准备好”既引导学生课前学会准备用品,又引导学生放松心情,愉悦地进入课堂学习。
话题二“多提问题勤举手”、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学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离开幼儿园步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然而在他们兴奋、好奇的同时,又会有些陌生、疑惑。
与幼儿园时相对自由、宽松的集体生活相比,小学学习和生活的内容更多、节奏更快、要求也更高了。
他们需要从基本规则开始学习,作为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各种话题、各种活动了解小学的课程,认识小学的课堂,教给他们完成课堂活动的方法,帮助他们适应全新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让他们能够以愉悦的心情、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2.懂得做好课前准备对课堂学习的重要作用。
3.初步学会借助课程表准备学习用具的方法。
4.引导学生课前在做好用品准备的同时做好情绪准备。
5.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
教学重点:
1.懂得课前准备对课堂学习的重要作用。
2.初步掌握借助课程表准备学习用具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课程表准备用具,知道课前准备的好处并能够做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铃声响上课了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刚才下课时,或平时下课时,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心情会怎么样?
预设:下课铃声打响后,小朋友们的各种表现: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讲话,有的看课外书,有的跑出去上厕所、玩游戏,有的在准备完下节课的上课用品之后才出去玩……(教师随机出示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是对第7课的回顾,也是“上课了”的铺垫,可以让小朋友们谈谈下课时快乐游戏的场景,也可以谈谈自己为后面上课要做的用品准备和情绪准备。
2.引导交流:下课时,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为什么不继续玩下去,全都回到教室里了呢?
预设:因为上课了!
3.揭题,板书:8.上课了
4.引导交流:你们平时观察过,上课铃响之后,咱们班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吗?现在,让咱们一起来看一段小视频。
教师播放本班学生视频:上课铃声打响后,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回到座位上,已经准备好上课用品的小朋友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着老师来上课,有的小朋友们不急不慌地准备着上课所需用品,有的因为不知道这是一节什么课在大声问同学,还有一个小姑娘知道要上美术课却找不到水彩笔而急得抓耳挠腮……
5.引导交流:上课铃声响了,你觉得咱们班哪些小朋友做得好,那些小朋友做得不好呢?
设计意图:播放本班小朋友们在上课铃响之后的表现,会激起小朋友们极大的观看兴趣,有利于他们的自评或互评。
6.教师小结:咱们都应该向做得好的小朋友们学习哦,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儿歌,记住它就知道课前应该怎么做了。
铃声响,上课了,小朋友,进课堂。
不吵闹,不挤碰,静静坐,轻轻拿,
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把课上。
活动二:课前准备要做好
1.提问:这节课是什么课?你是怎样知道的?最好的办法是哪一种?
2.找一找:咱班的课程表都在哪儿呢?
3.教师出示班级课程表,请小朋友们观察,说一说课程表上都有什么?
4.引导小朋友们看懂课程表。
5.课堂实践:找一找某天某节课是什么课。
6.师述: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为了让自己更清楚地看懂课程表,他们对课程表进行了创意设计,请看图——几种设计独特的课程表。
7.课堂实践:引导小朋友们运用已有的素材制作自己喜欢的课程表,还可以在课程表中需要带学具的科目旁做上特殊标记。
8.展示、评议、小结:
小小课表真奇妙,许多信息藏里边。
每天上课有了它,课前准备真方便!
9.引导交流:今天的这节课是《道德与法治》课,小朋友们的学习用品已经准备好了,如果这节课是美术课,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呢?体育课呢?……
10.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记住不同的课需要准备不同的用品,都要有序的摆放好,避免用时找不到。
11.师述:课前,当我们把学习用品准备好,老师没来时,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
12.引导学生根据本班实际交流:唱儿歌、背古诗、做口算题……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和制作课表,引导小朋友们初步学会借助课程表准备学习用品的方法,同时调整情绪,做好上课的精神准备。
活动三:多提问题勤举手
你平时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吗?会说些什么?
1.教师讲课本上的情景图片故事。
(1)小丽上课特别爱举手发言,他不但回答老师的问题,还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询问自己不懂的内容,每次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2)小军也特别爱举手发言,有时别人还没讲完,他就迫不及待地一边举手还一边喊,生怕老师不叫他,嗨,每当这个时候,老师总会教导他:积极举手非常好,别人将是要先听……
(3)小红最守纪律,上课从不乱讲话,为了怕说错丢脸,他也少举手发言。
(4)小明非常胆小,从来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更不要说主动提问题了。
(5)小花以前在课堂上举过几次手,可是老师没有点她,所以,她现在就不举手了。
2.讨论:你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吗?为什么?咱们班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小朋友?
3.师生共读课本中的绘本故事《小熊想提问》,引导小朋友们学习提问的方法。
4.课堂实践:提问演习:教师讲一段小故事,请同学发表自己听完故事的看法或说出疑问,每个发言的同学都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奖励。
5.教师小结:
上课发言先举手,老师批准再张口。
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吐字清楚受表扬。
同学们,今天的课有意思吗?是呀,如果我们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多提问题勤举手,我们就会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情景故事和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养成不但要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还要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自己提问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8.上课了
课前准备要做好
多提问题勤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