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期末整理

国际经济法期末整理

国际经济法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2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2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2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与基本原则2第四节国际经济法的主体(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4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地位分析5第二章有关国际货物买卖的法律6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的国内立法6第二节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公约6第三节国际货物买卖的国际商业惯例7国际贸易术语8第二节国际贸易术语的分类8第四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10第一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概述10第二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10一、要约(Offer):10二、承诺(Acceptance)11第三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买卖双方的义务12第四节违约救济(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14第五节货物所有权与风险的转移17第五章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法律制度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s and Cargo Insurance18第一节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18第二节国际海运货物保险法律制度21第六章国际贸易支付制度 Payment in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23)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23第二节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24三、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 (24)第七章国际贸易管理法26第一节我国的对外贸易法26第二节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法律制度27专题一:反倾销法(Anti-Dumping Law)28专题二:反补贴法(Legal System on Subsidies & Countervailing Measures)32专题三、保障措施33第二节 WTO的法律制度34第八章国际投资法概述37第一节国际投资与国际投资法37第二节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38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IEL)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历史沿革一、早期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的发展二、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基础(资本主义垄断时期)三、国际经济法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一、有关学说(一)狭义说1.观点: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分支;2.代表人物:施瓦曾伯格(英)、卡欧(法)、金泽良雄(日)3.评价:严重脱离了当今国际经济交往的实践(二)广义说1.观点: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2.代表人物:杰塞普、斯坦纳、瓦茨(美);我国大部分学者3.评价:从实际出发,更能反映客观规律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范围(一)调整对象(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1、从历史发展看,个人、法人始终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2、从客观实际看,个人、法人的跨国经济交往占重要地位3、国际经济关系是统一体(二)范围(多种法律规范)1、由法律关系主体的多样性决定2、由国际经济关系的统一性及特殊性决定三、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不同国家的个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间经济关系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

它是一个独立的、综合的、新兴的法律部门。

(二)特征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2、主体的复杂性:既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也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

自然人、法人等不具有公法上的管理权限,只能基于私法规则参加国际经济交往。

3渊源的多样性既包括国际规范,也包括国内规范。

既包括实体法规范,也包括程序法规范。

既包括公法规范,也包括私法规范。

既包括强行法规范,也包括任意法规范。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与基本原则一、渊源(一)国际法方面的渊源1、国际经济条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whether general or particular, establishing rules expressly recognized by the contesting states; (1)效力:仅对缔约国有效(2)种类: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主要表现为造法性的条约2、国际经贸惯例:“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international custom, as evidence of a general practice accepted as law(1)效力:当事人选择适用时有效(2)趋势:成文化发展(3)主要表现3、联大决议及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决议(二)国内立法1、形式:统一制分流制2、效力:本国域内(三)其他渊源1、判例2、学说二、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一)国家经济主权原则(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 Sovereignty of States)1、产生背景:发展中国家长期斗争的成果2、主要内容:国家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包括拥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并得自由行使此项主权。

”(1)国家对其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2)国家有权对其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3)国家有权将外国财产收归国有或征用。

3、WTO与国家主权问题(二)公平互利原则(The Principle of Mutual and equitable benefit)1.它是平等互利原则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发展。

2、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和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货币问题作出国际决定的过程,并且公平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3、其中,“公平”指“公正平等”、“公平合理”,它不仅要求形式上平等,而且要求实质上平等;“互利”即要照顾到有关各方利益。

4、在这一原则中,“互利”是核心和基础。

公平互利原则的实践:普惠制(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和WTO协定中给予发展中国家140余项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普惠制方案(GSP Scheme)➢给惠产品范围(product coverage)➢关税削减幅度(tariff cut depth)➢保护措施(protective measures)➢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受惠国家和地区(beneficiaries)➢有效期(duration)(三)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The princip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Development)1、主要内容:(1)基本目标:整个国际社会繁荣昌盛(2)基本范围: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3)首要途径:平等参与国际决策(4)中心环节:南北合作2、中心环节:南北合作典范:《洛美协定》——《科托努协定》3、新发展:南南合作南方共同市场、南方首脑会议、金砖国家峰会第四节国际经济法的主体(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一、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它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能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人格者。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

二、自然人(natural person)(一)自然人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资格1、必须具有一般的法律能力,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自然人必须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2、同时,还必须具有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的资格。

例如,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国际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我国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就受到限制。

(二)自然人的国籍与地位——作为一般民事关系主体,自然人通常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但因财力、物力所限,个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1、判断自然人国籍的依据2、外国人的法律地位——外国自然人在内国的特别权利能力,应完全根据内国法律及有关条约来决定。

三、法人(legal person)(一)法人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资格1、法人能否成为国际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取决于其权利能力的范围;2、法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一般依属人法确定。

(二)法人的国籍与地位1、法人国籍的确定标准2、外国法人的承认及其法律地位(三)跨国公司及其法律地位1、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是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2)特征:跨国性;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2、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与性质(1)法律地位●跨国公司在国内法上的地位——组成跨国公司的各个实体在国内法上并没有特殊地位,它们和所在国家的一般商业组织地位相同。

●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地位——跨国公司没有也不应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和能力,仅仅是国内法主体。

(2)性质:跨国公司只是一个经济实体,但并不是一个法律实体。

跨国公司的国际法律地位分析1. 有关争论(分析)特许协议国际商事仲裁2. 跨国公司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结论)跨国公司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思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跨国公司没有直接承担国际权利和国际义务的能力3. 得出上述结论的意义理论上:捍卫了国际法赖以存在的基础实践上: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二)传统的法律原则受到的挑战●当公司资格被投资者滥用且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时,应否否定其法人资格,使滥用公司资格的投资者直接面对社会公众承担责任?●如果母公司转移利润造成子公司的虚假资金状况甚至虚假破产,从而欺诈子公司的合法债权人,那么一味强调有限责任,是否有失公平,违反了民商法的诚信原则?●子公司完全听命于母公司的指示,并通过违约给第三方造成重大损害而子公司无力赔偿时,应否让母公司为这种违约造成的债务承担责任呢?(三)各国的态度与对策1. 有限责任原则2. 整体责任说代理说立法规定3. 特殊情况下的直接责任有限责任原则的例外集团公司法(四)母公司责任的依据●当子公司具有足够的独立性或必要的自主性,能独立行使章程规定的决策权时,有限责任的原则应占优势,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不负责任。

●当子公司在某些事项上的自主权被母公司剥夺,并对子公司及其债权人造成损害时,母公司对由此造成的特定损害承担责任。

●当子公司由于母公司的控制而基本或完全失去自主性时,母公司应对子公司的债务直接负责。

四、国家(state)(一)国家作为国际经济法主体的资格——作为主权者,国家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和直接承担国际法权利和义务的能力,有权缔约、有权取得和处置财产,以及有权进行诉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