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阅读(一)孟子语录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只好)舍弃鲜鱼而选择熊掌。
生命,原本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原本想要的。
(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二)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làn)焱(y 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 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注释1.女娲:女神名,传说是我国古代化育万物的创世神,有“抟黄土做人”的故事流传2.四极废:四极,指传说中支撑天体的四根立柱;极,边,端;废,毁坏,此指折断。
3.九州:传说中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地区。
4.爁炎:大火绵延燃烧的样子。
5.颛:纯朴善良。
6.狡虫:凶猛的禽兽译文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裂毁,天不能覆盖,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三)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在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
在大别山附近、、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四)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1)节选自《非子·储说上》。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骗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骗子就难行骗。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失实的,假的。
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凑数。
(2)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命令。
(4)必:一定,必须,总是。
(5)南郭:复姓。
(6)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7)请:请求,要求。
(8)为:给,替。
(9)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10)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
廪:粮食。
食:供养。
(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11)以:用,拿。
(12)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或遂。
(13)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4)逃:逃跑。
(15)立:继承王位。
(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
齐湣王继承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五)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注释耕:耕田的人。
耕者:指农民。
株:露在地面上树木的根和茎。
触:撞到。
走:跑。
折:折断。
因:于是,就。
释:放,放下。
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形状像木叉,就是犁耙。
冀:希望。
复:又,再。
得:得到。
为:被,表被动。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身:自己。
为:被。
政:政策。
治:管理。
以:用。
欲:想要。
身:自己。
者:……的人。
几个“而”的意思:第一个“而”:折颈而死:表示承接。
第二个“而”: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因果关系。
第三个“而”:表示转折。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六)对牛弹琴原文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释1.昔:曾经2.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
曾参(音骖),字子舆。
曾子,孔子之弟子。
3.为:给。
4.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5.清角:古雅的曲调的名称。
6.操:琴曲。
7.如故:像先前一样。
8.非:不是。
9.闻:听。
10.合:悦。
11.虻:吸血的苍蝇。
12.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13.鸣:鸣叫声,作名词。
14.掉:摇动,摆动。
15.奋:竖起。
16.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
17.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
原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
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
(七)楚王好细腰原文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注释昔:从前。
楚灵王:春秋中期楚国国君。
好(hào):喜欢。
士:男子。
故:所以。
之:的皆:都。
以:用,用来一饭:每天吃一顿饭。
节:限制,节制。
胁息:屏住呼吸。
带:束带。
比:等到,及至。
期(jī)年:一周年。
“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 黑:黑中带黄的颜色。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
等到一年后,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八)鹬蚌相争原文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擒)之。
注释曝:pù,晒太阳。
鹬(yù):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喙:huì,嘴,专门指鸟的嘴。
译文一只河蚌正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
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寓意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鹬和蚌都想致对方与死地,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礼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九)同舟共济原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济:渡河)。
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
两国的人民也将对方视为仇人。
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
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
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十)人买履原文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选自《非子·外储说左上》。
:春秋时代国,在现今省的新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
(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人的。
(代词)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
(动词)13.操:拿、携带。
(动词)14.已:已经。
(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
(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国人没能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死守教条,墨守成规的人。
(十一)执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鲁:鲁国,在。
执:拿。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初:开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