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浮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重为4 N,然后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 N,则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7 N B.4 N C.3 N D.1 N2.关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B.排开液体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3.关于物体沉浮条件及应用实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所受浮力大小相同B.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吃水深度变大C.橡皮泥捏成小船后可以漂浮在水面,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的D.潜水艇靠改变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4.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 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N/kg)( )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 NB.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C.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 gD.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 cm35.甲、乙两实心球静止在液体中,如图所示:(1)若甲、乙体积相同,甲、乙所受浮力大小是(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判断(2)若甲、乙质量相同,甲、乙所受浮力大小是( )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无法判断6.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盛水的烧杯,一个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金属块且金属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

现将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刚离开水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减小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大C.金属块所受浮力逐渐减小 D.台秤的示数逐渐增大7.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在1~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B.在1~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C.在4~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D.在6~8分钟,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8.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 N。

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5 N B.7 N C.14 N D.12 N9.用细绳连在一起的气球和铁块,恰能悬浮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内如图所示位置,若用力向下轻轻拨动一下铁块,则气球和铁块的浮沉情况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A.下沉,变小 B.下沉,变大 C.上浮,变小 D.悬浮,不变10.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C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结果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到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A、B两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 A>F B>F C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ρB>ρC二、填空题11.一只质量是790 g的实心铁球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N,放入水银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是____N。

(ρ铁=7.9×103 kg/m3,g取10 N/kg)12.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为30 kg的鹅卵石。

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2.5×103kg/m3,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为____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

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13.彤彤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个内有“生日快乐”字样的小水晶球。

彤彤想知道小水晶球的密度,于是她找来量筒、小玻璃杯和水,用如图所示的步骤测量出小水晶球的密度。

由图可知:水晶球的体积是____cm3,水晶球的质量是____g,水晶球的密度是____g/cm3。

1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6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4N,则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N.15.一重物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将重物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重物所受浮力为N;若改变重物浸没在水中的深度,重物所受浮力大小.16.一个物体重15N,体积为1dm3,如果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在水中将(填“上浮”、“下沉”、或“悬浮”),若下沉,沉到水底时对底部的压力是N.17.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块漂浮在水中,盛放在大烧杯内,如图所示,则冰块受到的浮力为N18.如图所示,密度为0.6×103kg/m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静止在某液体的表面上时,刚好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则液体的密度为kg/m3,此时木块的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N.三、作图题19.如图所示,作出烧杯中小球静止在水面上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20.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F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F1____(填“>”“<”或“=”)G。

(2)如图乙所示,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排。

(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F2,则F2____(填“>”“<”或“=”)F1。

(4)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导过程)18.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__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 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____ρ水(填“=”“>”或“<”),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_______________。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

结果发现:1.1刻度线是在1.0刻度线的____(填“上”或“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_____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用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计算题19.把一个体积为17.8 cm3的空心铜球放入水中,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

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g取10 N/kg,求:(1)空心铜球的重力。

(2)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20.图甲是修建造码头时,用钢缆绳拉着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向以0.3 m/s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情景。

图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求:(取水的密度为ρ=1.0×103 kg/m3,g取10 N/kg)(1)长方体A的高度。

(2)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

(3)长方体A的密度。

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答案:1---4 DBAA 5. (1) A (2) C 6----10 DCDAB 11. 1 7.9 12. 50 20013. 10 30 3 14. 7.5×103 15.16.17. (1) = (3) = (4) F 1=G ,F 2=G +G 排-F 浮,且F 1=F 2,所以F 浮=G 排18. (1) 漂浮 (2) > ρ水H /ρ液 (3) 下 不均匀 (4) 向容器中加油(或换用细长的容器) 19. 解:(1)空心铜球悬浮在水中:V 排=V =17.8 cm 3=17.8×10-6 m 3,F 浮=ρ水gV 排=1.0×103 kg/m 3×10 N/kg ×17.8×10-6 m 3=0.178 N ,小球悬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G =F 浮=0.178 N(2)由ρ=m V 得,铜球的实心部分的体积:V 实=m ρ铜=G g ρ铜=G ρ铜g =0.178 N8.9×103 kg/m 3×10 N/kg =2×10-6 m 3=2 cm 3,铜球中空心部分的体积:V 空=V -V 实=17.8 cm 3-2 cm 3=15.8 cm 320. 解:(1)由图乙可知,长方体A 从下底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所用的时间t =15 s -10s =5 s ,根据v =st可得,长方体A 的高度s =vt =0.3 m/s×5 s =1.5 m(2)由图乙可知,前10 s 钢绳的拉力不变,等于物体A 的重力,此时物体在水面以上,所以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G =F =3×104 N ;10~15 s ,钢绳的拉力减小,是物体A 从与水面接触到完全浸没,由图可知,当A 完全浸入水中时,拉力F ′=1×104 N ,所以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 浮=G -F ′=3×104 N -1×104 N =2×104 N(3)根据F 浮=ρ水gV 排可得,A 的体积V =V 排=F 浮ρ水g =2×104 N1×103 kg/m 3×10 N/kg =2 m 3,所以A 的密度ρ=m V =G Vg =3×104 N2 m 3×10 N/kg=1.5×103 kg/m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