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答题说明:在每小题后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以下哪一项不是激励的原则( )A.引导性B.公开性C.按需激励性D.时效性2.关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以下哪项描述不正确( )A.人的需要按层次排列的,从低层次需要到高层次需要B.人的行为动机是为了满足他们未满足的需要C.只有当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会有向高层次发展的需要D.当高层次需要发展后,低层次需要就不再存在3.以下哪项不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 )A.工资水平B.工作的成就感C.工作环境D.福利待遇4.激励的起点是( )A.动机B.需要C.行为 D.信念5.下列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工资B.机会C.奖金 D.成就感6.以下条目中,不属于归因理论中人们解释成功失败时的主要原因的是( ) A.能力B.机遇C.突发事件D.任务难易程度7.关于激励,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激励是目标导向性的、B.激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C.激励仅是管理者的事 D.激励可引导人出现有利于团队的行为8.( )是激励的内在要求A.合理性原则 B.时效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引导性原则9.关于公平理论,以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公平即经济报酬均等B.报酬的公平与否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C.公平不是平均主义 D.客观评价工作业绩是公平分配的前提10.归因理论中,任务的难易程度属于( )A.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B.外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D.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二、多选题答题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选择:1--5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激励原则包括以下哪些条目( )A.引导性B.公开性C.按需激励性D.时效性E.合理性2.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有( )A.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C. 强化理论D.双因素理论E.成就需要理论3.员工需要的特性有( )A.个体差异性B.动态性C.复杂性D.潜在性 E.交错性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中所涉及的三种需要是( )A.成功的需要B.权力的需要C.情谊的需要D.成就的需要E.社交的需要5.归因理论中,解释实践的成败有三个维度,分别是( )A.控制点B.稳定性C.时限性D.交叉性E.可控性6.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A.强化理论B.公平理论C.期望理论D.归因理论E.双因素理论7.激励水平公式中,激励等于( )的乘积A.目标 B.投人值C.期望值D.关联性E.效价8.关于强化理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对于某一护士,所使用的强化手段尽量不变B.实施负强化能收到迅速、有效的结果,护士长可以经常采用C.尽量使用内部强化的手段D.给予下属的正强化要及时E.负强化和惩罚本质上是一回事情9.属于行为改造理论的是( )A.强化理论B.目标理论C.期望理论D.归因理论E.双因素理论10.当员工感到不公平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A.曲解自己或他人的付出或所得B.采取某种行为使得他人的付出或所得发生改变C.采取某种行为改变自己的付出或所得D.选择另外一个参照对象进行比较E.辞去他的工作三、是非题答题说明:请在表述正确的句子前面的括号内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 )l.激励的起点是人的动机。
( )2.公平性原则是激励的内在要求。
( )3.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了适度和公平两个要求。
( )4.激励要求遵循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中阐明,每个人拥有三种需要:权力的需要、情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6.在双因素理论中,护士的工资属于激励因素。
( )7.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不满意到没有不满意的连续性过程。
( )8.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不满意到满意的连续性过程。
( )9.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没有满意到满意的连续性过程。
( )10.在强化理论中,负强化和惩罚本质上是一致。
四、填空题1. 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2. 激励的的基本模式为需要一目标一需要被满足,并通过反馈构成循环。
3. 激励的原则有引导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4.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了和两个方面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中阐明,每个人拥有三种需要:、、和成就的需要。
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两个囱素指的是和。
7.归因理论中,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分别是能力、、和。
8.行为改造型理论包括了和。
9.强化指能使的一切刺激。
10.所谓归因,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和。
五、名词解释1.激励2.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3.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4.强化5.正强化6.负强化7.惩罚8.消退9.归因六、简答题1.简要回答激励的基本模式。
2.简述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3.什么是强化理论中的“惩罚’?简单分析“惩罚’’措施的利弊。
4.简要回答惩罚与负强化的关系。
5.简要阐述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七、论述题1.如果你是护士长,请阐述怎样在你的管理中应用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 2.请根据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分析你自身的权力的需要、情谊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并阐述你认为怎样的激励措施才可以对你起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 2.D 3.B 4.B 5.A 6.C 7.C 8.D 9.A l0.A二、多选题1.ACDE 2.BDE 3.ABCD 4.BCD 5.ADE6.BC 7.CDE 8.ABE 9.AD l0.ABCDE三、是非题1.×2.×3.√4.√5.×6.×7.√8.×9.√l0.×四、填空题1.需要2.动机行为3.按需激励原则时效性原则4.激励要适度激励要公平5.权力的需要情谊的需要6.保健因素激励因素7.努力任务难度机遇8.强化理论归因理论9.个体操作性反应频率增加10.因果解释推论五、名词解释1.激励是指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人的内在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从护理管理的角度来理解,激励就是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工作绩效。
2.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属于外在因素,能维持职工安心工作,是导致员工不满意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
如职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组织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
3.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属于内在因素,注重工作本身对职工的意义,有利于激励职工的进取心,主要与员工满意存在或不存在有关。
如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悦等。
4.强化指采用有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出组织所需要的行为并使之固化的过程。
5.正强化是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这个行为得到巩固、保持和加强的过程。
6.负强化对出现的某一良好行为,可以避免不良的刺激(即负强化物),而使该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是好行为导致不良刺激消失的过程。
7.惩罚对某一坏行为给予否定和不良刺激,使之不断地减弱或消退,是坏行为导致不良刺激出现的过程。
8.消退指在某一行为出现后,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反馈,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判定无价值而导致此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
9.归因归因是指观察者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六、简答题1.简要回答激励的基本模式。
激励的基本模式为:需要一动机一行为一目标一需要被满足,通过反馈构成循环。
从这个基本模式看,激励的过程就是满足需要的过程。
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个体发挥高水平的主观能动性,向着预定目标奋斗。
2.简述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赫茨伯格认为:与人努力工作的动机相关的因素有两类,其一:保健因素,其二:激励因素。
这是一个从不存在满意到存在满意的连续性过程,也是一个从存在不满意到不存在不满意的连续性过程。
双因素理论认为,导致员工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员工不满意的因素是有本质差别的。
保健因素,又称为维持因素,属于外在因素,是导致员工不满意存在或不存在的原因。
这类因素能维持职工安心工作,如职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组织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
保健因素本身不会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但能够阻止激励作用的发生。
激励因素,属于内在因素,注重工作本身对职工的意义,有利于激励职工的进取心,主要与员工满意存在或不存在有关。
这些因素包括了: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悦等。
赫茨伯格认为:“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同样,“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
只有重视员工的成功感、责任感、对他们的工作认可等才能真正使员工满意,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
3.什么是强化理论中的“惩罚”?简单分析“惩罚”措施的利弊。
惩罚是对某一坏行为给予否定和不良刺激,使之不断地减弱或消退,是坏行为导致不良刺激出现的过程。
例如对于年服务态度差而引起投诉的护士给予批评和扣除奖金的处理,从而杜绝护士服务态度差的现象。
惩罚属于消极的行为改变手段,容易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从长远来讲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者要擅长运用正强化,引导员工的正性情绪,以激励员工的行为朝向组织目标。
4.简要回答惩罚与负强化的关系。
联系:都是通过强化期望达到行为改造目的方法。
区别:负强化:对出现的某一良好行为,可以避免不良的刺激(即负强化物),而使该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是好行为导致不良刺激消失的过程。
即是不良刺激一直都存在,然后好行为出现,不良行为消失。
惩罚:对某一坏行为给予否定和不良刺激,使之不断地减弱或消退,是坏行为导致不良刺激出现的过程。
5.简要阐述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提出,认为预测一个人想做什么和他投入多大的努力去做,取决于三个变量。
第一,期望值,指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努力能否使自己达到良好表现的主观概率。
影响个人期望值的因素有个体过去的经历、自信心、对面临任务难易程度的估计等。
第二,关联性,是个体对于良好表现将得到相应回报的信念,即工作成绩与报酬的关系。
第三,效价,指奖励对个人的吸引程度,即个人在主观上对奖励价值大小的判断。
由此看出,激励水平的高低可以由以下公式表达:激励水平(M)一期望(E)×关联性(I)×效价(V)。
从公式可以看出,激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期望值、关联性和效价乘积的大小。
只有当这三者都高时,才能真正达到高激励水平。
七、论述题1.如果你是护士长,请阐述怎样在你的管理中应用马斯洛的层次需要论。
(1)了解分析护士的需要。
(2)采用多种方法满足护士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