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
课程代码:05034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学时:72
学分:4.5
制订人:
审核: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34
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
英文名称: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性质:职业技术学习领域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4 实验(训)学时:18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高频电子线路模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各种电路的内在联系,以期达到能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
同时也为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
本课程旨在讲述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学完课程后,学生应能建立非线性的概念,在掌握模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同时,分析、设计电路的能力与专业素养也将得以提高。
三、前导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及《模拟电子技术》,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电路模块及低频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本课程的理论及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高频非线性电路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可以面向应用岗位。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将通信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模型,分解成若干教学内容,在理论课中,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课程中,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作为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与定性认识,再通过设计性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例题,学生相应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
通过在教师指导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交互进行,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应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会判别并得出正确结论
3.能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求解从工程中抽象出的逻辑问题
4.能解决与专业有关的某些高频线路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工程计算和分析能力5.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的知识,对后续课程做良好的铺垫
二、具体目标
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电路系统的非线性及本课程的特点。
2.掌握LC串并联回路的组成、原理及特性;
3.掌握LC阻抗变换电路的结构、分析方法;
4.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5.掌握丙类调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掌握反馈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7.掌握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8.掌握调幅信号的定义、表达式、波形、频谱等基本特征
9.掌握典型的幅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性能特点
10.掌握调角信号的波形、表示式、频谱等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知识技能
4
5
备注:主要知识点前加“*”号;核心实验(训)项目前加“#”。
6
二、情感态度
首先通过第一堂课,要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课程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高频电子线路》的目的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整门课程分成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两大模块,通过引导、推导和实验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模块的组成和模块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逐渐培养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再次,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将高频电子线路的相关内容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渗透,并培养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以取得帮助;最后,授课过程中增加在生活中接触到高频电路的知识与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乐于探究其实现手段、实现过程,并乐于接触并了解国内外高频电路的发展成果及其趋势。
三、学习策略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习策略的适合与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效果。
在高频电子线路教学中,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够有的放矢去组织学习;第二,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预习和自学的能力,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并记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整理归纳的习惯,这样才能把上课所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发现和总结自己的不足;第五,组织学生联系实际,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手段的能力,能够从多个渠道获取知识,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
一、教学组织
1、讲练式教学
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后,选择一些有典型意义、有启发性、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做,通过练习,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掌握解决各类问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
2、问题探究型教学
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不断提出问题和同学们共同探索。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根据设定条件一步步地提出解决办法,使学生从中领会思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案例教学
为学生提供一种模仿、借鉴和引申的范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实施条件
实施本课程需要的师资要求可包括:
1.课程主讲教师必须是工科电子或通信相关专业毕业,具有一定《高频电子线路》教授经验。
2.课程主讲教师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
3.主讲教师必须在讲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授学生相关实验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实施本课程的设备要求包括:高频电子线路相关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三、学习场所
理论课程在教室讲解,实验实训项目在实验室开展。
第五部分课程考核与评价
主要指学生学业考核和教学评价。
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可以体现各课程在评价上的特殊性。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的教师评价表、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
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实训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一、学业考核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实训成绩独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二、教学评价
包括教与学的两方面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打分的教师评价表、教学资料的检查、教学督导等三个方面。
学生评价主要包括实训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第六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应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教学资源
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室开展相关实验
二、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建议
选定教材:《高频电子线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规划教材,内容全面,讲解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