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中考语文试卷B卷

辽宁省中考语文试卷B卷

辽宁省中考语文试卷B卷一、基础·运用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北京)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A .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3)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4)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A .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 (11分)(2019·安徽模拟) 你所在的学校计划举行以“关注全民健身,参与健康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现状分析】分析下面的图表,从中得出两条有效信息。

(2)【运动推荐】请从下面常见的体育运动形式中选取一项你最了解的推荐给大家。

(不少于50字)打乒乓球游泳跑步打篮球踢足球(3)【赛场风云】学校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下面的一段文字是开幕式上八(5)班的解说词。

读后请你完成小题。

他们朝气蓬勃,精神焕发。

统一的服装,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A】充分彰显了他们争创佳绩的决定和信念。

他们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B】时刻准备着在茵茵的操场上大展宏图。

今天,飞扬的尘埃,炽热的骄阳,将随着他们淋漓的汗水,铺就通往胜利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为八年级(5)班的同学们加油,祝他们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①【A】处划线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②【B】处划线句有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请你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文意完整。

________。

3. (10分)(2012·无锡) 根据课文默写。

(1)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2)学而时习之,________?(《论语》)(3)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4)居高声自远,________。

(虞世南《蝉》)(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8)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9)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10)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4. (11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夹岸数百步又夹百千求救声B . 便舍船,从口入同舍生皆被绮绣C . 悉如外人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 . 寻向所志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武陵人捕鱼为业为坻,为屿,为堪,为岩B . 其中往不种作此之谓失其本心C . 闻之,欣然规往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 . 后遂无问津者似与游者相乐(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从“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以看出,桃源人害怕见到外面的人。

B . 桃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既表明他们生活富足,又表明他们热情好客。

C . 文中的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极狭,仅容一人出入;洞口在山上,其下正是溪的发源地,长达数百步的桃林恰好至此而尽。

D .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三、名著阅读 (共3题;共15分)5. (5分)名著阅读。

某图书编辑部准备编辑一本《梁山好汉传奇》,为了让图书内容更直观,准备在扉页编排“梁山英雄谱”,以下是鲁智深的英雄谱。

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英雄性格: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经典事件: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请仿照示例,选择你熟知的一位水浒英雄,拟写一则英雄谱。

6. (5分)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一回写得最为精彩,为什么?7. (5分)名著阅读。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请说出对应的人物。

A.他,知识渊博,机智勇敢,沉着果断。

他是一个神秘浪漫的人,也是一个反抗压迫、支持正义的战士。

()B.他,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

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C.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

()D.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8. (10分)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立,尾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汉语言大词典》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科技文萃》材料三:1907年美国开巴高原一片葱绿,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可常常被贪婪的狼暗算。

当地人恨透了狼,用了25年的时间,消灭了狼和一切鹿的天敌,开巴高原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大量的繁殖。

不久,鹿吃光了所有能吃的绿色植物,整个高原,绿色消退,枯黄蔓延……后来美国很多地区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作恶的鹿与冤屈的狼》材料四: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

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的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

我很吃惊。

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

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

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

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爬坡延迟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并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母狼的智慧》(1)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狼的认识。

(2)据报道,和狼一样同属于保护动物的南昌动物园的一只小华南虎近日却遭到了虐待。

2015年1月21日,网友“喆服的俊”在网上发布了一段监控视频称,南昌动物园员工虐待新生1个多月的小华南虎。

视频显示,饲养员随意抓起幼虎前肢左右甩动,并从高处抛向地面。

请问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该怎样劝说这位员工呢?9.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有些人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胁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幺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高贵而尊严,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即使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

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

”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起敬,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出,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

有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扭曲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竟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

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那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得了。

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6月,当我赶到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结束了,谁能预测自己考试后的人生?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竟然会奔波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