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2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34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56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7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8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9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0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11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12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1314流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1516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17不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1819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20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21靠性。
22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3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24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25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26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2728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9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30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31节光线的强弱。
32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33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34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35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白亮圆形的视36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37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38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39407、注意事项41a.镜头的选用4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43如:目镜5X 物镜50X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50=250倍44b.对光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4546用).47c.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4849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50可看到物像。
51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52d.找标本53移动原则: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细胞,要移到中央来,需要向左5455上方移动载玻片。
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上下颠倒,左右56相反).57易考易错考点:58当活动目镜和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始终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598.用显微镜观察永久装片(血涂片、有丝分裂装片、叶片结构的切片)玻片标本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6061装片:用生物体整体,或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材料制成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6263涂片:将液态的生物实验材料涂在玻片上制成的玻片标本6465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二章生物与环境6667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68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69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70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7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a.生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生物因素的影响)7273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74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关75系。
大豆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菟丝子与大豆是寄生关系。
)76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77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78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79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80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81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8283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84类迁徙、夏眠等。
85第三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86871.生态系统的组成88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892)组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90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9192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
生态系统的成分缺一不可。
93942.生态系统的类型:95湿地、森林与海洋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
96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
97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
98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99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
100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也是地101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102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103104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105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1061071.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108步骤: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遮光处理(目的:109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110111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112113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叶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114官。
115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16表达式:117118119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120粉)和氧气】121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122物、储存能量123意义:①植物自身需要;②人与动物最终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应用:①“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②温室里增施“气肥”124125(二氧化碳)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使蔬菜早熟丰产。
1263.叶的结构和功能127表面:(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128起保护作用129保卫细胞:半月形,中间的成对存在,含叶绿体,中间130的孔隙叫气孔,131叶肉: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132海棉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里面含叶绿体较少.133叶脉:支撑作用:含网状脉和平行脉134具有输导作用:导管——运输水和无相盐135筛管——输送有机物注: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136137户”138139 140 141142 4. 根:生长在土壤中,起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及贮存养料的作用。
143144 (1)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在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145 的成熟区。
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146 区(长长)和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147 (2)根的长度不断增加的原因: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②伸148 长区的细胞不断成长,体积增大. 149 5.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150 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151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在根尖最前端,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细胞内有大的液泡,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壁薄,内有较小的液泡,细胞能伸长,是生长最快的区。
分生区细胞体积小呈正方形,细胞絯大,具分裂能力。
152153(1)周围水溶液浓度<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154(2)周围水溶液浓度>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1556.应用: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156蔫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157158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159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601)六类营养物质:糖类(最主要供能物质)、脂肪(备用能量)、蛋白质(细胞161重要组成成分)、水(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无机盐和维生162素。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1632)人体内三大主要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也是大分子有机物,需164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物质,不需要消化,165直接吸收。
)166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167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鸡蛋、猪168肝)169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
注意与脚癣的区别,脚癣170是一种真菌引起的传染病,也称脚湿气)、消化不良、食欲不171振等。
(谷类、猪肝)172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蔬菜、水果)173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VD 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174(鱼肝油、猪肝)1754)缺铁引起贫血(猪肝)。
缺钙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176缺碘得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海产品、豆制品等)1772.鉴定食物成分的方法178179淀粉遇碘酒变蓝色。
180蛋白质高温会凝固,蛋白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有臭味。
181脂肪能在纸片上留下“油斑”。
1823.营养合理的食谱的构成1831)应摄入最多的食物是淀粉类物质,青少年应该多补充蛋白质。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184185配;饮食要定量3)早上和中午都要吃饱吃好,晚上要吃少。
早中晚能量比3:1864:3187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188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189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
包括口腔(牙齿是最硬的器官)、咽(食物、190191空气的共同通道)、食道(食物的通192道)、胃(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蠕动搅磨食物)、小肠(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193194部位)、大肠、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