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第一篇调理概说本章摘引古籍原文,重点阐述对病人的饮食起居,七情,劳逸,房室,寒温等调护方法。
使只和适而不乱,顺应病情而不悖。
调护者若能帮助和督促病人做好上述各项调理,则有助于病人康复。
第一节调七情七情为多种疾病的发病内因,在疾病过程中影响尤重。
古代医家不惟重药疗尤重疗人之心,认为不知疗人之心,是尤舍本逐末,不穷其源而攻其流,与求疾病,安可得乎。
又认为精神衰退,服药无益。
调护者须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尽力设法消除紧张,恐惧,忧虑,烦脑等精神刺激使之安心治疗,以助药力。
一、疗心须知【原文】恬憺虚无①真气从之,精神内宁,病安从来。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注释】①恬憺(dàn淡)虚无:恬淡,安静的意思。
虚无,张景岳说:漠然无所动于中。
【释义】思想上要保持安静,不为贪欲所动,真气就能够顺从人体的机能,精神要守护在内,不要过多好散,疾病还能从何处产生呢?【原文】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①忧,恐。
怒伤肝,悲胜怒。
喜伤心,恐胜喜。
思伤脾。
怒胜思。
忧伤肺,喜胜忧。
恐伤肾。
思胜恐。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注释】①悲:按〈〈天元纪论〉〉``悲``作``思``。
【释义】人有五脏之气化为五志,形成喜怒悲思恐等不同的情志。
怒能上肝,悲哀能抑制怒气。
喜能伤心,恐能抑制喜气。
嘶能伤脾,怒能抑制思虑。
忧能伤肺,喜能抑制忧愁。
恐能伤肾,思虑能抑制恐惧。
【按语】古籍中灵活应用五行配五脏,五志,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治疗因七情刺激的疾病,其病例屡见不鲜。
【原文】故凡思虑伤心,忧悲伤肺,忿怒伤肝,饮食伤脾,淫乱伤肾。
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力,唯要在心药也。
何为心药?予引林鉴堂诗曰:自家心病自家知。
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此之谓心药。
以心药治七情内起之病,此之谓疗心。
(〈〈寿世青编卷上勿药须知〉〉)【按语】心病还须心药治,以情治情,虽靠病人自克,尤须调护人员予以开导劝解。
【原文】谚有之曰①:药补不如食补,我则曰:食补不如精补②,精补不如神补,节饮食,习精神,用药得宜,病有不痊焉者寡矣。
(〈〈医学切要全集论补法〉〉)【注释】①谚之有曰:民间有谚语说。
②精补:指补充物质精微,爱惜精气。
二、疗心法【原文】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幕①之累,外无伸巨之形②,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故毒药③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④而已。
(〈〈素问移精变气论第十三〉〉)【注释】①眷幕:追求,羡慕。
②外无伸巨之形:在外不因追逐名利以劳碌其形体。
③毒药:古代乏指一切药物。
张景岳说: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④祝由:祝说病由,不劳针石,不用药物。
故有专以祝由来治病者,称为祝由科。
【释义】古代人巢居穴处,追逐生存于禽兽之间,以运动形体来御寒,到阴凉之处以避暑,其内无追求羡慕以累及精神,其外无追逐名利以劳碌其形体,处在这种安静闲适的环境中,则其精神内守,邪不能深入侵犯。
所以当其患病时,既不需要药物来治移易改变精气,病就可以治愈了。
【按语】``祝由``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精神疗法。
可起到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转移精神,对其内心有着安慰和寄托作用,使之去掉包袱,安心养病。
此法后来被巫医利用,变成迷信的符咒。
某些医院设置的``疾病咨询科``,类似于古时的``祝由科``。
【原文】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①而不加治,无何②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嘱③使勿逐,守瞋恚④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注释】①货:财物。
②无何:不久。
③嘱:嘱咐。
④瞋恚(hui会):愤怒。
【释义】又有一个太守患病了,华佗(替他诊断后)认为(服药不会有效),需要让他大发一顿脾气才能好。
于是向他索取了丰厚的诊金却不进行治疗,不久,又丢下病人离去,并留一封信骂他。
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捕杀死华佗。
太守的儿子知道此事的原委,就嘱咐差役不去追赶。
太守愤怒到极点,气得吐了几升黑血,病也就好了。
【按语】此太守思虑过多,故以怒胜思的治法获效。
【原文】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①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胜悲,以谑狎②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布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必欺罔③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怒,以虑彼治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谪怪④无所不至,然后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若胸中无材器之人,也不能用此五法也。
(〈〈儒门事亲三卷九气感疾相更为之衍二十六〉〉)【注释】①怆恻(chuang ce 创策):悲伤也。
②谑狎(xue xiu 血匣):亲近而不严肃地开玩笑。
③欺罔(wang枉):欺骗。
④诡诈谪(jue謫)怪:怪诞奇异的手段。
【原文】病人自克不可恚,怒,悲,忧,叫呼,愤恨,骄恣情性,信任口腹,驰骋劳役,惟宜清净恬淡耐烦为宜。
(《东垣十书外科精义上卷》)人当卧病,务须常存退步心,心能退步,则方寸之间,可使天宽地旷,世情俗味,必不致过恋于心,纵有病焉,可计日起矣。
不则,今日当归,芍药,明日人参,甘草,是以江河填漏卮①,虽多无益也。
先儒②有言。
予卧病时,常于胸中多书死字,每数书过,顿觉此心寂然不动,万念俱灰,四大③皆非我有,又何病之足虑哉!虽然此惟可与达者言也。
(《养生三要病家须知》)【注释】①卮(zhi之):古时盛酒的器皿。
②先儒:古时有学问的人。
③四大:佛教名词,指水,火,地,风四种构成色法(相当于物质现象)的基本元素。
【原文】病者宜养病人赖元气以生,元气耗尽则死,脏腑阴阳无偏则无病。
偏则有病,医之使无偏也。
善养病者调护之,务期安静,医药有当,自能速愈。
奈骄傲暴肆之人,病则难愈,因其不静,使气血乱动,以偏之阴阳无可复归之时。
而又不静,助其偏胜,四窜于相克之径,妄生杂证。
助六淫之外伤,则见实证,助七情之内伤,则见虚证,若耑①成一病,则对证施治尚属易愈。
若前证未愈,后证又成,而病者任发七情,其阴阳时刻妄窜,所见脉证无定,医者但据诊时脉证立方,其误非清。
故戒骄躁,节喜怒,使元气归复,为愈病第一要务。
(〈〈王氏医存四卷病养〉〉)【注释】①耑(zhuan专):专的异体字,单纯的意思。
【按语】调护者应当勉励病人,``既来之,则安之``,丢掉包袱,去除杂念,配合治疗,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否则再多的药物治疗也是无益的。
【原文】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理瀹骈文续增略言》)病时烦躁,急难解释,惟弦索之声可以悦耳;可以引睡,或令盲妇,歌女,轻拨琵琶,浅度一曲,已弛病之一助也。
(《棣香斋丛书侍疾要语》)【按语】音乐舞蹈,可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疾病的痛苦,还可以神怡情,于养病有意。
当代宜以现代化设施代替歌女盲妇。
若于病房应允许病人戴耳塞使用收音机。
万不可专以为``静``才利于养病,而和谐之音乐又未尝不利于养病呢?【原文】人当有疾病时,其气血循环势多阻竭,方寸间①自多烦恼。
在平日涵养有素之士,夷然②处之,当无问题。
在性情急躁之人,凡患疾病,因其意识卑怯,偶尔稍拂③其旨,即心情不快,则易愤怒,愤怒之时,血液上升,心肝而经之火大动,若不自加忍耐,终受大害。
倘遇不起情之事,只须逆来顺受。
至侍疾人或有不周到处,亦姑且宽恕,在彼得免责罚,在我省却烦恼,静心调养,病自易愈。
(〈〈医药卫生服侍部〉〉)【注释】①方寸间;心中。
②夷然:泰然,镇定的样子。
③拂:违背。
【原文】病有十可治;静坐观空,诸事凭天一也;烦恼面前,以死譬之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强自宽解三也;造物劳我以生遇病,稍间反生庆幸四也;宿业现逢,不可逃避,欢喜领受五也;家室和睦无谪①之言六也;众生各有病根,常自观察古治七也;风露谨防,嗜欲淡泊八也;饮食宁节毋多,起居务适毋强九也;觅高明亲友,讲开怀出世之谈十也。
一切世味淡然,但得自在逍遥随缘度日,此即却病神方,又是长生妙法。
未病者能依此言,即可免病。
既病者能依此言,即可速愈。
病后之人,能依此言,又可以久长无病而久长康健矣。
病有十不治窘②若拘囚,无萧洒之趣,二也;怨天尤人,病生烦恼,三也;今日预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躁刮,耳目尽荆刺,五也;以死为若,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难舍之想,十也。
(〈〈医药卫生录调养部〉〉)【注释】①谪:指责,责备。
②窘:十分为难,无法摆脱的处境。
三、劝解方【原文】快活无忧散:除烦恼,断妄想,左二味等分为细末,用清净汤调服。
铭心快活方:治一切忧愁思虑不宁,以及厚欲不遂等症。
(醒世良方)足,时刻存想此字,能除一切妄念。
乐,时刻存想此字,能除一切烦恼,此二味用清净汤调用,但不饥不寒,无灾无病,即是现享大福。
试将不如我者比量,则我之受享多矣。
以此为乐,方是真乐,知足常乐四字乃铭心法也。
和气汤:忍,忘,左二味和匀,用不语唾送下此方。
先之以忍,可以除一朝之忿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戚也;更饮醇酒数杯,使醺然半酣尤佳。
延年独睡方,治一切虚弱,劳伤,吐血,痰喘等症。
(醒世良方)独睡,须要静乐,切忌思忧,此一味久服,令人精神康健,却病延年。
无比逍遥汤:治伦理难医之症。
宁耐一个,糊涂一个,学聋一个,正经三分,痴呆七分,五味调匀,用感化汤下,如前症未便即愈,再加逍遥一味服之。
(〈〈卫济余编上册卷二醒世〉〉)【按语】以上五方用于治疗七情为病,或病中遇事伤及七情者。
其方各有所宜。
快活无忧散:宜用于因所愿不遂而病,或病中妄想者,用此方劝解。
铭心快活方:用于因欲妄不遂,忧愁致病,或病中尤不解者,以此方劝解。
和气汤:宜用于因受人凌辱,心胸狭隘而不开者,或病中受欺凌而不解,宜用本方劝解。
独睡方:可用于疾病缠身,烦躁不宁者。
无比逍遥方:适用于郁怒伤肝,忧虑太过伤脾的疾病,而于病中尤不能摆脱者。
无病者切不可滥用上述各方,用后会使人意志消沉,失掉进取之心。
第二节慎起居凡劳逸作息,房事生活,居处寒温均属于生活的范围。
若起居不慎,房事太多,劳逸失度,寒温失宜均会导致疾病。
既病之后,尤当谨慎,否则加重病情,有损于治。
调护者须关心病人的生活起居,根据病情需要,予以调适。
一、适寒温【原文】病在肝,禁当风。
病在心,禁温食热衣。
病在脾,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病在肺,禁寒饮食寒衣。
病在肾,禁犯焠娭①热食温炙衣。
(《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注释】1 焠娭(cui ai 翠哀):热也。
张景岳:烧爆之物也。
【释义】肝属风木应春,故肝病禁忌当风吹。
心属火应夏,故心病禁忌热饮食,热衣。
脾属土应长夏,喜燥恶湿,故脾病宜忌饮食过温,过饱,湿地,湿被和潮湿的居处环境。
肺属燥金应秋,寒易伤肺,故肺病宜禁忌寒冷饮食,及衣服过于单薄。
肾属水应冬,若肾阴虚阳亢则恶火,故应禁忌火烫和烘烤的衣服和炙缚过热的饮食。
【按语】脏腑属性不同,调护各异。
调护者须辨证施护,方合病情,有助于药疗。
【原文】黄帝曰:便其相逆这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①,暑无汗出;饮食者,热无灼灼②,寒无沧沧③,寒温适中,故气将持,及不致邪僻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