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二年级语文辅导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
今天,WTT为你带来二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二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
在教学二年级阅读拓展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
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
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文章《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
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
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
比如《妈妈的爱》的教学,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
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
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
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
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
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如我在教学《不懂就问》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
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建议(一)抓住感性而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体察人文情怀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感动人的艺术。
所谓“感人心者,莫乎于情”。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被选进教材的文章都包含着浓郁的感情色彩。
新的语文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很多,而且更能打动学生的心,如《风娃娃》、《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假如》等。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之中,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体察人文情怀,接受情感的熏陶、感染。
如一位老师在教《假如》时,是这样处理的:1、媒体辅助,引发情感体验。
一开始,课出示呼啸的北风,孩子们不由自主地用手抱住了身体,缩着头,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寒冷的冬天,接着出现在寒风中萧瑟的小树,来感受小树轻轻的叹息,这时,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孩子们在媒体的辅助下一下子进入了情境。
2、言语描述,填补情感空白。
在背景音乐中,老师用极具渲染色彩的声音描述鸟妈妈去远方寻食,小鸟苦苦等待的情景,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
3、生活再现,缩小情感距离。
老师即性在课间拍了小朋友课外活动的情境,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并同西西孤独地坐在屋里望着窗外发呆的情景进行明显的对比,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西西的孤独与无助。
又如胜利小学陆红老师上的《从现在开始》则采用了模拟体现,来实现感情迁移。
课文中有一个片断,轮到袋鼠上任了,他激动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低年级的孩子却很喜欢跳,一下课就蹦来跳去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感觉跳着走路是很好玩的,于是老师就设计了让孩子们不停地跳一分钟,结果孩子们都累坏了,跳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真正体会到了它的不合理性。
(二)采用灵动而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特点如《纸船和风筝》中漂与飘的教学在孩子读第2自然段时,老师随机板书:漂在读第4自然段时,板书:飘师:都是piao,怎么不一样呢?生:纸船在水里漂,所以有三点水;风筝在风里飘,所以有风。
(画水、风)师:原来偏旁不一样,字义也不一样啊!纸船顺水漂呀漂、风筝乘风飘呀飘,多美呀!谁来当纸船?谁来当小风筝?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CAI: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二年级语文阅读题(一) 汗藏在哪里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咦,我怎么没汗呢?”它去问老牛。
老牛指着自己汗淋淋的鼻子说:“汗?在鼻子上。
”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小花猫再去问小马。
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
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汗?在身上。
”小花猫舔舔全身,没汗!小花猫又去问小狗。
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
它说:“汗?在舌头上。
”小花猫看不清舌头。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
小猪笑了:“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小猪把脚掌翻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
哈!两个都笑了:“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1、短文共有4节。
2、读了短文,我知道老牛的汗在鼻子上,小马的汗在身体上,小狗的汗在舌头上,小花猫和小猪的汗都在脚掌上。
3、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里(摸摸)鼻子(翻开)脚掌(吐着 )舌头 (舔舔)全身4、给带点字加拼音。
觉得奇怪(juéde)(二)取皮球几个孩子在大树旁边拍皮球,皮球一跳,跳到一个树洞里去了。
小马说:“我有办法。
”他伸手到树洞里去掏,掏了一会儿,掏不着。
小石说:“我有办法。
”他用两根树枝去夹,夹了一会儿,也夹不住。
小叶说:“我有办法。
”他拿一把钩子去钩,钩了一会儿,也钩不起来。
小文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叫人都去打一盆水来,你一盆,我一盆,把水倒到树洞里。
树洞里的水满了,皮球就浮上来了。
1、本文共5节。
2、皮球掉到树洞里去了,小马伸手掏,小石用树枝夹,小叶用钩子钩,可是都不行。
3、在文中划出小文的办法。
4、比比组词。
旁(旁边) 拍(拍手) 球(打球 ) 跳(跳舞) 根(树根)倒(倒水) 傍(傍晚) 伯(伯伯) 求(请求 ) 挑(挑水) 跟(跟着)到(来到)5、反义词。
浮(沉 ) 满(空 ) 好(坏 )6、填量词。
一(个 )树洞两(根 )树枝一(把 )钩子一(个 )好办法一(盆 )水一(个 )皮球(三)下雨了下雨了,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
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不一会儿,滴答,滴滴嗒嗒......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
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
不一会儿,哗啦,哗啦哗啦......小雨点汇聚在一起,变成小溪,在地上流淌。
它冲干净了石阶,洗干净了操场,那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变得溜光发亮。
我们不怕雨,光着头,光着脚丫,追着雨花跑,有的手提凉鞋,有的披雨衣,有的挥动小棍,像一群小鸭......在雨中,我们上学去。
1.圈出短文中的表示声音的词。
2.短文有4节,第4节写我们在雨中上学去。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下雨前,天阴了,云低了,太阳躲起来了,燕子掠过树梢,鱼儿跳出水面,蚂蚁交头接耳说着悄悄话:“要下雨啦,要下雨啦!快搬家!快搬家!”(2)小雨点落下来了!它落在地面上,像敲小鼓;它掉在池塘里,逗得池水笑起朵朵花。
抬头看天,小雨点连成一条条银线,被风一吹歪歪斜斜,像喝醉了酒,又像在跳舞。
4、在短文里找一找,比比谁找的多。
带“三点水”的字:滴池酒溪流淌洗溜带“提手旁”的字:掠接掉抬提披挥(四)一把小阳伞姑姑给冬冬找来一把小阳伞。
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天蓝色的尼龙伞面,上面印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气球。
伞架子亮晶晶的可以照得见人。
最好看的是伞柄。
伞柄是个戴着飞行员帽子的小姑娘的手,小姑娘正朝人笑呢!1、第3句写伞面很美。
第4句写伞架子很亮。
第6句写伞柄。
2、这段话的中心句是(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3、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漂亮)(好看 )4、简要说明小阳伞的样子。
伞面:天蓝色,上面印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气球伞架子:亮晶晶的可以照得见人伞柄:是个戴着飞行员帽子的小姑娘的手,小姑娘正朝人笑呢!猜您感兴趣:1.二年级学生提高阅读能力2.二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练习题3.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4.让二年级的孩子喜欢语文的方法5.二年级语文教学方法6.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7.二年级年级上册语文阅读题8.小学二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