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彩色的翅膀》

《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
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同学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同学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同学: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同学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幼稚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选择课文能够解答的问题进行板书。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水平啊!请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建构“海岛”意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同学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同学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协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同学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同学进行汇报的时候,教师需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同学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尽量不要作过多的分析和说教。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

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身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

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

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
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

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海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

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海岛“尝瓜会”
1.找到课文第九自然段描写“尝瓜会”的句子,一边读,一边考虑,观察通讯站站长假如问大家:在我们的宝石岛上,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们应该把第一块西瓜送给谁尝呢?为什么?
2.同学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师:是啊,假如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身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
3.课内小练笔。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同学交流扮演。

结识战士“小高”
教师: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

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画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2.指名同学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

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师引导语参考:一边是一个大提包,一边是一只纸箱子,同学们,这两样东西,你能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吗?──装的东西不同,和小高的距离不同,小高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同……读读这个句子吧,好一个可爱的小高啊!)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

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丰衣足食。


认识升华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2.指名同学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同学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考虑的。

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假如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同学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安排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彩色的翅膀》教学案例
一、揭题
同学们,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分别感受到了詹天佑与季羡林先生对于祖国那真挚的爱。

今天,我们要随着课文《彩色的翅膀》一起来走进海岛战士的生活,看看他们对祖国母亲又有着一份怎样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碧空如洗波涛起伏矮墩墩发愣拖蔓水落石出撅嘴巴雌花残存抚养啧啧赞叹
安居乐业尝瓜会授粉来历
2、检查学习情况。

(1)正确朗读词语:轮读--个别读--集体读
(2)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体会海岛战士的艰辛生活。

1、默读课文,结合同学的说话,想一想课文写了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哪两件事?(一是发现小高不远千里从黑龙江带回了一箱昆虫;二是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2、研读两件事,体会战士对海岛的特殊情感。

事件一:
(1)从黑龙江带回昆虫,强调黑龙江,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两地相距甚远,可小高为什么要不惜千里带昆虫,从中了解海岛恶劣的环境。

(2)小高把一箱昆虫带上岛的过程中碰到困难了吗?他是怎样克服的?体会"扔"和"抱"。

(3)为什么小高会这样做?
事件二:
(1)战士们吃瓜时的样子(作者参加尝瓜会,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抓住动词:捏、端详、闻、咬
想象语言:啧啧赞叹些什么?
感情朗读该段。

(2)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了解“插叙”这种写作方法.
集体朗读课文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3)从西瓜不平常的来历以及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以岛为家,在岛上安居乐业的精神.)
四、重拾课题,升华主题。

1、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知道彩色的翅膀指的是什么了吗?课文除了课题还有哪儿提到了“彩色的翅膀”(课文结尾)。

是啊,第二天清晨,被小高带上岛的昆虫已经在环境恶劣的小岛上生活了下来,它们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我相信大家透过这彩色的翅膀一定看到了更多的东西,你看到了什么?
2、师小结:我们祖国守卫海防的战士们都扇动着自己彩色的翅膀,在海岛上深深扎根,无私地奉献自己,相信我们可爱的祖国一定能越来越繁荣昌盛。

教研组评课:
1、《彩色的翅膀》一课为略读课文,故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

董老师在执教该文时重点突出,教得扎实,学生从一开始的字词掌握到课文中心的理解一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老师设计精彩、思路清晰、结构紧凑,很好地进行了长文短教。

3、板书设计概括了课文内容又出现大型蝴蝶,富有特色,同时又点明了课题《彩色的翅膀》,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个学习的兴奋点。

4、商榷点:在课堂上是否应加大对重点句段的朗读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