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序幕:阅兵掠影营造氛围
1、播放我国今年九月三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的抗战老兵视频片段,营造氛围。

2、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威严的方阵、英武的军人、恢弘的气势;听到这惊天的口号、动地的脚步、褒扬的解说。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

更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革命先辈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有的以笔为枪,歌唱土地,助阵抗战。

前者如抗战老兵,后者如艾青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艾青走进我爱这土地。

(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穿越时空,共同回眸一段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

一、回眸抗战,结识作者
1、播放反映日寇暴行与人民反抗的视频、图片,介绍背景。

2、结识作者。

(多媒体展示:艾青,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受诗情画意。

2、朗读指导。

(多媒体展示:注意语调、重音和节奏。


3、学生初读。

三、品读诗歌,领略诗情
(一)明确品读要求,阅读品读材料
1、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全诗理解:诗歌首句中,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形容鸟的歌喉一般用“清脆”、“嘹亮”、“圆润”等词,能否换成这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整句诗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各象征了什么?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呢?(比如哪些词语应该重读,用怎样的语调情感)请你亲自读一读。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诗中的“也”字有什么深意?全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土地什么样的情感?
4、第二节诗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中的“泪水”包含了哪几种情形?“常含泪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配品读任务,合作探究完成
(按照学习小组分配品读任务。


(三)交流展示品读成果
参考答案:
1、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苦难,鸟儿虽然力量弱小,声音嘶哑,却还在奋力歌唱,急于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同时表达了作者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深情。

2、土地——象征祖国大地
暴风雨——象征日军侵略
河流和风——满腔悲愤、人民反抗
黎明——美好未来
3、鸟生要为祖国歌唱,死也要肥沃土地,为土地贡献最后的力量。

诗句中的“也”字用得巧妙,把自然现象变成了鸟的主动追求,就好像中国人民拼死抵抗到底的牺牲精神。

至此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得到升华。

4、被侵略——悲伤、激怒的泪水;看到人民的反抗——悲愤的泪水;抗战胜利——喜
悦激动的泪水。

诗人自问自答,至此,诗人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朗读强化
(全班齐读,感受诗人对祖国深沉的挚爱之情。


四、竞读诗歌,激发豪情
1、导入竞读。

2、朗读竞赛。

(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3、朗读竞赛小结。

五、仿读诗歌,歌唱祖国
(一)看图抒情:根据画面意境,用“我爱这土地,因为……”的句式即席抒情。

看哪个组说得又快又好。

1、教师示范。

(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举例: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山水秀丽。


2、开展比赛:
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按学习小组依次轮流进行。

参考示例:
(1)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美丽富饶。

(2)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历史悠久。

(3)我爱这土地——因为它文化灿烂。

(二)想象抒情:多媒体展示空白图片,学生想象抒情。

1、教师提示:毛主席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某老师说:“一张白图,好抒最真最美的情怀。

请听:我爱这土地——因为它与世俱进!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前程似锦!”
2、学生想象抒情。

参考示例:
(1)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团结共进。

(2)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强大无比。

(3)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繁荣昌盛。

六、拓展迁移,尝试创作
仿写诗歌:假如你是一只鸟,在这和平的年代,你可以为祖国作出怎样的贡献。

写作时注意用意象。

(课外完成)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激励奋斗
同学们,艾青不愧是土地的歌者。

今天我们领略了诗人的土地情结。

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让我们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