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猪场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猪群合理的饲养密度
猪群类型
保育猪 生长猪 育肥猪
每栏饲养头数 实体地面猪栏 /(m2/头)
10~20 10~16 10~16
0.6~0.9 0.9~1.2
漏缝地板猪栏 /(m2/头)
0.2~0.4 0.4~0.6 0.6~0.8
工厂化养猪场
1.3 猪场的分类与规模
v 1.3.1 猪场类型划分 v 根据生产任务分:
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生段有计 划、有节奏地运行, v 特点: 定期配种、定期分娩、定期断奶、定期转群和定期上市, 每期母猪受孕、分娩数量相同,育成猪出栏数相同, 每年仔猪窝数相同 v 优点: 整个生产具有流水式作业的特点,实现养猪生产周期性连 续均衡地进行,使产品达到规格化,实现了全年度的均衡 生产。
工厂化养猪场
(三)空气
⑴气流
不同部位的空气温度差异造成猪舍内空气的流动。 v 作用:适当的气流能使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组成均
匀一致,有利于舍内污浊气体的排除。 v 气流速度要求: 猪舍内气流流动速度不能超过1m/s。 v 气流对猪体的影响
在炎热情况下,只要气温低于猪的体温,气流有助于猪体 散热; 在低温情况下,气流会增加猪体散热,加重寒冷对猪的威 胁,使生产力下降。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类型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上限
工厂化养猪场
v ⑶灰尘及微生物
v 影响: 灰尘落到猪体体表,影响皮肤的散热和健康,常常 出现皮肤发痒甚至发炎; 灰尘被猪吸入呼吸道,刺激鼻黏膜,对猪不利; 灰尘上常带有病原微生物,使猪感染其它疾病。
v 注意:绿化猪舍周围环境,加强舍内通风换气,改 善猪舍空气质量,保证猪体健康。
育种场 繁殖场 商品场
v 现代化养猪生产中的类型细分:
⑴ 母猪专业场 ⑵ 商品肉猪专业场 ⑶ 自繁自养专业场 ⑷ 公猪专业场
工厂化养猪场
⑴母猪专业场特点: v 育成一个新品种需要较长的时间、大量的资金和一
定数量的畜牧技术人员,还需要良好的畜舍条件和 管理。 v 场址选择、规划布局、猪舍建筑等方面要求严格, 场内设备必须齐全。
工厂化养猪场
v (四)光照
v 作用: 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猪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v 光照特点: 仔猪需要光照较多 充足的光照可以激发公种猪旺盛的繁殖能力 成年猪需要适当的自然光照 育肥猪对光照需要较低
v 光照还要能够满足工作人员操作的需要。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类型猪舍内的光照要求
工厂化养猪场
v (五)噪声
工厂化养猪场
养殖工艺方法的确定
v ⑴ 依据生理阶段
v 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用途的猪,对饲料、营养、 环境、设备及管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v ⑵ 依据猪群类型 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猪群的特点,猪群划分为:
种公猪、 种母猪、
哺乳仔猪、 培育仔猪、
育成肥猪、 后备种猪
工厂化养猪场
1.4.2 养殖工艺流程确定的依据
v 通常是根据猪的繁殖过程确定的。
v 养猪生产环节:
母猪配种
妊娠、分娩
仔猪哺乳
育成、育肥
公猪群
繁殖母猪群
v 相应的猪群:
仔猪保育群
生长育肥群
工厂化养猪场
1.4.3 常见的生产流程及特点:
饲养方法 饲养周期
v 限位 — 四阶段饲养 v 半限位 — 四阶段饲养 v 限位 — 五阶段饲养 v 早期断奶 隔离饲养
v 保育栏按6周设计,饲养5周,空栏1周清洁消毒。
工厂化养猪场
v ⑵半限位—四阶段饲养
空怀轻胎群养
空怀母猪
配种怀孕
分娩 4周
重胎限位饲养
保育 5周
生长 5周
育成 11周
工厂化养猪场
v 半限位—四阶段饲养工艺特点:
v 空怀和轻胎母猪采用每栏四五头的小群饲养, 产前5周转入单体限位饲养。
v 哺乳母猪断奶后转到配种怀孕舍小群饲养,母 猪活动增强,有利增强母猪体质,延长生育高 峰期。
类型 小型场 中型场 大型场
年出栏商品猪头数 年饲养母猪头数
≤5000 5000~10000 >10000
≤300 300~600 >600
工厂化养猪场
1.4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
v 1.4.1 现代养猪的生产工艺:
分段饲养、全进全出
v 原因: 不同猪场饲养规模、技术水平不同, 不同猪群具有不同的生理要求, 为提高效率,便于生产管理。
工厂化养猪场
⑵商品肉猪专业场特点: v 饲养密度较大,占地较少,高效较少,猪群单一,技术要
求相对简单。
v 现存问题: 猪源不稳定, 质量规格参差不齐, 疾病难以控制, 发展尚不成熟。
工厂化养猪场
⑶自繁自养专业场特点: v 实行严格的疾病控制和标准化饲养,仔猪发病率低,
规格齐全,为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奠定了基础。 v 能够按照现代养猪生产技术要求进行合理分群,配
v 转群节律: 在各类猪群流水式进行周转时,人为地确定一段时间,将该段 时间内的各类猪分别作为一组进行转群,有利于猪舍的规划设 计。人为确定的这段时间称转群节律。
v 转群节律一般为7d,规模较大的场可少于7d,而小场可大于7d, 但不宜超过2周。
工厂化养猪场
1.5.2 猪群结构的计算
v 步骤: v ①首先要考虑猪场的规模和管理水平, v ②设定转群节律天数, v ③计算出完成本场上市任务所需全年产仔总数和
v 工厂化养猪场是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一定规模的 集约化饲养与管理,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益的养猪 场。
工厂化养猪场
v 工厂化养猪的特征: v 生产程序化、流水作业化、产品规格化; v 猪群、饲料、环境标准化; v 设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v 是集约化养猪的最高形式。
工厂化养猪场
1.1 工厂化养猪的生产特点
v 可约设备投资。
v 缺点: v 增加了管理工作量,有时母猪争吃打斗,增加
应激,猪舍面积有所增加。
工厂化养猪场
v ⑶限位—五阶段饲养
空怀母猪
配种怀孕
分娩
4周
保育 5周
生长 5周
生长 5周
育成 6周
母猪单体限位饲养
特点: 从生长到育成分为三个阶段,可以减少猪舍面积, 但猪群多一次转栏,增加了应激。
工厂化养猪场
工厂化养猪场
v ⑶ 流程:“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 v 特点:在一类猪舍中一个单元内的猪全进全出式操作, v 优点:
易于实现精确饲养管理,便于每个单元的使用、维修、清 洗、消毒等有效管理,尤其有利于疫病防治。
v ⑷标准化饲养 v 特点:优良的饲养品种,
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营造适宜的猪舍环境, 使用专用猪舍和设备, v 优点:可确保猪群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脱离自然环境的影响, 满足流水式均衡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流程正常运转。
v 不适宜温度的影响: 温度过高,猪的采食量降低,增重缓慢;舍内细菌滋生;种 猪繁殖力下降;猪群发病率升高(如仔猪下痢、喘气病、流 感等)。 温度过低,饲料有效利用率下降,生长和生产性能受阻,猪 群发病增多尤其是仔猪的发病和死亡率较高。
工厂化养猪场
不同类型猪舍内温度要求
GB/T 17824.2-2008
置相应的专门化猪舍,实行流水作业。但需要大量 的资产投入,管理技术水平要求高。
⑷公猪专业场特点: v 种猪必须来自于经后裔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或育种
场核心群的优秀个体。
工厂化养猪场
1.3.2 猪场规模划分
❖ 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并考虑技术水平、投 资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
❖ 规模通常以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来划分。
工厂化养猪场
⑵有害气体
v 有害气体:粪尿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
v 影响: 猪呼出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与有害气体混合,会 使猪舍内空气变的污浊,含氧量降低,对猪的健 康和生产力造成不良影响; 当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还会引起猪的多种中毒 疾病。
猪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允许的最大值为: 二氧化碳0.15%,硫化氢10×10-6,氨气25×10-6。
v ②高温高湿。 猪体水分蒸发困难,导致猪食欲降低甚至厌食,生长减缓。 还容易使饲料、垫草等霉变而滋生细菌和寄生虫,诱发猪 群患病。
v ③低温高湿。 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多,寒冷加剧降低饲料利用率。 容易使猪产生风湿、瘫痪、水肿、下痢和流感等疾病。
工厂化养猪场
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GB/T 17824.2-2008
工厂化养猪场
v ⑸防疫严格,生产环境环保卫生 v 具有严格、严密、科学的兽医防疫体系及防疫制
度, v 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先进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
工厂化养猪场
1.2 养猪对环境的要求
v 猪舍内小气候环境: 猪舍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声音、 微生物、设施、设备等因素组成的特定环境影响 猪群繁殖、生长、发育。
v 先进的机械设备, v 合理的工艺流程, v 全面的饲料营养, v 科学的繁育体系, v 严格的防疫制度,
工厂化养猪场
v ⑴管理上:集约化饲养 高效管理,高效生产,是技术密集型的集体化生产。
v 融合了环境工程、饲料营养、品种繁育、兽医技术、农业 工程、农业经济、现代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科技成果, 形成了猪群密集、技术综合的生产体系。
v 生产中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和合理的组织体系; v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 v 多采用仔猪早期断奶的方法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数,同时分
阶段专群饲养的方法有效在实现了精确饲养的问题,能充 分发挥猪群的生产潜力,保证高度的生产水平。
工厂化养猪场
v ⑵生产上:流水式均衡生产 v 生产过程:
v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为地进行调节和控制, 让猪群生活在符合其生理要求的小气候环境内, 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工厂化养猪场
(一)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