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实务历年试题

社会工作实务历年试题

社会工作实务历年试题201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试题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

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

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

问题:默不答,表情紧张。

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

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

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

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

问题: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家长组子女组互相认识,订立目标互相认识.订立目标A:学会积极表达我眼中的孩子B:跨组训练:知己知彼C:D:应对批评E:自我肯定反思与分享反思与分享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

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

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

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

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

他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向谁求助。

对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以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张某提供服务。

问题:1.本案例中的张某有哪些服务要求?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某老旧小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需求,然而,该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张,服务供给有限。

为此,社区居委会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加强社区服务。

该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走访中发现.社区中已有居民骨干自发组织了一些活动。

进一步调查后了解到,有些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多做点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居民骨干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同时,这些社区居民骨干开展活动面临缺乏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困难,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资源。

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机构计划对本社区居民骨干开展能力建设服务。

要求:分别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识和思维、情感和价值观、行为和技巧等三个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服务方案(分别列出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实施策略)。

第一题,关于社区长者。

服务满足了哪些需求,未满足哪些?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1)我画了4个生态系统图,做了简单的图例,2)需求:家庭婚姻一条龙身体健康维护心理健康维护权益维护社会参与就业休闲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个人支持网络,邻里支持网络,互动支持网络,志愿者网络个案:通过建立专业关系,情绪疏导,联系家人,构建个人支持系统小组:通过鼓励老人参加兴趣小组、互动支持小组,疏导情绪,学习经验,培养骨干,发展自助小组,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帮助老年人维权社区:社区宣传和社区教育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的能力,利用骨干的带头模范作用引领社区居民组成邻里支持网络,组建社区志愿者队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并且做好督导工作,2、2013社工中级实务第二题,自卑女生个案,预估个案从家庭层面和人与环境层面需要收集那些资料1)我又画了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图,做了简单图例2)家庭层面:收集家庭的优势,了解家庭的结构、次系统之间的问题,家庭成员沟通的方式,家庭对问题的看法,家庭的求助过程,家庭问题产生的原因3)人与环境层面:收集社会支持资源互动的问题,比如与学校互动时,老师作为重要他人的影响,与社区互动时,是否有资源没有整合3)小梅的问题,需要通过社区、家庭、学校三者良性互动才能促使小梅的社会功能更好的得到发挥。

4)自我概念形成图3、2013社工中级实务第三题,个案结案时的情绪反弹的原因和如何解决结案时候的负面情绪?结案负面问题1)没有处理好负面情绪2)没有提前告知3)没有帮助服务对象构建社会支持系统4)没有帮助服务对象从助人工作到自助工作过渡如何解决1)对工作过程进行回顾,巩固已有改变,适时提出结案时间2)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3)对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并且承诺以后有问题,还会继续为她服务4)必要的时候举办一些活动,让她对骨干进行模仿,学习知识,疏导情绪,建立支持,形成互助小组。

4、2013社工中级实务第四题,社区夜市引发的社区矛盾,调解介入的行动系统你知道吗?社工介入的直接介入策略是什么?行动系统:居委会、社工、城管、110、人大代表、媒体直接介入策略:1)运用现有资源:对摊贩和打架的居民建立专业关系,其次动员居委和亲戚邻居给予情感支持,城管进行长效管理,人大代表和媒体进行监督2)危机介入:收集资料,对打架的居民和摊贩的问题初步认定,做出危险性判断,帮助解决问题,提供情感支持3)小组活动:将他们组成平行沟通小组,换位思考,达成理解4)调解服务:对居民与摊贩互动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目标,协调资源满足需求5)运用影响力:5、2013社工中级实务第五题方案设计题,从居民,社区环境,居民与社区环境的互动。

三个层面,分别写出目标和内容。

一、促进参与,解决社区问题1)发动群众,通过告知、协商、共同行动、社区自治等,不断提升参与层次,促进居民改善认知与参与参与社区活动。

2)通过开展丰富的兴趣、互动活动改善社区居民的能力。

3)通过社区骨干的引领作用,促进社区居民模仿,提升参与的成就感。

二、整合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1)资源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文化的整合,重点是整合人力和组织,如志愿者,骨干,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的资源2)资源共享,组织居委人员到社工站进行培训3)资源流通,利用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进行介入三、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1)社区策划与社区发展结合开展介入活动2)小组活动,发掘骨干,发展自助小组3)社区宣传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用展板、宣传栏、观看影片等工作方法进行宣传,加深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4)开展志愿活动,并进行督导工作第一题(案例分析)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

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

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于是,小王相反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

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答:本案例中矫正对象李某择业观存在偏差,他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

而社工小王简单地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尽管多次为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小王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

2、对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答:1、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2、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3、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他父母方面入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题(案例分析)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部分低保家庭中,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则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工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平时,居民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关照,沟通各种信息。

据此,社工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服务。

1、该社区内有哪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答:正式的社区资源有:社会工作者、社区内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非正式的社区资源有:邻里、家庭2、为向低保家庭提供有效服务,社工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答:1、针对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的低保家庭,组织志愿者队伍一对一进行帮扶,帮助缓解由于家庭照顾带来的压力;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对低保家庭给予适当的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负担;依靠社区福利中心及社区医务室等机构,对低保家庭给予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困境。

2、针对低保家庭人员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依托社会福利中心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邻里之间多进行沟通,鼓励他们多参加就业市场招聘会,了解就业市场的就业情况,有的放矢,提高就业应聘成功率。

社工积极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帮助他们与社区内的企业多进行沟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3、针对某些低保户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的情况,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这一方面进行指导,低保政策不是养懒人的政策,只有通过脚踏实地、自食其力,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邻里之间的帮助,加强沟通,了解就业新动向。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福利机构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题(案例分析)小杜是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人家虐待时,不知该如何处理;面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