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
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②“一点儿也不错。
”所有的骑士都说。
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③“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④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
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⑤“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⑥“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⑦“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⑧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⑨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⑩“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⑪“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
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⑫“他并没有穿他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⑬“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请概括选文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⑧:________。
⑨—⑬:皇帝穿新衣游行,小孩揭穿骗局。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②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句子中划线词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内臣们怎样的心理?)(3)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②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4)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目的是什么?【答案】(1)皇帝穿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2)①“似乎”一词不能删去。
“似乎”表示不确定,突出了皇帝此刻心里的忐忑不安,他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
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②本句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内臣们的紧张、害怕、担心的心理,即使他们知道这一切不存在,还要装模作样地表演,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生怕被别人嘲笑。
(3)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句是市民的话,表明他们已认可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4)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
【解析】【分析】(1)这篇童话以“新衣”为线索,因此概括时要围绕“新衣”进行概括,选文第①—⑧段主要写骗子为皇帝穿上新衣,然后群臣都极力地赞美。
(2)①首先要理解“似乎”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似乎”表示猜测,不确定,结合语境分析,皇帝理智上知道自己被骗了,但是情感上他还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因为承认自己被骗就是承认自己的愚蠢,但被骗就是事实,不承认只能说明皇帝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如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故不能删去。
②“东摸西摸”“开不走”“托着”都是对内臣的动作描写,他们每个人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但他们还必须装模作样,因为不那样的话就会被认为愚蠢、不称职,会被人嘲笑。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3)结合语境分析,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这句话是那个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还不敢承认自己看不见新衣服。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是市民自己的话,市民已经明确表示皇帝没有穿衣服,“实在”是向被人强调他的观点。
(4)这篇童话中皇帝、大臣、百姓这些大人明明自己看不到新衣服,但是为了向被人证明自己并不愚蠢,自己是一个称职的人,都跟着说假话,而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由此看来,孩子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自欺欺人,不像大人一样顾虑重重。
因此作者让一个小孩子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的目的是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
故答案为:⑴皇帝穿上新衣,群臣极力赞美⑵ ①“似乎”一词不能删去。
“似乎”表示不确定,突出了皇帝此刻心里的忐忑不安,他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了。
删去以后表示肯定,无法突出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②本句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内臣们的紧张、害怕、担心的心理,即使他们知道这一切不存在,还要装模作样地表演,生怕被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生怕被别人嘲笑。
⑶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句是市民的话,表明他们已认可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⑷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同时歌颂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天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和心情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⑵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
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
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⑶本题考查赏析人物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⑷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
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
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
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
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藏起来的右手祝师基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
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
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
”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
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
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
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
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
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
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
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
果然,色香味俱佳。
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
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
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
”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
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
你能,我也能。
”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
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我”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请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仿照示例,在横线处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纳闷好奇——________——更加纳闷——大吃一惊——________(2)从记叙顺序来看,第四,五段属于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3)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4)文中的老杨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相关事例作答。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藏起来的右手”的理解。
【答案】(1)越发纳闷;深受感动(2)插叙;交代老杨过往的事情,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老杨的精神品质,也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3)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老杨是一个热爱生活、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从热爱摄影,积极乐观地工作生活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老杨藏起右手激励儿子重燃生活的希望来看,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爱子深切的人。
(5)一方面是指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另一方面也刻画出老杨对儿子真挚而深沉的爱,体现了老杨的一番苦心。
【解析】【分析】(1)结合文中老杨的语言、行为等分析“我”的情感变化,当“我”看到老杨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对此非常纳闷好奇;当我听到老杨说的“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话,时我对此越发纳闷;当我在老杨家吃饭,听到老杨的儿子说出老杨藏起右手的原因时,我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