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三局集团建安公司施工工艺标准
QB/SJ-SG0701-2005
框架柱钢模板安装与拆除
━━━━━━━━━━━━━━━━━━━━━━━━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框架柱定型组合钢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工程。
2 施工准备
柱模板由柱侧模板、柱箍和支撑系统等组成。
模板支设特点是:布置零星分散,尺寸和垂直度要求严格,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同时要求混凝土浇筑和拆模方便。
2.1 材料
2.1.1 平面定型组合钢模板
长度为450、600、750、900、1200、1500mm;
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
2.1.2 转角模板
阴角模板、阳角模板及连接角模。
2.1.3 连接附件
U形卡、3形扣件、L形插销、钩头螺栓。
2.1.4 支撑系统
柱箍、钢管支撑。
2.1.5 其他脱模剂。
2.2 主要机具
撬杠、水平尺、倒链、钢卷尺、线坠、花篮螺栓。
2.3 作业条件
2.3.1 模板设计。
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模板平面布置、柱箍的型式及间距、模板组装形式(就位组装或预制拼装),验算模板与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配板图。
然后,按照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置数量。
2.3.2 模板预制拼装。
拼装场地应平整坚实,易于排水。
按配板图将柱模板预拼成4片(一面为一片),相邻两块板的每个孔均用U形卡卡紧,钢管龙骨用钩头螺栓外垫3形扣件与平板边肋卡紧。
拼装时应预留混凝土浇灌孔及清扫口。
模板的一边带一个角模。
2.3.3 模板拼装后进行编号、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
2.3.4 放好柱子轴线、模板边线及控制标高线;柱模底口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校正柱模垂直度的钢筋环已在楼板上预埋好。
2.3.5 柱子钢筋绑扎完,各类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垫块,并已办完隐检手续。
2.3.6 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
3.1 模板安装
3.1.1 工艺流程
→→→→→
3.1.2 模板组片完毕后,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的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钱,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3.1.3 吊装第一片模板,并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与柱子主筋临时绑扎固定。
3.1.4 随即吊装第二、三、四片模板,作好临时支撑或固定。
3.1.5 先安装上下两个柱箍,并用脚手管和架子临时固定。
3.1.6 逐步安装其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
并做支撑。
3.1.7 按照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子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挂通线检查,并作好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力支杆的固定。
3.1.8 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扫口,办理柱模预检。
3.2 模板拆除
3.2.1 工艺流程
→→→
3.2.2 模板拆除时,按组装模板的倒序进行。
3.2.3 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模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
以防柱子模板倾倒伤人。
4 质量检验标
4.1 一般规定
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
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1.2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
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2 模板安装
4.2.1 主控项目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2.2 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⑵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⑶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2)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3)框架柱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4.2.2-2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
表4.2.2-1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4.2.2-2 框架柱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4.3 模板拆除一般项目
4.3.1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3.2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5 施工注意事项
5.0.1 支模前按设计图弹出柱子边线,抹好墩台,并校正钢筋位置,钢筋上部应采用钢管脚手固定,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5.0.2 柱箍规格及间距应经过计算选用,柱子四角用拉杆和支撑固定。
5.0.3 涨模、断面尺寸不准: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施工应认真按模板设计要求作业。
5.0.4 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
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5.0.5 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个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
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
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6 安全措施
6.0.1 安装柱模时,应将柱模与主筋临时拉结固定,防止模板倾覆伤人。
6.0.2 模板的立柱顶撑必须设牢固的拉杆,不得与门窗等不牢靠和临时物件相连接。
模板安装过程中,不得间歇,柱头、搭头、立柱顶撑、拉杆等必须安装牢固成整体后,作业人员才允许离开。
6.0.3 组装立柱模板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如柱模在6m以上,应将几个柱模连成整体。
6.0.4 操作人员登高必须走人行梯道,严禁利用模板支撑攀登上下,不得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高处狭窄而无防护的模板面上行走。
6.0.5 高处作业应搭设脚手,操作人员应佩挂安全带。
6.0.6 在拆除用小钢模板支撑的顶板模板时,严禁将支柱全部拆除后,一次性拉拽拆除。
已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停歇,严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6.0.7 拆模作业时,必须设警戒区,严禁下方有人进入。
拆模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平稳牢固可靠的地方,保持自身平衡,不得猛撬,以防失稳坠落。
6.0.8 严禁用吊车直接吊除没有撬松动的模板,
6.0.9 拆除的模板支撑等材料,必须边拆、边清、边运、边码垛。
楼层高处拆下的材料,严禁向下抛掷。
7 环境要求
7.0.1 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时应选用符合噪声排放标准要求的设备,作业时应避开休息时间以减少对周围社区和单位的噪声影响;钢材、钢模板及卡具的安装、拆除与装卸应轻放,尽量采用吊车作业,应符合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7.0.2 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所用机械设备应选用节能型的,以节约油料消耗,尾气排放要符合标准。
避免废油溢漏,对废油及油沫布油手套按规定处理。
合理选用配套设备,节约电能消耗。
7.0.3 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设计要合理,尽量减少使用钢材、木材数量,尽量回收利用钢材和木材,节约钢材和木材消耗。
7.0.4 模板安装与拆除施工时使用的脱模剂应尽量选用污染少、易清洗的材料,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应避免使用废机油等污染环境的材料。
7.0.5 作业现场路面干燥时应采取洒水措施,避免产生粉尘及扬尘;清理模板时若发生粉尘应戴防尘面罩或口罩。
8 成品保护
8.0.1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楼板混凝土,并防止模板变形。
8.0.2 柱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拆模时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时,方可拆除柱模板。
8.0.3 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用撬杠硬撬,以免损伤柱子混凝土表面或棱角。
8.0.4 拆下的钢模板及时清理修整,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堆放。
9 质量记录
9.0.1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9.0.2 预检记录。
9.0.3 隐蔽验收记录。
9.0.4 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010601,020101。
9.0.5 模板拆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Ⅲ)010601,020101。
9.0.6 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