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15年度人力资源诊断分析报告2016年4月为全面摸清家底、破解管理难题、提高全员人力资源意识,以“三全”管理为统领,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开展了人力资源诊断分析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诊断工作总体情况(一)诊断范围诊断单位机构情况。
从层级上,覆盖了公司、集体企业两个管理层级;从用工性质上,覆盖职工、劳务派遣用工、集体企业用工方式。
(二)诊断方式采取的诊断方式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基层调研诊断方式。
1.数据分析。
以全口径用工总量和用工结构配置分析为重点,按照单位类型、定员专业、组织机构等维度,全面摸清家底,掌握所属各单位、各层级、各专业的超缺员和用工配置情况。
2.基层调研。
注重基层,可自下而上逐级开展自查,通过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找准问题和短板,并按照诊断类别和项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提炼。
二、人力资源现状从用工总量、素质结构两个维度,对员工队伍现状进行分析,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用工总量截至2015年底,全口径用工总量133人,其中,职工114人,占85.7%;劳务派遣用工4人,占3%;集体企业用工(包含集体身份职工、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劳务派遣及其他用工,下同)15人,占11.3%。
人员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表1:全口径用工总量情况表(二)素质结构1.职工截至2015年底,职工114人,平均年龄43.8岁,人才当量密度0.868;女职工27人,占比23.68%;不在岗0人,占比0%;“三无”人员2人,占比1.75%,其中从事生产技能岗位58人,内退0人。
具体结构如下:(1)学历结构:截至2015年底,职工114人中研究生学历2人,占比1.75%;大学本科36人,占比31.57%;大学专科47人,占比41.22%;中等职业教育12人,占比10.52%;高中学历5人,占比4.38%;初中及以下12人,占比10.52%。
具体学历结构情况见下表:表2:职工学历结构情况表(2)专业技术资格结构:同上。
截至2015年底,职工114人中高级职称3人,占比2.63%;中级职称16人,占比14.03%;初级职称46人,占比40.35%;无专业技术资格49人,占比42.98%。
具体专业技术资格结构见下表:表3:职工专业技术资格结构情况表(3)技能等级结构:同上。
截至2015年底,职工114人中高级技师1人,占比0.87%;技师5人,占比4.38%;高级工31人,占比27.19%;中级工23人,占比20.17%;初级工0人,占比0%;无技能等级54人,占比47.36%。
具体技能等级结构情况见下表:表4:职工技能等级结构情况表(4)年龄结构:同上。
截至2015年底,职工114人中年满55岁及以上15人,占比13.15%;50-54岁25人,占比21.92%;40-49岁42人,占比36.84%;30-39岁14人,占比12.28%;29岁及以下18人,占比15.78%。
具体年龄结构情况见下表:表5:职工年龄结构情况表(5)岗位结构:同上。
截至2015年底,职工114人中经营类岗位4人,占比3.50%;管理类岗位30人,占比26.31%;技术类岗位7人,占比6.14%;技能类岗位58人,占比50.87%;服务类岗位15人,占比13.15%;不在岗0人,占比0%。
具体岗位结构情况见下表:表6:职工岗位结构情况表2.主业支援集体职工无。
3.集体企业聘用职工截至2015年底,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包括集体身份职工和聘用职工)15人,平均年龄45.47岁。
具体结构如下:(1)学历结构:文字描述,后附图(表)展示。
截至2015年底,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包括集体身份职工和聘用职工)15人中,研究生学历0人,占比0%;大学本科0人,占比0%;大学专科1人,占比6.66%;中等职业教育0人,占比0%;高中学历1人,占比6.66%;初中及以下13人,占比86.66%。
具体学历结构情况见下表:表12: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学列结构情况表(2)年龄结构:同上。
截至2015年底,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包括集体身份职工和聘用职工)15人中55周岁及以上0人,占比0%;50-54岁0人,占比0%;40-49岁14人,占比93.33%;30-39岁1人,占比6.66%;29岁及以下0人,占比0%。
具体年龄结构情况见下表:表13: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年龄结构情况表(3)岗位结构:同上。
截至2015年底,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包括集体身份职工和聘用职工)15人中经营类岗位 1人,占比6.67 %;管理类2人,占比13.33 %;技术类 0人,占比 %;技能类 0人,占比 %;服务类 12人,占比80%;不在岗0人,占比0%。
具体岗位结构情况见下表:表14:集体企业聘用职工岗位结构情况表三、专业管理诊断(一)组织机构1.机构编制二级机构(含职能部门、业务机构)总量6个,其中本部**个,业务支撑机构及其他单位**个、市公司**个、县公司**个,超批复设置**个。
三级机构(含专业室、班组)11个,其中省公司本部**个,业务支撑机构及其他单位**个、市公司**个、县公司**个,超批复设置**个。
表17: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表2.负责人职数各级负责人批复职数4个、实际配置4人,超配0人,总体配置处于**现状。
按照层级划分,助理副总师批复职数2个、实际配置2人,超配0人;二级机构负责人批复职数10个、实际配置10人,超配0人;三级机构负责人批复职数13个、实际配置13人,超配0人。
表18:各级负责人职数配置情况表(二)员工管理1.员工入口2011-2015年累计录用毕业生18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人,占比5.55%;本科学历17人,占比94.44%;大专及以下学历0人,占比0%。
电工类专业7人,占比38.88%;电子信息类专业0人,占比0%;财会类专业1人,占比5.55%;管理类专业0人,占比0%;工学专业10人,占比55.55%;其他专业0人,占比0%。
复转军人0人,其中军转干部0人,占比0%。
(1)新进毕业生情况按单位层级,本部新进**人,占比**%;业务支撑及实施机构新进**人,占比**%;地市公司新进18人,占比**%;县公司新进**人,占比**%;其他单位新进**人,占比**%。
表19:2011-2015年新进毕业生总量及结构表按从事岗位近五年新进毕业生情况。
表20:2011-2015年度新进毕业生成长情况统计表近五年新进毕业生流失情况。
表21:2011-2015年新进毕业生流失情况表省公司毕业生按定员专业分布情况。
表22:2011-2015年省公司新进毕业生专业分布比例展示表(2)新进复转军人情况无2.劳动用工(1)职工职工总量114人,主业在岗职工114人,占比100%;主业支援集体人员0人,占比0%;主业内退人员0人,占比0%。
表24:职工配置情况表(2)劳务派遣用工共有劳务派遣用工4人,占用工总量3.3%;非“三性”岗位0人,占劳务派遣用工总量0%;派遣资质不符合规定0家。
表25:劳务派遣用工情况表(3)集体企业用工集体企业用工总量(不含主业支援集体职工)15人,其中,地市公司15人、占100%;县公司0人、占**%;业务支撑实施机构**人、占**%;其他单位**人、占**%。
按用工形式分,集体职工15人、占**%;集体企业聘用职工0人、占**%;劳务派遣用工0人、占**%;非全日制及其他用工**人,占**%。
表26:集体企业用工情况表3.用工配置公司核定定员114人,现有全口径用工118人,总体配置率100%、超员0人。
其中超员单位0个,超员0人;缺员单位0个,缺员0人。
表27:全口径用工配置情况表(三)薪酬福利1.企业负责人薪酬2015年,各级企业负责人年度平均薪酬水平控制情况,国网公司批复执行情况。
表29:各级企业负责人(本部各层级人员)薪酬发放标准情况表2.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执行情况薪酬制度改革后,薪点工资、绩效工资和辅助工资三部分占比分别为30%,54%,16%。
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后,莲水公司点值已统一设置,执行2-3薪档的人员占全部人员的43.8%。
(1)按单位层级展示岗位绩效工资各单元占比情况。
表30:各不同类别单位四类工资项目占比情况(2)按单位层级展示用工类型、职务层级、岗位类别等方面人均收入水平差异情况。
表31:职务层级、岗位类别、用工类型人均水平表(万元/人.年)3.福利保障“五险一金”及职工福利费执行情况。
落实国家调整“五险一金”费率政策情况及缴费(存)基数刚性约束影响分析;职工参保缴费情况分析;职工福利费主要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表32:保障项目成本变动情况分析表(四)绩效考核表33:2015年公司绩效考核管理诊断分析表1.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1)指标体系建设情况:指标数量达标率。
各层级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数量达标率分别达到100%。
指标量化率。
各层级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量化率分别达到100%。
(2)考核结果应用情况负责人薪酬挂钩比例。
各层级负责人薪酬挂钩比例分别达到100%,未达到50%的,分析说明原因以及下一步改进措施。
工资总额挂钩比例。
各层级工资总额挂钩比例分别达到**%。
2.全员绩效管理(1)全员绩效考核覆盖情况各层级组织机构绩效考核覆盖率、员工绩效考核覆盖率分别达到100%。
(2)考核结果分级评价情况各层级员工考核结果分级偏差率分别达到5%。
(3)考核结果应用情况绩效薪金占比。
各层级绩效薪金占比分别达到54%。
绩效薪金高低倍数。
各层级绩效薪金高低倍数分别达到1.14倍,目前绩效薪金差距水平是比较合理。
岗位晋升人员绩效积分达标率。
各层级岗位晋升人员绩效积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
专家人才绩效积分达标率。
各层级专家人才绩效积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
评优评先人员“B”级以上比率。
各层级评优评先人员“B”级以上比率分别达到52%。
(未达到100%的,分析说明原因以及下一步改进措施)(五)培训开发专家人才队伍建设、培训经费使用、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等情况。
表34:2015年“四级四类”人才情况统计表表35:2015年培训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六)综合业务1.信息化建设一级部署系统、自建系统的数量情况。
表36:人资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表2.人资队伍建设人资队伍学历结构,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具有人力资源专业和人力资源职业资格人员占比,以及2013-2015年人资队伍建设规范情况等。
表37:人资专业人员配置情况表表38-1:2013-2015年人资队伍建设规范情况表表38-3:2013-2015年人资队伍建设规范情况表表38-4:2015年人资队伍建设规范情况表四、诊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根据人力资源各专业指标诊断结果,聚焦本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下列问题点自行归纳提炼,填报人力资源诊断分析问题汇总统计表(见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