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趋势是( )
A.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产品经济——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5.商品价格波动的基础是商品的( A )
A.价值B.需求量
C.供给量D.供求比例
6.价值在商品经济中起作用是通过( B )
A.价格与价值的等同实现的
B.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实现的
C.价格与价值的同等幅度变化实现的
D.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过程实现的
7.在商品价值c+v+m中,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是( )
A.c B.v
C.m D.v+m
8.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
A.可变资本量增加B.单个资本量增大
C.资本周转加快D.平均利润率提高
9.资本集中( A )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单个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通过单个资本积聚实现的
D.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额
10.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依次采取的职能形式有( C )
A.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B.生息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1.固定资本折旧率( )
A.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B.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C.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同方向变化
D.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反方向变化
1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是因为( )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3.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14.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 A )
A.剩余价值量等于利润量B.利润量决定剩余价值量
C.剩余价值量大于利润量D.剩余价值量小于利润量
15.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称作( )
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I D.级差地租II
16.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是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是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 )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I
C.级差地租II D.垄断地租
17.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包括( )
A.利息和超额利润B.利息和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商业利润和企业利润
18.垄断时期银行的新作用是( D )
A.借贷关系的中介人B.吸收大量存款
C.发放巨额贷款D.万能的垄断者
19.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 C )
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
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使商品价格仍然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变动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代表着( C )
A.大垄断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21.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产生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D.资本输出
22.二战前的国际分工体系是( )
A.按工艺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B.工业品生产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之间的分工
C.按生产阶段实行的专业化分工
D.工业国之间的分工
23.直接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规律是( )
A.资本积累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24.判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的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 )
A.生产力发展的要求B.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
C.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D.不断发展公有制形式的要求
25.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B.生产资料
C.消费资料D.社会财富
26.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 )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
C.计划经济D.产品经济
27.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应( )
A.将改革作为根本任务B.改革优先兼顾发展和稳定
C.为了稳定而进行改革与发展D.通过改革加快发展和促进稳定28.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 )
A.体力劳动者创造的B.脑力劳动者创造的
C.社会全体劳动者创造的D.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
2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正确处理( )
A.经济发展与效益、比例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改革、稳定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经济发展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关系
30.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使人民生活( )
A.彻底消灭贫困B.达到温饱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