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20分)
1.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2.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考虑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1.5 )
倍左右为宜。
3.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达到稳定工作状态时输出变化量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变化量之比。
)
4.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中各种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
5.为了测得比栅距W更小的位移量,光栅传感器要采用(细分)技术。
6.热电阻主要是利用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7.传感器静态特性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性能指标来描述。
8.电容传感器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型。
9.压电材料在使用中一般是两片以上在,以电荷作为输出的地方一般是把压电元件(并联)起来,而当以电压作为输出的时候则一般是把压电元件(串联)起来
10.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机械压力,从而引起极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顺压电效应)。
相反,某些物质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
11. 压力传感器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型.
12.抑制干扰的基本原则有(消除干扰源,远离干扰源,防止干扰窜入).
二、选择题(30分,每题3分)1、下列( )不能用做加速度检测传感器。
D.热电偶
2、将超声波(机械振动波)转换成电信号是利用压电材料的( ).C.压电效应
3、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C.温度
4、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固有频率
5、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希望其固有频率( ).C.尽量高些
6、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干扰的原因是( )C.干扰的耦合通道
7、在以下几种传感器当中( )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C、热电偶
8、莫尔条纹光栅传感器的输出是( ).A.数字脉冲式
9、半导体应变片具有( )等优点.A.灵敏度高
10、将电阻应变片贴在( )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C.弹性元件
11、半导体热敏电阻率随着温度上升,电阻率( ).B.迅速下降
12、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C、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
13、在以下几种传感器当中( ABD 随便选一个)不属于自发电型传感器.
A、电容式
B、电阻式
C、热电偶
D、电感式
14、( )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就越大.D、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15、热电阻测量转换电路采用三线制是为了( B、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
16、下列( )不能用做加速度检测传感器.B.压电式
三、简答题(30分)
1.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框图?画出自动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并指明传感器在系统中的位置和
作用。
答: 定义:能感受到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原件和转换原件组成。
组成框图:
自动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作用:传感器从被测对象中提取被测量的信息,感受其变化并变换成便于测量的其他量。
2.什么是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含义是什么?
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
随机误差则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正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理论真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了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它反映了随机误差的大小。
精确度是综合误差,用等级不是哦
3. 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答: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是一种仪表。
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热电偶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4.什么是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试说明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答:热电效应:当受热物体中的电子(空穴),因随着温度梯度由高温区往低温区移动时,所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一种现象。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
5.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两平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C=ES/d
式中: e ——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s ——极板的遮盖面积;
d——极板间的距离。
当被测量的变化使式中的e 、s或d 任一参数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也就随之变化。
6.简述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答:电阻丝应变片在工作时,将应变片用粘合剂粘贴在弹性体上,弹性体受外力作用变形所产生的应变就会传递到应变片上,从而使应变片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测量阻值的变化,就能得到被测量的大小。
《呐喊》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形象
一、《狂人日记》
1、故事梗概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本篇塑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
他。
当他完全失望于改造周围环境时,他也“痊愈”了,去某地当候补官了。
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质上是一部吃人的历史;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是吃人,作者同时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
写作特点:日记体的形式。
写实主义(描写狂人的多疑、敏感、妄想)和象征主义(写狂人含义双关的表述)的结合。
2、主要人物:狂人——“我”
“狂人”是一个矛盾的实体,作为一个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受害者,狂人“狂”。
狂人的心态偏激,愤世嫉俗,傲岸不群。
总是时时刻刻的提防别人伤害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哥哥也要吃他的肉,连看病的医生也是吃人者的帮凶。
在他眼里,人们的围观、注视、议论,赵贵翁奇观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路上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以及赵家的狗叫,构成了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
他思想活跃,想法特别,“语颇复杂无论次,又多荒唐之言”。
如“这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救救孩子……”等但作为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狂人却一点也“不狂”。
狂人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觉醒,“须十分小心”,他发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吃人的社会的现实,并进一步加以揭露。
狂人”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
深刻的思想,惊人的洞察力,他对封建制度、礼教进行披露、批判,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庭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踏倒一切传统价值的勇气。
二、《孔乙己》
1、故事梗概
《孔乙己》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
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
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
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
2、主要人物:孔乙己
孔乙己的性格既可笑又可悲,他身上既有科举失败的隐痛又有以读书人自居的清高,生活中他既贫困不能自存又好喝懒做,他既想清白做人又不断有偷窃行为,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却又时时自欺欺人,迂腐可笑,也又善良的一面。
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社会原因。
第一,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无能迂腐,成为废物、笑料,任人践踏。
第二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以嘲笑比他们自己更不幸的孔乙己为快事。
第三,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将他推向了死路。
当然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还有其个人原因。
他热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