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培训班上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丹桂飘香。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盛情邀请各位前来参加我们组织的大型学生表彰活动,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分享他们成功或进步的喜悦。
在此,我代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也对刚才获奖的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更希望在你们的带动下,我们的校园从此告别脏乱差——这里学风浓厚,这里生气蓬勃,这里和谐融洽,这里相互尊重,这里春意盎然,这里阳光灿烂——我们的学校从此走上文明、健康、快乐、成长的发展快车道,真正成为人才的摇篮。
各位尊敬的家长,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我们已经疏远您们太久了。
由于一度管理不善,这里曾经打架成风,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我们伤透了您们的心,也逐渐失去了您们的信任。
然而,曾几何时,大冶三中也是一块金字招牌;曾几何时,大冶三中也是雄霸大冶的泱泱大校。
作为一所有56年校建校历史的老学校,这里也曾培养出许多的社会精英,远的不说,现任大冶教育局党委书记的李剑荣、大冶一中校长黄太纯都是大冶三中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
上周日,李剑荣书记到学校作报告时,深情追忆了他在三中就读时的情况,他非常自豪地说,三十年前的三中,文科教学在大冶首屈一指,连一中都难望其项背。
但是1993年成为三中发展的分水岭,由于高中布局调整,三中元气大伤,风光不再。
抚今追昔,令人感叹。
1993至2021,是三中发展历史中最艰难的十年,最难的时候,整个高中学生只有区区108名。
这十年,可以被称为三中“失去的十年”。
我们要感谢全镇人民,帮助我们挺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
最近十年,刘建华校长、尹义才校长、王国安校长抓住高中发展的难得机遇,励精图治,从严治校,学校渐有起色。
规模最大时,在校生达到近四千人。
教学质量也有了新的提高,初中升一中学生,从十年前的几个人到如今能够考上五六十人,虽然与邻近的还地桥不能相比,却被大冶一中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这可以看作是对大冶三中初中教学工作的一种褒奖。
而高中的成绩,则十分的“出人意料”,远超人们的想象。
我们作了一个统计,从2021年至2021年,普通文理升上一本的有3人,升上二本的有32人,同类学校还地桥高中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0人和4人,而中职班,考上二本的有194人,艺术、体育类考上本科的有5人,其中一类本科4人。
在黄石教育局、大冶教育局对各类高考升学质量的评比中,连续四年获得教学质量提高奖,累计获奖金陆万元,而还地桥高中同期未获得一块奖牌、未得一分奖金。
今天,当着1000多位家长的面,我以数据说话,丝毫不敢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想法,况且我也知道我们的成绩微不足道,与您们的期望相差甚远。
所以,大家可以调查,可以访问,可以核实。
但是,尊敬的家长,您们不能忽视我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毫无疑问,我们是努力的,我们是认真的,我们是负责的。
而且面对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我们将更加努力,更加认真,更加负责。
现在,三中目前在坐学生有1325人,在职教职员工124人,与三年前相比,学生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生源急剧萎缩,让我们顿感生存与发展的艰难。
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我们的工作与成绩没被理解,我们觉得正在被人民抛弃。
今年八月,我成为了三中的新任校长,作为一个三中的毕业生,又是在三中工作了十一年的老兵,我对三中怀有深厚的感情。
在新的平台上,我想竭尽全力去解开三中发展的困境。
我和我的同事经过仔细和冷静的分析,认为我们正面临着经济、生源和信任的三重危机,而信任危机则是根本问题。
信任危机所以产生,则由学校管理不善、质量不高、服务不好、沟通不够所引起,所以我们提出了“坚持从严治校,坚持质量立校,坚持服务学生,坚持服务家长”的办学理念。
我们从学生行为习惯抓起,在9月1日组织了开学第一课,教育学生“掌握规范,学会负责”,又在9月24日组织了一次违纪学生处理大会,对个别不守纪律、品质败坏的学生作了开除处理,也让几个学生在全体师生面前对个人的错误言行作了深刻检讨和反思。
我们还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无论是学校活动场所还是教室寝室,卫生状况都非常好,几无一片纸屑。
我们还严管了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暂时收缴了几十部手机,很好地抑制了学生利用手机上网、利用手机与社会青年内勾外连的现象。
我们也从保障学生安全抓起。
开学后,我们针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改,投入9000元钱增加了监控系统,投入近两万元加高了学校围墙,封闭了男生寝室。
我们还在下午放学后,封闭了校门,严禁社会青年进入校内,严禁学生外出——这曾是学生打架的高峰期,新的举措实行后,开学到现在没有出现一起打架事件,效果非常明显。
此外,我们还积极联系派出所加强校园周边治安巡逻,校委成员每天晚放学后护送学生离校回家,杜绝了学生在校外被打挨宰的情况的发生。
我们还从服务学生抓起,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娱乐活动的场所。
我们的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用上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投入80余万元教育局投入31万元改造了篮球场,平整了器材场和跑道,硬化了近六千平米的活动场地,铺设了三千平米的草皮,在男生寝室新建了三间浴室,安装了七盏路灯。
如今的校园,净化了、硬化了、绿化了、亮化了,当然也是美化和现代化了。
昨天的重阳节座谈会上,就有退休老领导说,现在的三中,办学条件确实有了极大的改善,校容校貌在全市农村学校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就是大冶六中、金牛二中这些高中也无法比美。
事实上,不仅是退休的老教师这样说。
9月13日,市人大主任罗国胜率人大代表团来校视察,参观的同志对学校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也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甚至说颠覆了以往对三中的印象,与同时受检的还地桥镇中学相比,毫不逊色。
此言一出,确实让我们实实在在地骄傲了一次。
原来,只要我们努力,三中也是可以更好的!尊敬的家长们,您们能够肯定我们吗?我们非常期待着您们的肯定!当然,我们知道,肯定是不能祈求的。
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的不足,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真正祈求的是理解与支持。
今天,我们把大家请来,正是想请您们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学校工作进一步做好。
有了您们的支持,我们也有决心用行动树形象,用奖杯赢口碑!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大家!今天本来不该拿讲稿的,但是昨天看了前面的PPT内容,突然对自己特别没有信心,担心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突然讲不出话来。
此刻站在这里,我要先想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好像开始于我做了妈妈。
出于母爱,我从孩子半岁起,就在网络上搜罗如何教养孩子的方法,但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六年前的夏天,正好是7月底,我阴差阳错地参加了一个十天的公益培训课,在这个培训课上我第一次读到了《三字经》,第一次听完整地听了几个孔子的故事,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这样流传的,更关键的是,我知道了,孩子,原来可以这样教养!……应该怎么样去形容那时候的心情呢?就好像一缕阳光,从遥远的天空照过来,照进我灰蒙蒙的世界。
我的生命,从此改变了。
当时就萌生了一种极其朴素的想法:这么好的教育应该让更多的妈妈知道!有了这个启蒙,我开始在家自学,跟着老师的博客学,老师在博客里提到的观念、书籍,我都找来看,后来又慢慢在昆明参加道德大讲坛这样的公益、收费课程。
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路上,慢慢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因为有了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越来越坚定自己走对了路!这一路走来,走到这里,一定要感恩所有给我上过课的老师们,从启蒙老师|、德大讲坛的每一届每一位老师、来自国外的华德福老师、林美娟老师等等等等,这所有的老师们,是您们照亮了我的生命,是您们将我带到了这里!当然,最重要的老师,还是孔老夫子,此刻我觉得更进一步理解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感叹!感恩所有老师们的教导,感恩家人的包容和支持,感恩同学的关心帮助!正是有了这些感谢的对象,才让我今天有资格,可以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将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今天我们聚在这里的目的。
说到我们要去哪里,就应该讲讲我在关注岑村小学参加伏羲师资实训营的故事。
我是四月底辞职等待伏羲师资陪训的,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就出了趟远门,回到昆明已经5月10号晚上。
11号晚上10点多,我才看到岑小的实训营招生——这是报名的最后一天,当我把报名表发出去时,已经凌晨12点了。
也许是我写的太真诚,第三天我收到没被录取的回复后,招生老师又发来短信安慰我,说下次会帮我向海南伏羲研究院递交报名表!我再次跟老师申请,如果是住宿的问题,我家有帐篷可以背着来。
三个小时后,我被录取了。
——事后才知道,其实是因为基地把男生搬出去了,又空出三个床位,我才有的机会!其实我到了广州,内心还是有所观望的,主要是因为对伏羲的了解太少,为什么吴教授会说:教材是第一位的,老师不重要?第一天,这个疑问就被教授解答了,他在实训营开班会上说,伏羲素质教育从现在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在解决了“精神奶粉”问题,后面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姜博士侯老也说,如果办2021年第一个伏羲班就强调老师的重要,那吴教授的理想用于也不可能开始——吴教授的梦想是什么?大家可以去看教授前几天吴教授的《写给甘谷伏羲班的信》。
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那就看林美娟老师怎么做的。
说到教育,大家都崇尚因材施教。
我在岑小,看到了另类的因材施教。
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班里最有舞蹈天赋的孩子,没有得到表演机会,为什么?因为林老师想到20年长大的孩子!他的人生路会是什么样?昨天在伏羲公众微信号里,看了吴鸿清教授给端村家长们的讲话,看得泪流满面。
吴教授说,做伏羲教育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就是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孩子身上。
我们能够把孩子培养好,中国就有希望。
因为是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希望,所以吴教授在甘谷,当第一个伏羲班的家长对教授说,真感谢你,你从北京来培养我们的孩子。
吴教授就跟家长讲:别这么说,我来这的目的不是培养你的孩子,我和你也不认识,无亲无故,我也不是来收你的学费,赚你的钱。
培养你孩子干吗?我的小孩我都顾及不上,跑这儿来培养你的小孩,那不是“有病”吗?在吴教授眼里,孩子都是国家的,都是民族的。
我这里只是摘录,大家可以仔细读读吴教授的这篇讲话,就会明白吴教授的心愿有多大。
那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就是为了我们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天下的未来!还是借用吴教授的话:我们给未来学生的定位是什么?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英才?就叫做“有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为了全中国人民服务的理想,不为自己谋私利;有当担,这个当担就是舍我其谁,谁都不干我也要干,这就叫当担!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家长: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