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2、由于技战术的复杂多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3、竞争对抗的游戏形式,能提高参与者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顽强拼搏精神;
•4、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尝试成功与失败,能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心理自我调控能力;
•5、通过游戏或比赛中的集体配合,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4、全面:队员的技术越来越全面,队员的位置已不太重要,中锋参与快攻、组织等。
•5、高空:高大队员越来越多,争抢篮板越来越高(高者达3.5米)
•6、职业化进程加快。
•7、娱乐性加强。
•8、健身性越来越明显。
•9、普及率越来越高。
•10、队员成熟明显提前。
(5)篮球运动的特点
•1、集体性:胜利的取得是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
1904年男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
1936年男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46年美国NBA成立;
1976年女子篮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3)比赛方法
1、每方5名队员上场比赛;
2、比赛开始由裁判员在中圈内组织跳球,双方各1名队员站在中圈内,其他队员站在中圈外,裁判员将球向上抛起,待球开始下落后,跳球队员开始拍球,其他队员抢到球后力争将球投进对方的球篮,投进一球得2分,3分线外投进一次得3分,罚球投进一次得1分。最后得分多的队获胜。
《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体育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篮球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课题
《篮球基本知识》
三、教材分析
本课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是小学教材中重要的篮球运球中内容之一,它与篮球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节授课中,设计了篮球起源、场地画法、常见规则等几个基本的知识点;并且运动互联网的手段,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答案,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互联网。
5、对于两半时制的比赛,每名队员满5次犯规即取消其比赛资格;对于四节制的比赛,每名队员满6次犯规即取消其比赛资格。凡满5或6次犯规而罚下场的队员,本方可以进行替换。
(4)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快速:队员速度、攻防节奏都加快了。
•2、多变:攻防的战术变化多。
•3、准确:投篮命中率越来越高,每场比赛的得分大大地超过以前。
(2)篮球运动的发展
篮球运动发明后,很快风靡美国,不仅广大中小学生非常喜爱,成人也非常喜爱,如军人、传教士等。一时间美国人都投入到篮球运动的热潮中。
1893年,篮球运动发展成与现代相类似的篮板、篮圈、篮网,而且有了专门的比赛用球及规则。
篮球运动1893年传入法国,1894年传入中国、1901年传入日本、波斯、1905年传入俄国。
•6、通过对技战术的掌握和运动经验的积累,能为以后学习其它运动项目提供帮助。
(7)违例
1、界定:违例是违犯规则的行为。
2、罚则:发生违例的队失去球权,由对方队在违例地点最近的界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篮板后除外)。
3、违例的种类:
1)时间方面的违例;
2)跳球时的违例;
3)掷界外球时的违例;
4)罚球时的违例;
2.技能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在认知上了解篮球运动的技能技术,并能够掌握得运动的各个规则及场地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解决日常问题带来的愉悦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场地设备、常见规则学习;
难点:场地的尺寸及规则在实关的知识。
5)比赛过程中的违例;
1)时间方面的违例
(1)3秒违例:进攻队员在对方的限制区内停留不得超过3秒钟(计时表正在走动),违犯就为3秒违例;
六、教学方法
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激趣促学,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观看、讲述和互动,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篮球的基本知识。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NBA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谁知道图片中的主角,你认识吗?
(学生举手回答)
3.提问:你还认识哪些篮球明星呢?
(二)活动探究
1.布置任务:
(1)你会玩篮球吗?
(2)你知道篮球的起源和历史吗?
(3)你知道篮球运动的发展吗?
(4)你知道篮球球场设施有哪些吗?
(5)你知道篮球比赛包括哪些基本规则吗?
(6)你知道如何叫犯规吗?
2.分组活动,解决问题。
(1)篮球运动的起源
篮球运动在1891年起源于美国,是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的。
3、一方违例或犯规不罚球时,由对方在违例或犯规地点最近的界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一方犯规需要罚球时,按罚球的方法继续比赛。
4、比赛分为两半时制(每半时各20分钟,两半时之间休息10分钟)或四节制(每节各12分钟,第1、2节之间和第3、4节之间各休息2分钟,第2、3节之间休息10分钟),若比赛结束双方比分相同,则要采用一个或几个绝胜期(5分钟)来继续比赛,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史密斯最初看到儿童做的投准游戏受到启发,在健身房两头离地面3.05米高的墙壁上订上盛苹果的竹篮子,用足球作为比赛的工具,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他自己在健身房中间把足球向上抛起,两组学生开始抢球,抢到球后通过运球、传球,最终把球投进对方的球篮为得1分,最后得分多的一组获胜。
篮球运动就这样被发明了。因为最初用的篮子是竹子做的,后来就被命名为“篮球”。
•2、对抗性:进攻与防守的对抗和心理的斗争中。
•3、技巧性:技战术具有非常强的技巧。
•4、趣味性:比赛与游戏的趣味性极强。
•5、娱乐性:游戏、比赛、健身时具有非常强的娱乐性。
•6、健身性: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综合健身效果非常好。
(6)篮球运动的价值
•1、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不仅能发展参与者的速度、力量、耐力、爆发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还能发展他们的空间与时间上的支配能力;
四、学情分析
篮球作为中小学推广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八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他们生性好动活泼开朗,注意力集中,课堂常规还不太了解。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将因材施教,提高兴趣,发现体育人才,重点抓课堂纪律,强化课堂常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体验篮球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