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与法同行》教学设计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高海广2010年6月2日与法同行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高海广(一)概述·课名是《与法同行》,是泰山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第二册的第四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与法同行》是一篇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文章。
主要学习小学生身边的一些法律法规,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了解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培养学生善于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身边的一些违法现象。
·能够了解身边的一些违法现象,并且初步知道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知道课文中列举的事情所涉及的法律及相关知识;·通过实际案例,呼唤青少年的良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学难点·了解法律赋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培养学生善于从法律的角度思考身边的一些违法现象。
(四)学生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龙门口小学五(1)班的学生。
这个班是我校的一个普通班,学生来自较为偏辟的农村,见闻相应的比较少;·学生对新鲜的上课方式和内容较为感兴趣;·学生的表达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策略,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营造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本课。
通过制作的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通过探讨一些问题,提高学生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设计特色: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鼓励学生小组探讨、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完成本课教学,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们知法、守法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小学泰山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二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第一课时一、创设悬念引出话题(1)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看:课件演示:王刚和李明在图书馆借书,他们谎称图书馆着火了,就拨打了119电话……(2)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家猜一猜。
(3)大家看一看民警叔叔是怎么处理的。
(课件演示:他们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并接受了7天的行政拘留和200元罚款。
)(4)他们两个受到了严厉的惩处,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5)教师从法律的角度总结:学习和掌握一些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是非,明确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我们千万不要成为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不要成为可悲的“法盲”。
所以,今天,我们就学习这节法制课——“与法同行”,争取大家都不要成为可悲的“法盲”。
二、反思案例剖析根源(1)王刚和李明的做法有什么不对?你认为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在哪里?(2)教师总结,并相机提问:什么是法律?(3)教师介绍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则。
它既对人们的某些行为加以约束,又对人们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
三、讨论交流了解法规(1)激情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了解法律法规?我国颁布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你还知道哪几部?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4)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有《宪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四、学习法律中小学生享有的权利知识。
1、法律的一大作用是对人们的正当权利给予保护。
请大家默读课本第20页,回答: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2、让学生介绍自己拥有哪些权利。
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4、介绍小学生依法享有的其它权利。
(1)、生命健康权。
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
(2)、人身自由权。
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3)、姓名权。
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
(4)、肖像权。
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5)、名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6)、荣誉权。
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7)、财产所有权。
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冻结、没收。
(8)、财产继承权。
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9)、著作权。
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10)、专利权。
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1)、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12)、取得国家赔偿权。
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国产赔偿的权利。
(13)、受抚养权。
未成年人出生后有权享受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抚养。
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对于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未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
(14)、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
未成年人的民族风俗习惯依法受到保护。
(1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或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拆外,未经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
(16)、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7)、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个人生活不被公众知晓,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免受伤害,《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该法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5、比一比,说一说,下列情形侵犯了同学们哪些权利。
(1)、有一名叫玉娟的同学,今年11岁了,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家里人就不打算让她上学了,要让她到她大伯开的饭馆里打工。
(2)、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小华同学,在过10岁生日时,到照相馆里照了几张照片,几个月后却发现她的照片出现在了这家照相馆的网页上。
(3)、你还知道哪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事情吗?(4)、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时,应该怎么办?教师引导、总结,并激发学习下节课的兴趣。
五、学习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1、法律不仅会保护大家的正当权益,还要对一些不良行为加以约束。
你能根据生活阅历,说一说未成年人不应该有哪些不良行为吗?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务;(五)偷窃、故意毁坏财务;(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根据图画内容判断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
4、拓展学习,教育学生抵制不良诱惑,提高学生抵制不良行为决心。
六、本课小结,加深认知。
同学们,有一位同学学了这一课后很有感触,就给远方的表姐写了一封信交流自己的收获,她的有些话你能够补充完整吗?亲爱的表姐:最近还好吧,个子又长高了吗,学习紧张吗?今天我们学习了一节法制课,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则。
它既对人们某些行为加以约束,又对人们的正当权益给予保护。
我又知道了和我们未成年人有关的几部法律,比如:《宪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等。
更重要的是,懂得了我们小学生依法享有的权利:1、生命健康权。
2、人身自由权。
3、姓名权等等。
我还懂得了我们要拒绝那些不良行为,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对了,表姐,我们班的同学很想办一期法律手抄报,等我们办成后,我给你寄一份,向你展示一下我们的法律知识。
好了,就先写到这里吧,此时此刻,我想到了18个字咱们共同勉励:学法律、讲道德、守规则、重纪律、善学习、成人才。
祝你:学习更上一层楼,开心快乐每一天!2、同学们,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下课后自己想一想,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法制宣传手抄报,下面请欣赏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样本。
[板书设计]:与法同行法律保护高海广 2010年6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