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概述(一)研究意义(二)兰山区概况1、地理概况2、历史沿革3、人口和行政区划4、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三)研究背景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2、小城镇的概况3、国外小城镇发展的状况二兰山小城镇的景观规划现状分析(一)、小城镇规划滞后,功能分区差(二)城镇地域特色的缺失1、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内在因素2、小城镇特色消失的外在因素(三)绿化系统仍需加强(四)街道景观仍需改善(五)其他方面三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的对策(一)小城镇景观的整体思路研究1、整体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可识别性原则4、可持续性原则(二)小城镇文化建设思路研究1、发掘和保护中小城镇传统文化。
2、建设和形成中小城镇现代文化美(二)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研究1、小城镇景观建设的“绿洲”原则2、城市绿地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三)小城镇街区景观设计思路研究1、小城镇街区景观规划要素2、确定街区风貌和景观意象3、塑造优美宜人的街道景观四案例分析——半程镇(一)案例背景情况1、城镇概况2、半程镇的特点(二)半程镇景观规划建设思路研究1、注重整体景观规划结构2、通过镇区城市设计确定整体形象特色3、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特色4、注重人文景观的发展五结论兰山小城镇景观规划现状分析及研究一概述(一)研究意义城市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
一个城镇景观表面的清晰或是“可读性”,也是容易认知城市各部分并形成一个凝聚动态的特性,它的可读性是因为由可认知的各种符号组成,是可以通过视觉领悟的相关联的形态。
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知,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一个城市或小城镇带给我们的视觉和当地所表达的文化和居住空间的表达都是很重要的。
在我国,小城镇在历史中曾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各地的小城镇中蕴涵了很多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目前许多专家及一些地方领导都非常注重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化。
但是,现在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在于发展中的保护、保存那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小城镇景观规划中广义的范畴。
绿化小城镇、对小城镇进行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是目前必要的任务。
200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1700多个县城,近1900个建制镇,近三万个乡集镇。
尽管目前理论界还对小城镇发展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小城镇发展已经构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创举,引起了国内的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可持续的发展观”。
但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怎样去吸引人们来了解它的特点。
这就需要对小城镇进行统一个规划和设计。
景观规划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小城镇在对外宣传中,景观规划也成为树立小城镇形象的一个重要砝码。
现在有一部分小城镇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小城镇仍然没有按照本地特点来进行景观规划,满目照搬照抄,导致了建设杂乱无章,难以形成统一而具有特色的小城镇。
现在很多小城镇都是千镇一面,没有自己的特点,预期的目的没有实现。
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兰山区小城镇的景观规划设计,能够反映兰山区的不同小城镇的景观规划发展状况以及在未来的景观规划发展的趋势。
并且希望能将景观规划的战略运用到周边的小城镇的建设中。
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城镇景观规划的一些理论,已能在其他小城镇景观规划中提高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兰山区概况1、地理概况临沂市兰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经118°、北纬35°。
①兰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中部。
东隔沂河与河东区相望,西与费县、苍山县毗连,南接罗庄区,:北邻沂南县。
东西最大横距2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4公里,辖区总面积660平方公里。
①引自《临沂县志》,2005年,中国文献出版社2、兰山区历史沿革兰山区历史文化悠久。
它是“书圣”王羲之、“至孝”王祥的故乡,文化底蕴非常丰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著名革命根据地。
因此,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驻地临沂城建于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素有“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美誉。
1972年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为建国以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建有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王羲之故居、孔庙、孝河风景区、小埠东橡胶拦河大坝、沂蒙湖、临沂人民广场、临沂人民公园、东方红游园、临沂批发城、临沂动植物园、茶山风景区等景点。
3、兰山区人口和行政区划临沂市兰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连接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新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枢纽位置,辖7镇4街道,377个村53个社区,一处省级工业园和一个县级商城管委会。
面积660平方公里,人口92万,流动人口30万。
②临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省级文明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外经外贸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全省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区。
2005年度经济社会综合评价指数在全省121个县(市、区)排名第10位、②引自《兰山年鉴》2005年中国文献出版社指数增幅居第3位,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4、兰山区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丰富。
全区耕地面积32万亩,适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林牧果业。
沂、枋、涑等地表水径流量近20亿立方米。
地下水年均总储量6.2亿立方米,水质较好。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近30种,金属类主要有金、铜、铁等,大部系复合共生矿床;非金属类主要有石灰石、河沙、石英砂岩、大理石、沸石、方解石、煤等。
野生药材近百种、兽类10多种、鸟类50多种、龟类100多种。
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年均降水量790—920毫米。
历年平均气温13.3°。
日照时效为2357.5小时。
无霜期平均202天。
资源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区内交通发达,是鲁南、苏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齐鲁噤喉”的称号。
陆、海、空交通便利。
327国道、205国道、206国道、兖石铁路穿越域内。
京沪高速公路贯穿其中,并在义堂镇设有大型出入口。
建有临沂长途汽车站、临沂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设施。
距临沂飞机场3公里,距日照港150公里、岚山港110公里,距济南市280公里、北京市723公里。
区委、区政府驻地一素有“书圣故里”之称的临沂城是集沂蒙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于一身,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临沂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全区地处鲁中南山地的南缘和临郯苍淮河冲积平原上,地貌以平原为主,丘陵次之。
北部、西部为丘陵,海拔80—250米。
艾山为全区最高峰,海拔254.6米。
茶山海拔227.1米,为域内第二高峰,有“临沂镇山”之称。
中部及东南部为山前冲洪积平原,海拔80—150米。
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倾斜度3°-5°。
域内水网密布,有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孝河、陷泥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均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流向自北向南或自西向东,水量充足。
土壤以潮土类为主,分为潮土、水稻土、褐土、砂姜土、棕壤土等5个土类11个亚类。
(三)研究背景1、我国小城镇概念和界定(1)小城镇的概念目前,小城镇概念还并不十分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的定义:a.从行政管理学角度看,在经济统计、财政税收、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建制镇与非建制镇都有明显区别。
因此,小城镇通常只包括建制镇这个范畴。
b.从社会学角度看,小城镇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由非农业人口为主组成的社区。
1984年,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把“小城镇”定义为:一种比乡村社区更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
这种社会实体是由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它们既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乡村保留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用一个普通的名字对这一社会实体加以概括,即为“小城镇”。
可见小城镇是从乡村型社区向着许多产业并存的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型社区。
它基本脱离了乡村社区的性质,但还没有完成城市化过程。
c.地理学将小城镇作为一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基础层次,或将小城镇作为乡村聚落中最高级别的聚落类型,认为小城镇包括建制镇和自然村。
d.从经济学角度,小城镇是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相互渗透的交汇点,是具有独特经济特征并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特殊经济集合体。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小城镇亦有不同的界定。
美国“小城镇”有两种概念:一种为小城市“small city",还有一种叫小镇即“little town"。
美国小城镇往往是由居民住宅区演变而来,一般200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镇”,如果有足够资源,几千人的社区就可以申请设“市”,因此美国城市规模大多不大。
日本的地方行政管理分为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两级,城市人口规模分7个等级,其中小城市分为两个等级:1-2万人为一个等级;1万人以下为另一等级。
前苏联的城市分为8个等级,10万人以下的又分为4等,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在2万人以下。
朝鲜的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6个等级,小城市的规模在5万人以下。
综合以上对城镇的定义,可以总结如下:小城镇位于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沟通城乡区域经济的枢纽和桥梁,它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居民点。
根据我国对城乡的划分标准,我国城乡居民体系可以划分为:城市(大、中、小城市)—县城镇—县属镇(非县城的建制镇)—集镇—村落(包括行政村和自然村)。
从我国关于城市的划分体系和行政建制看,小城镇应包括小城市(设市建制的县城镇,即县级市)、县城镇、县属镇(一般建制镇)和集镇四类。
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大致在1-10万人左右。
我们以5万作为人口界限,依此标准划。
分开的两个级别小城镇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般而言,5-10万人口的小城镇,主要是小城市(设市建制的县城镇,即县级市)和县城镇,它们从布局形态、规划内容和方法上更接近城市。
这些小城镇的稳定性小,进入高一级城市范畴的趋势明显。
这类小城镇具有多功能性,它是形成城市基本条件的最小单位,也是城市形成的起点。
其在自身多功能性推动下向城市继续发展的趋势强烈。
与此相反,1-5万人口的小城镇,一般包括县属镇(一般建制镇)和集镇,它的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更接近于集镇,除少数具有特殊自然资源和交通条件或国家特殊政策发展外(如深圳),大部分比较稳定,不会升级成为小城市。